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文献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文献杂志
中医文献杂志

方松春

双月刊

1006-4737

shtcmliter@yahoo.com.cn

021-54669083

200020

上海市瑞金二路156号

中医文献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Litera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唯一一份中医文献研究方面的学术期刊,以继承发扬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研究古今中医药文献为宗旨,立足上海,面向全国,重点反映我国中医药文献研究的学术水平和动态,着重反映中医药文献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全面介绍海内外名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在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注重文献研究的实用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敦煌法藏脉学新材料P.2815V研究

    李艺宏
    1-4,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敦煌医药文献散藏于各国所藏敦煌文献之中,加上部分文献碎片化,在以往收集的医药文献研究材料中多有遗漏.现对法藏敦煌文献进行较为仔细全面的搜索,发现了一份以往未报道过的脉学新材料——P.2815V.经过对P.2815V的内容进行整理、录文等,发现P.2815V是《平脉略例》中的一个小残卷,并且《平脉略例》可能为当时敦煌医学教学的通用书籍之一.

    敦煌医药文献法藏脉学平脉略例

    《伤寒论·伤寒例》篇疫病分类探源及论治启悟

    李好李乔李登岭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伤寒论》外感热病的相关论述进行归纳整理,研究其对外感热病、疫病分类、证治异同的论述,以及其对后世温病学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伤寒论·伤寒例》篇对疫病的分类简明而准确,但对疫病的证治略而不详,《伤寒论》后序提示了后人外感热病的证治准则,后世温病学对疫病论治做了深刻探讨和有益补充.由此得出结论,《伤寒论》建立了系统的、近乎完美的外感热病论述框架,后世温病学对伤寒学说进行了批判的继承、科学的发展,是对外感热病学内容有益的补充.外感热病之伤寒学、温病学的证治理论应共容互鉴,从而建立起融合统一的热病学救治理论体系.

    伤寒论伤寒例外感热病疫病温病学

    清代医家随霖对羊毛瘟的认识与辨治

    杜田芳范崇峰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羊毛瘟是疫病的一种,以针刺皮肤,可剔出羊毛般丝状物为特征.清代医家随霖所著《温证羊毛论》一书,梳理了随霖对羊毛瘟的辨证论治,总结了其把握医道、法活机圆、重视培育正气与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可为当代疫病防治带来启发.

    温证羊毛论羊毛瘟疫病清代学术特色

    《圣济总录·肾脏门》征引医论的来源考证

    陈柏宇杨金萍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圣济总录·肾脏门》由1篇肾脏统论与17篇各论组成,其征引的医论主要来源于《黄帝内经》《脉经》《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太平圣惠方》等文献.然而《圣济总录》并非照搬前人理论,而是融入北宋医家对于肾脏疾病的诸多认识.《圣济总录·肾脏门》从寒热虚实辨证论治肾脏疾病,将病证分类为肾虚、肾实、肾寒等;完善与创新病机理论,如增加肾实证的病机,创新性地提出"或为邪湿所加";补充肾虚的病症表现,提出"骨枯髓寒"等偏于虚寒的临床表现.《圣济总录·肾脏门》系统归纳了北宋之前记载较少的疾病,特别是《黄帝内经》中解(亻亦)、喑俳等疾病,将其单独成篇,进一步阐释其含义,完备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则治法.《圣济总录·肾脏门》汲取前代医学之精华,融合北宋医家之思想,充分体现了北宋医学理论的进步与发展.

    圣济总录肾脏门医论考证

    以《腰腿足痛》篇为例探讨《临证指南医案》的研读

    谢越翟伟峰郭际贾永伟...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证指南医案》包含了叶天士诸多治则治法及用药经验,是中医临床必读书目之一,但是初读此书者常叹其入门、精深之难.此书之难读,不仅在于其深奥灵活的医案内容,也在于其洒脱随性的书写格式.腰腿足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临证指南医案·腰腿足痛》虽然篇幅不长,但是蕴含叶天士丰富的治法,并且其内容及书写格式十分具有代表性.通过总结"腰腿足痛"篇辨证和方药规律,探索叶天士针对该类疾病的治疗特色;并以该篇为例,探讨全书阅读难点及可行的解决方法,为学者提供研究思路.

    临证指南医案腰痛叶天士医案

    《推拿卫生正宗》中医案的文献整理与学术价值挖掘

    郑娟娟赵毅
    22-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末民初唐系祥在《推拿卫生正宗》记载了197例病案,施治对象年龄跨度大,从最小的7天到最大的73岁皆有.其中将小儿推拿法用于大于12岁人群的有139例,治疗疾病包括感冒、咳嗽、疟疾、便血、呕吐、翻胃、诸痛痒疮及眼疾等病症,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传染科、骨伤科、五官科等.作者极其重视辨证分型补泻治疗,善用手部的分阴阳、补脾经、推三关、清大肠和运八卦等操作,每穴操作次数在300~500次,次数少,疗程短,很多新发或急性病证均是治疗后立愈.该书为小儿推拿法的适用对象的扩展及成人病种的拓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也为恢复成人推拿进行了全新的探索实践.

    推拿卫生正宗唐系祥唐元瑞小儿推拿成人

    《诸病源候论》皮肤病学术思想探讨

    程塞渊宋瑜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就《诸病源候论》中有关皮肤病学术思想与主要内容进行探讨,认为载录了众多的皮肤病内容,创造了符合皮肤病临床实践且行之有效的命名与辨证方法,论述了"内热外虚,为风湿所乘",病位在肌肤、肌肉、血分与"血涩""血瘀"等病机,以及毒虫导致皮肤病、外感病斑疹等,并注重妇幼皮肤病临床诊断.对后世皮肤病的理论探讨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与临床价值.

    诸病源候论皮肤病巢元方病名病证

    从《扫叶庄医案》观功能性便秘的遣方用药

    余尔慧徐俊
    30-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扫叶庄医案》为薛雪临证实践的专著,书中记载了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方药,其立法制方与用药多有新意巧思,治疗特色突出.本文从《扫叶庄医案》中涉及到功能性便秘的条文入手,以薛雪基本论著《湿热条辨》为佐证,整理分析功能性便秘的病机、遣方用药,以供临床中医师借鉴与参考.

    扫叶庄医案功能性便秘薛雪薛生白医案

    基于方志文献的医案探析——以明清时期《松江府志》为例

    鲍健欣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案是地方志涉医文献的内容之一.明清时期《松江府志》中载有诸多医案,涉及对医理的阐述,包括病因病机、辨证关键、治疗得失,以及用药方面的知识,同时对医者形象也有着清晰的刻画.方志医案成为展示医者高超医术及传扬医名的场域.与医书中的医案注重记录辨证论治的过程及临床思维活动不同的是,方志医案里的涉医信息较为简略,侧重于对医者日常医疗活动的描述,透露出"医者仁心"的传统文化气息,亦传达出方志纂修者的价值取向.除了载有有关医药的知识而起到传播技艺的作用外,更多地是通过"有验之事,可验之法"向后世及社会证明了医者医术的可信性,具有使世人对中医这一医学体系增强信任的潜在功能.

    明清时期松江府志医案地方志

    《千金方》果实临床应用初探

    刘建红张丰聪冯诗瑶
    36-3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千金方》言"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可见其十分重视食治.《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记载了诸多果实临床应用,广泛见于内、外、妇、儿等各科.研究《千金方》果实临床应用初探,可为当今社会生活与食疗养生提供重要借鉴,亦是对中医食疗学特色的补充.

    千金方食治果实五果为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