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王祖兵

双月刊

1007-1326

zyws@chinajournal.net.cn

021-54894373

200030

上海市中漕路94号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Journal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Emergency RescueCSTPCD
查看更多>>我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创办,以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为特色内容的全国性职业卫生专业期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主要读者是职业卫生及职业病临床医务人员,有关教学科研人员、各级工矿保健、民防救灾、安全技术、劳动保护和企业管理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部某省监狱警察情绪耗竭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田勇文甄余娟陈鋆...
    318-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西部某省监狱警察身心状况,分析其情绪耗竭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11-12月,对西部某省2 127名监狱警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一般资料及身心健康状况,采用《职业情绪耗竭量表》(Emotional Exhaustion Scale)、《感知组织支持量表》(Organizational Support Scale)调查其情绪耗竭和感知组织支持得分,比较一线与非一线监狱警察的身心状况差异,并对其情绪耗竭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 013份,有效率94.64%.有23.94%的监狱警察自评身体状况欠佳,一线人员自评欠佳的占比高于非一线人员(P<0.001).监狱警察总群体中高情绪耗竭报告率为32.84%,调查对象工作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家庭不能兼顾(占85.39%)、工作责任重大(占76.55%)、督查追责(占66.6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监狱警察家庭负担情况每上升1个等级(无老人和小孩,有老人或小孩,同时有老人和小孩),其情绪耗竭得分平均提高2.868分(P=0.020);相比健康身体状况者,自评身体状况欠佳的监狱警察情绪耗竭得分平均提高4.418分(P<0.001);相比无生理疾病者,出现生理疾病的监狱警察情绪耗竭得分平均提高2.915分(P=0.09);监狱警察家人对监狱工作态度每上升1个等级(非常支持、比较支持、不支持),其情绪耗竭得分平均提高3.202分(P=0.001);监狱警察每周值夜班次数每上升1个等级(0~2、3~4、≥5次),其情绪耗竭得分平均提高5.132分(P=0.008);相比非一线工作模式,一线工作模式的监狱警察情绪耗竭得分平均提高2.785分(P=0.043);感知组织支持得分每增加1分,监狱警察情绪耗竭得分平均降低5.102分(P<0.001).结论 西部某省监狱警察群体特别是一线人员工作负担大,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生理状况及情绪耗竭等负面问题.建议相关部门从强化后勤保障、优化工作模式、减轻工作负担和提升组织支持力度等方面,保护监狱警察队伍身心健康.

    监狱警察工作压力身心状况职业情绪情绪耗竭感知组织支持

    上海市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与睡眠质量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杨宇然陈翠翠代维祝杜晓新...
    324-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职业倦怠与医务工作者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情绪平衡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及正念的调节效应.方法 采用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中文版情绪平衡量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上海市367名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进行调查.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采用Process插件分析情绪平衡的中介效应和正念的调节效应,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调节效应检验.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12份,有效回收率为85.0%.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总分为(49.8±14.8)分,情绪平衡总分为(6.7±2.0)分,正念总分为(61.0±13.7)分,睡眠质量总分为(6.2±2.5)分.职业倦怠对于医务工作者睡眠质量具有预测作用,总效应量β=0.55(P<0.001),情绪平衡在两者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效应,间接效应(β=0.13,P<0.001)在总效应中占比23.64%;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与正念的乘积项对睡眠质量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β=-0.16,P<0.001),对情绪平衡的预测作用也有统计学意义(β=0.10,P<0.001).正念作为调节变量,可以调节职业倦怠与医务工作者睡眠质量的关系,同时可以调节职业倦怠与情绪平衡的关系.结论 上海市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存在中等程度的职业倦怠和睡眠质量不佳,职业倦怠对医务工作者睡眠质量有直接影响,并可通过情绪平衡的中介效应产生间接影响.可以通过提高正念水平改善医务工作者睡眠质量.

    职业倦怠睡眠质量情绪平衡正念医务工作者中介效应调节效应

    某市电子企业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梁永锡刘可平陈浩冯简青...
    330-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某市电子企业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3年1-7月,采用立意抽样方法,选取某市9家电子企业的468名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中国职业人群职业紧张测量核心量表、患者健康问卷(PHQ-9)中文版、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中文版评估研究对象的职业紧张、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三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468份,有效回收率为97.50%.研究对象的职业紧张、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34.62%、73.50%、34.83%.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管理人员组出现职业紧张的风险是生产人员组的3.399倍(P<0.01);岗位工作年限为2~4年组出现职业紧张的风险是>10年组的6.601倍(P<0.01),5~10年组出现职业紧张的风险是>10年组的4.016倍(P<0.05);中型企业组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是小微型企业组的1.816倍(P<0.05);中型企业组出现焦虑症状的风险是小微型企业组的1.961倍(P<0.05),管理人员出现焦虑症状的风险是生产人员组的2.289倍(P<0.01).结论 某市电子企业职业人群职业紧张水平较高,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等健康问题突出,建议企业把每周工作时间控制在48 h以内,适当提高薪酬待遇,结合个人特点合理安排岗位,采取适当的健康干预措施,降低员工心理健康风险.

    心理健康职业紧张抑郁症状焦虑症状

    接触肝脏毒物男性作业工人肝功能指标与工龄之间的关系

    闫丽丽张沁雨陈洁玫张济明...
    336-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接触肝脏毒物男性职业人群的肝功能状况,探究肝功能指标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合理的健康监护方案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3-2021年在上海市某职业病防治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从事接触肝脏毒物作业的男性工人的体检资料,对多项肝功能指标和年龄、接害工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9年间,共体检接触肝脏毒物作业男性工人92 788例,接害工龄为0.5~45.0年,中位值为5.0年.8项肝功能指标均完成检测的有52 096例.研究对象各肝功能指标异常率分别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2.7%、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4.4%、血清总蛋白(TP)0.0%、白蛋白(ALB)0.5%、总胆红素(TBIL)44.2%、直接胆红素(DBIL)16.9%、γ-谷氨酰转肽酶(GGT)15.7%和碱性磷酸酶(ALP)4.2%.总体看,研究对象的ALT、AST和GGT有随接害工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r=0.045~0.155,P<0.05),其中GGT和工龄的相关性最强.DBIL和ALP有随接害工龄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r=-0.180、-0.033,P<0.05).研究对象接害工龄和TBIL检测值无相关关系(P>0.05).在进行年龄分层之后,大部分年龄段研究对象反映肝细胞损伤的指标ALT、AST、GGT和ALP与接害工龄的相关关系依然存在;在低龄组,AST、GGT和ALP与接害工龄的相关关系与总体结果一致;在高龄组,AST、GGT和ALP与接害工龄的相关关系则不再存在(P>0.05).反映肝脏合成与代谢的指标DBIL与接害工龄的相关性仅出现在18~29岁年龄段.结论 在恰当的防护下,长时间、低水平接触肝脏毒物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但随着接害工龄的增加,肝功能依旧有受损的可能.企业需要规范作业流程,确保接触水平低于接触限值,保障劳动者的健康.

    肝脏毒物肝功能指标接害工龄职业病

    中西药联合组方治疗煤工尘肺3年肺通气功能变化观察

    吉建东曹宏任波张玲...
    342-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中西药联合组方治疗煤工尘肺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贰、叁期煤工尘肺患者45例,基于抗炎(抗氧化)-活血化瘀(抗纤维化)理论,连续3年给予中西药组方(汉防己甲素、拜阿司匹林、乙酰半胱氨酸、维生素C、维生素E、通心络、银杏叶和血塞通)治疗,每年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观察尘肺病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pred)、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值(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3年后同基线比较,45例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指标FVC、FVC%pred和FEV1%pred均持续保持原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年后的FEV1年均下降量为(36.15±85.29)mL,明显低于治疗1年和治疗2年后年均下降量[(72.22±135.54)mL和(65.22±109.61)mL](P<0.05);45例观察病例肺功能正常、轻度损伤、中度损伤、重度损伤的构成情况与3年前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Z=-1.508,P>0.05).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指标均未出现异常,亦未出现用药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药联合组方可有效延缓通气功能损伤的进展,对煤工尘肺有一定疗效.

    煤工尘肺中西药组方治疗肺功能变化观察

    重庆市首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技能竞赛结果分析

    杨婷婷杨小红程淑群罗东...
    346-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提高重庆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对重庆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方法 对197名参加重庆市首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业技能竞赛的参赛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参赛成绩及其与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技能竞赛涵盖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64人)、放射卫生评价与检测(40人)和职业健康检查(93人)三个类别.197名参赛者以男性(占59.9%)、大学本科(占73.1%)、中级职称(占53.3%)、31~40岁(占49.2%)为主.上述3类理论知识考核及格率分别为41.6%、22.5%、19.4%,技能考核及格率分别为81.3%、9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参加职业健康技能培训或工作时间较长的人员在本次竞赛中及格率较高(OR=2.447~4.079,P<0.05),而年长者及格率较低(OR=0.053,P<0.05).结论 本次技能竞赛参与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表现不佳.重庆市职业卫生服务行业在专业人员能力素养、人才配置以及在职员工继续教育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或完善.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评价与检测放射卫生职业健康

    2020-2022年南宁市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回顾性调查

    梁雄陶兰娇甘泳江钟瑶...
    350-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南宁市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状况,为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南宁市某三甲综合医院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20-2022年该医院共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330例,以女性(237例,占71.82%)、工龄≤5年者(239例,占72.42%)及护士(116例,占35.15%)占比较高,普通病房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场所(191例,占57.88%),外科为高发科室(98例,占29.70%).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277例,占83.94%),暴露锐器物主要是注射器针头(110例,占39.71%).137例(占41.52%)职业暴露有明确的血源性病原体,主要暴露源是乙型肝炎病毒(70例,占51.09%)和梅毒螺旋体(48例,占35.04%).不同岗位中工勤人员平均年暴露率最高,为6.35%;医技人员最低,为1.39%.职业暴露发生环节前3位是手术(含缝合)(占24.24%)、注射穿刺(占23.94%)、拔针(占17.27%).结论 该三甲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为外科及普通病房的工勤人员、女性以及工龄≤5年的工作人员,应针对手术(含缝合)、拔针过程中的锐器伤重点开展职业安全培训和规范诊疗行为,通过职业暴露演练,落实有效的防控策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锐器伤暴露源

    职业病防治"三项行动"工作方案发布

    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
    353页

    PDCA循环应用于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的探讨

    马慧戴云陈春晖
    354-357,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职业健康监管部门运用PDCA(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循环进行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的效果.方法 2022年9月采用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自查、监管部门与工业园区现场核实的方式对某工业园区内20家存在较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开展调查,制作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自查表,对其关于职业病防治水平的8个维度进行评分.2022年10月开始运用PDCA循环采取干预措施,2023年9月再次开展调查和评分,对比PDCA循环实施前、后得分差异.结果 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方面实施前,用人单位在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条件,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检测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告知,职业健康监护方面得分较高,而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卫生宣传教育培训方面得分较低,中位数(P25、P75四分位数)分别为75.00(60.74,100)、93.75(59.38,100)、100(55.36,100)分;PDCA 循环实施后,后三者分别增至 97.22(76.39,100)、100(100,100)、100(100,1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PDCA循环能促进用人单位发现自身职业病防治管理的不足,提出解决方案,不断提高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管理能力,达到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的效果.

    PDCA循环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业园区管理能力

    心肺复苏应急技能科普教育开展及保持之路径的探讨

    施晓燕葛凤琴顾伟诗
    358-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观察实时视觉反馈装置对医学生心肺复苏应急技能培养和保持的影响,尝试探讨心肺复苏应急教育科普活动的实施路径.方法 选取2022年6月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实习的78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男生33名,女生45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标准组,两组各39人.培训前,对两组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掌握情况进行考核.接着,标准组在充气人体模型上进行情景模拟心肺复苏技能练习,实验组采用实时视觉反馈设备进行2 min的心肺复苏训练.培训后,依次在四个时间点(第0、10、28和52周)考核两组的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情况,并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比较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 培训前,实验组和标准组学员的基线特征、CPR知识和技能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胸部按压的平均深度均未达标.培训后,两组培训效果均有所提升.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1)实验组第0、10周按压评分高于标准组(P<0.05);两组按压评分从第0周~第28周均有所上升,但在第52周均有所下降(P<0.05).(2)总体看,培训后高级CPR者占比在实验组、在第28更高(P<0.05).(3)培训后,标准组胸部按压深度在4个时间点依旧未达标.实验组按压深度在第0、10、28、52周高于标准组(P<0.05),在第10周、28周高于第0周,但在第52周有所下降(P<0.05);标准组第10周按压深度高于第0周,第28周按压评分高于第0周、第10周,但在第52周也有所下降(P<0.05).(4)培训后,实验组按压频率达到标准,且在第0、10周高于标准组(P<0.05);标准组在第28周、52周按压频率达到标准,且高于第0周、第10周(P<0.05).(4)培训后,掌握正确的手位及充分的胸部回弹力的学员占比均在实验组更高(P<0.05).(5)培训后,两组掌握CPR理论知识的学员占比、实施CPR自我认同的学员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体看,CPR自我认同在第52周时更高(P<0.05).结论 在心肺复苏术训练中使用实时视觉反馈装置可在短期内提高医学生心肺复苏术技能,并维持较长时间.现代化的培训模式联合传统教学模式能更好地普及并保持医学生高质量心肺复苏的教学成果.

    心肺复苏术科普教育反馈装置技能掌握技能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