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原文物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原文物
中原文物

张文军

双月刊

1003-1731

zywwbm@163.com

0371-63511062

450002

河南郑州市农业路8号

中原文物/Journal Cultural Relics of Central China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由河南博物院主办,是一家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物、考古、博物馆学方面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办刊宗旨是立足中原,面向国内外,以学术性、资料性为主体,兼顾知识性。关注学术热点,倡导和鼓励学术争鸣,关以培养与扶持学术新人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商周时期格栏兽面纹爵及相关问题初探

    魏继印郑凯磊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格栏兽面纹爵出现于商末,流行于西周早期,主体形制及纹饰风格基本一致.出土铜爵的早晚关系、纹饰特征及安阳辛店遗址出土的格栏兽面纹爵范等证据表明:这类爵的生产地由安阳向洛阳、关中转移,并从这三处产地向周边地区传播.其产地转移应与辛店铸铜工匠随戈族贵族的西迁有关.此类爵的使用者多为殷遗民.

    格栏兽面纹青铜爵生产中心工匠迁移

    商周铜器"一首双身纹"拾遗

    宋锐刘逸鑫周要港
    8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首双身纹是商周铜器上常见的主题纹饰,学界以往对此缺乏系统梳理与专题讨论.而对于这一纹饰的研究,有助于从长时段考察商周青铜文化的阶段性演进,并深入理解殷周贵族共同的神祇信仰.

    一首双身纹铜器纹饰肥遗说殷周嬗代

    信阳长台关战国楚墓出土陶器装饰艺术考

    张睿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河南信阳长台关城阳城战国楚墓出土的包括鼎、簋、盒、壶、鬲、敦等数量庞大的陶器表明,基于战国时期混乱动荡、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和同一时期楚地漆木器高度繁荣的艺术语态中,长台关城阳城战国楚墓出土陶器在组合形式、制作工艺、装饰语言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造物特征;工匠创新性地在陶器表面使用漆材进行装饰,并在纹饰构型上与漆木器纹饰交融互鉴,器物兼具陶器的"朴拙"和漆木器的"秀雅",重构了彩绘陶的审美范式,塑造了独属于这个时期陶器的新风貌.

    战国楚墓陶器造物兼容并蓄

    三门峡市博物馆藏战国"高都令戈"考

    崔松林
    102-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门峡市博物馆馆藏一件战国时期带铭铜戈,铭文包含了戈的铸造地、铸用年代,以及兵器的铸造、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重要信息.本文通过对其铭文考释和信息解读,确定了戈的绝对年代,厘清了韩高都与魏高都及东周王畿之间的关系,为战国时期韩国兵器断代提供了新的依据.

    三门峡战国高都

    山东昌邑辛置墓地鸟鱼纹陶器相关问题浅论

    王传明
    106-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昌邑辛置墓地西汉中期至东汉时期十座墓葬中出土的饰有鸟鱼纹的陶器显示,素面或简单纹样的普通陶器已经满足绝大多数家庭的需求,因原料、时间和工序增加而价格相对"昂贵"的鸟鱼纹陶器承载了墓主后人更多的祈愿.它们是墓主后人基于鸟鱼纹象征丰足、富裕的寓意,祈愿墓主在地下世界可以酒食富足、衣食无忧的表达,体现了汉代古人对于死后世界、灵魂不灭和幸福观的认知.

    昌邑辛置墓地鸟鱼纹陶器陶钫两汉死后世界

    南阳汉画中的樽及相关问题探讨

    常冬萌柳玉东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阳汉画中樽的图像众多,按照考古学的分类根据其底足可分为四型:三足、圈足、台座和平底,其中三足型又可分为三个亚型:兽蹄足、柱足和锥足.其出现的场合和使用环境主要是舞乐百戏类,包括鼓舞、杂技、斗鸡等娱乐项目、拜谒宴饮类以及墓祀等祭祀社会活动,尤以舞乐百戏最为常见.樽与其他器物的组合关系分为五种:樽单独使用;樽搭配勺;樽搭配耳杯、卮;樽与壶搭配;樽与壶、圆盒、盆、碗、杯多种器物配套使用.对南阳汉画中的樽的图像考察,丰富了樽的文化内涵.樽上倒立表演具有被烫伤的危险性说法无据.

    汉画型式使用场合器物组合

    山东汉代草叶纹铜镜初步研究

    昝金国郭福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代是铜镜铸造的鼎盛时代,草叶纹铜镜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镜式之一,纹饰组合精巧,铭文内容丰富,展现出高超的铸造工艺.对于山东地区出土草叶纹铜镜的分类研究,为了解汉代手工业铸造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提供实证资料.

    山东汉代草叶纹铜镜手工业铸造技术

    博爱武德于府君义桥石像碑研究

    赵彤梅
    127-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位于博爱县金城乡武阁寨村的武德于府君义桥石像碑,立于东魏武定七年(549年),是一通集佛教造像与记载武德郡僧俗修建义桥的功德碑.该碑不仅记录了古怀州的历史、文化、山川、河流与交通,还反映了当时佛教邑义组织修建义桥的善举.本文拟从武德郡的历史地理、民间信仰、邑义组织的修桥义举、造像形制等方面进行研究,从侧面反映东魏时期佛教在民间的发展以及佛教艺术中国化进程,以补东魏佛教造像史之阙.

    武德郡义桥石像碑邑义组织民间信仰

    唐刘弘规夫妇墓志考释及相关问题研究

    陈爱东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刘弘规是中唐时期重要宦官,其家族成员深刻影响了中晚唐时期政治变迁,其夫人陇西李氏墓新出墓志,印证了其家族世系,反映了宦官群体的婚姻、家庭观念.刘弘规夫妇及其家族成员墓葬是目前首次全面揭露、科学发掘的中晚唐时期宦官家族墓地.本文除对刘弘规夫妇墓志进行考释外,还尝试从考古学角度探讨了其家族墓地选址规划、布局排列以及居地与葬地关系等问题.

    宦官刘弘规陇西李氏家族墓地

    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时期德藩订烧瓷器研究

    王照宇
    138-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批署"万历年德府造"款青花碗,为明万历时期德藩订烧瓷器的标准器.本文结合史料和出土及馆藏资料认为这批瓷器为明万历时期德藩向景德镇民窑订烧的高档器,部分纹样与御用器有一定相似性,其用途主要作为王府日常生活用器.

    青花瓷藩王万历景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