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实时视觉反馈装置对医学生心肺复苏应急技能培养和保持的影响,尝试探讨心肺复苏应急教育科普活动的实施路径.方法 选取2022年6月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实习的78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33名,女生45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标准组,两组各39人.培训前,对两组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接着,标准组在充气人体模型上进行情景模拟心肺复苏技能练习,实验组采用实时视觉反馈设备进行2 min的心肺复苏训练.培训后,依次在四个时间点(第0、10、28和52周)考核两组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情况,并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比较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 培训前,实验组和标准组学员的基线特征、CPR知识和技能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胸部按压的平均深度均未达标.培训后,两组培训效果均有所提升.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1)实验组第0、10周按压评分高于标准组(P<0.05);两组按压评分从第0周~第28周均有所上升,但在第52周均有所下降(P<0.05).(2)总体看,培训后高级CPR者占比在实验组、在第28更高(P<0.05).(3)培训后,标准组胸部按压深度在4个时间点依旧未达标.实验组按压深度在第0、10、28、52周高于标准组(P<0.05),在第10周、28周高于第0周,但在第52周有所下降(P<0.05);标准组第10周按压深度高于第0周,第28周按压评分高于第0周、第10周,但在第52周也有所下降(P<0.05).(4)培训后,实验组按压频率达到标准,且在第0、10周高于标准组(P<0.05);标准组在第28周、52周按压频率达到标准,且高于第0周、第10周(P<0.05).(4)培训后,掌握正确的手位及充分的胸部回弹力的学员占比均在实验组更高(P<0.05).(5)培训后,两组掌握CPR理论知识的学员占比、实施CPR自我认同的学员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体看,CPR自我认同在第52周时更高(P<0.05).结论 在心肺复苏术训练中使用实时视觉反馈装置可在短期内提高医学生心肺复苏术技能,并维持较长时间.现代化的培训模式联合传统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普及并保持医学生高质量心肺复苏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