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王祖兵

双月刊

1007-1326

zyws@chinajournal.net.cn

021-54894373

200030

上海市中漕路94号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Journal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Emergency RescueCSTPCD
查看更多>>我刊是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创办,以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为特色内容的全国性职业卫生专业期刊,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主要读者是职业卫生及职业病临床医务人员,有关教学科研人员、各级工矿保健、民防救灾、安全技术、劳动保护和企业管理人员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州市核医学工作人员甲状腺131I调查结果分析

    王建宇饶鹏张燕黄海波...
    615-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广州市核医学工作人员甲状腺中131I的活度水平,估算核医学工作人员所受的内照射剂量,评估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内照射风险.方法 2023年9-1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广州市4家开展核医学诊疗医院的50名核医学科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使用便携式RT31EPT15型甲状腺测量仪直接测量核医学工作人员甲状腺中131I的活度水平,估算被测人员131I的摄入量,推导其待积年有效剂量.结果 50名核医学工作人员中,甲状腺检出131I核素的人员有7名,检出率为14%.不同性别、岗位人员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甲状腺131I的7人中,131I检出活度范围值为60.8~143.6 Bq,均值84.1 Bq,中位数83.7 Bq,医师、技师、护士的年有效剂量水平分别为0.29 mSv/年、0.38 mSv/年和0.54 mSv/年.结论 广州市4家医院50名核医学工作人员的内照射年有效剂量值均在标准限值内,但内照射风险仍不容忽视.应在核医学工作人员间开展内照射剂量常规监测,切实保障核医学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核医学工作人员甲状腺碘-131(131I)内照射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2023年全国职业病防治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
    619页

    2017-2022年某省级疾控中心参加全国生物剂量估算能力比对结果分析

    周媛媛王进陈维缪雨季...
    620-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某省级疾控中心参加全国生物剂量估算能力比对结果及偏差原因,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中的生物剂量估算能力.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放射生物实验室2017-2022年参加全国生物剂量估算能力比对的材料,整理每个样本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细胞数、双着丝粒体(dicentric,die)+着丝粒环(ring,r)畸变细胞率、die+r畸变率,分析考核样本估算值和照射值的相对偏差.2017年-2021年比对采用GB/T 28236-2011中剂量-效应曲线估算剂量值;2022年比对采用该省级疾控中心自建立的剂量-效应曲线.结果 2017-2022年12个生物剂量考核样本100%合格,相对偏差均≤20%,其中相对偏差≤5%的4个,占33.3%.8个样本剂量估算值低于实际照射值,占66.7%.通过该中心实验室的剂量-效应曲线估算的剂量均值为(2.16±1.26)Gy;GB/T 28236-2011推荐曲线估算的剂量均值为(2.15±1.26)Gy,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染色体标本制备的质量和技术人员经验是影响生物剂量估算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提高染色体标本制备的质量水平,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识别染色体畸变指标的能力,可提高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中人员生物剂量估算的准确性.

    生物剂量染色体畸变核与辐射突发事件剂量估算偏差比对

    2019-2021年上海市77台医用CT稳定性检测结果分析

    陈飚翟江龙李斌储呈晨...
    624-6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大型医用设备(CT)监控系统中CT稳定性检测结果,为管理部门进一步有效开展CT设备监管提供依据.方法 从监控系统中整理CT设备2019-2021年的检测结果,通过统计分析比较不同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58家医疗机构77台CT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所有结果均符合GB 17589-2011《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质量保证检测规范》规定的稳定性检测限值要求.各项参数中,CT值(水)、均匀性、重建层厚偏差、诊断床定位精度的检测值在不同年份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平稳;3年间噪声、高对比分辨力的检测值有一定波动(均P<0.01),其中,2021年噪声检测值最低,2021年高对比分辨力检测值最高.结论 上海市CT设备各项性能指标稳定,监控系统有效促进了医用CT核心性能指标稳步提升,但其实用性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CT稳定性检测监控系统性能指标

    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院前急救医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罗蔓金珊何淑通
    628-632,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科学合理的院前急救医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院前急救医师培养、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拟定院前急救医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确定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模型,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 两轮专家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93,第二轮一、二级指标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371、0.326(均P<0.05).最终形成的院前急救医师胜任力评价指标包含6个一级指标、49个二级指标.6个一级指标(权重)分别为急救操作技能(0.341 8)、院前医疗急救服务(0.271 1)、医学知识和终身学习(0.141 2)、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0.112 0)、职业素养(0.088 8)、信息与管理能力(0.045 1).二级指标组合权重排名前4的皆为急救操作技术,权重最高的是心肺复苏术(0.082 1).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院前急救医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应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及其权重排序,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医师的岗位胜任力.

    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院前急救急救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

    基于主成分分析-粒子群优化算法-支持向量机的混合气体分类识别方法研究

    王鑫张福群张金萍
    633-638,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解决多传感器设备在混合气体识别率和预测精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高对混合气体的检测准确度,保障接触危险气体的作业人员的安全.方法 采用了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CI)的"动态气体混合物中的气体传感器阵列"公共数据集,使用MATLAB 2021b软件进行仿真测试.数据集的传感器阵列包括16个传感器.使用70个一氧化碳气体样本、80个乙烯气体样本、70个空气样本、80个一氧化碳与乙烯混合气体样本,共300个气体样本进行训练.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和传感器阵列技术的可燃混合气体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来降低输入数据的维数,再采用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对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的超参数进行优化,然后与未经优化的SVM法与未经优化的BP神经网络法所得出的气体识别分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数据集经过PCA处理后将原始数据从16维降为4维,累计贡献率达到99%以上.该算法在空气、一氧化碳、混合气体和乙烯4种气体的定性识别中,准确率达到100%(50/50),分别比未经优化的SVM法准确率(90%,45/50)和BP网络法准确率(98%,49/50)高10%和2%.结论 基于主成分分析-粒子群优化算法-支持向量机方法能够准确地对混合气体进行识别和分类,提高传感器报警速度与准确度,及时发现生产中可能存在的危险.但对组分更复杂的气体的识别效率和准确性,仍须进一步研究.

    混合气体分类识别传感器阵列主成分分析粒子群优化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预测

    中国化学品严重眼损伤/眼刺激危害分类和标签规范与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的比对

    姚丽芳赵颐晴李蔚王雷鸣...
    639-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严重眼损伤/眼刺激是"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elling of chemicals,简称GHS)"中定义的重要健康危害之一.联合国发布的GHS第10修订版(简称GHS Rev.10),在严重眼损伤/眼刺激危害分类和标签规范方面做了较大修改和增补.从定义、分层策略、分类方法与判断标准以及标签要素4个方面,比较和研究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GB 30000.2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20部分:严重眼损伤/眼刺激》与GHS第5~10修订版之间相应内容的差异,旨在为我国化学品严重眼损伤/眼刺激分类、标签规范的应用和相关国家标准制修订提供借鉴.

    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体外/离体试验限定法严重眼损伤眼刺激

    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王恒
    644-648,6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尽管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在我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紧急医疗救援中的作用、我国现有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信息化建设现状,评估了国内外紧急医疗救援信息系统的发展态势和面临的挑战,并识别出我国目前在紧急医疗救援信息化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信息化改革措施,包括强化部门间以及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通过数字化演练和培训方式增强救援人员的专业技能、整合现代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以显著优化救援决策流程,提升紧急医疗救援的科学性和效率.

    紧急医疗救援体系信息化建设救援效率信息共享信息技术救援决策优化

    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王冶金田梅梅姜金霞刘艺...
    649-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整合与分析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的真实体验,为保障其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Science Direct、CINHAL、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有关护士共情疲劳真实体验的中文和英文质性研究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meta整合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归纳、分析,并根据ConQual系统对整合结果进行可信度和可靠性评价.结果 初步检索获得930篇文献,最终纳入7篇文献,其中中文2篇,英文5篇,7篇文献的质量等级全被判定为"B".提炼出29个结果,归纳形成8个类别、3个整合结果,分别是共情疲劳的体验、共情疲劳的影响因素、共情疲劳的应对策略.3个整合结果的ConQual评级中,2个为"中",1个为"高".结论 共情疲劳不仅影响急诊科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护理质量.护理管理者应当及时关注护士的共情疲劳相关情感体验,给予足够的帮助和支持,预防共情疲劳的发生、发展,保障其身心健康.

    急诊科护士共情疲劳质性研究meta整合体验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基于CiteSpace的艾滋病职业暴露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刘林峰王红艳张文曹俊...
    655-659,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研究现状与热点,为该领域后续的研究方向提供借鉴.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3年12月关于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相关研究,并采用CiteSpace软件对纳入研究文献的发文机构、作者、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507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文数量总体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其中2011年发文量最多(49篇).共出现472名作者,涉及399个单位,有8名作者发文量≥ 3篇,7个单位发文量≥3篇.作者、发文机构之间的合作比较稀疏.共提取315个关键词,23个关键词出现频次≥ 8次.医务人员、危险因素、防护对策等是艾滋病职业暴露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艾滋病职业暴露研究主题可聚类为艾滋病职业暴露重点人群、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及危险因素、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医务人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等是主要的研究内容.手术室、职业防护是近5年的突现词.结论 我国已开展较为广泛的艾滋病职业暴露现状调查及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且研究对象范围不断扩大,防护措施正在完善,但近年来相关创新性研究较少.不同地域、机构的研究团队应加强合作,扩大研究人群,加强防护措施的创新和实践研究,以全面降低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艾滋病职业暴露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Cite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