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王宁生

双月刊

1003-9783

tg@zyxy99.com,bjb@zyxy99.com

020-36585483,36585613,36585525

510405

广州市机场路12号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Journal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Research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90年6月,经卫生部批准,在卫生部药政局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出版了《中药(新药)临床及临床药理通讯》;1991年4月。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转为正式出版刊物,定名为《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8年4月,经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和广东省科委批准,本刊从1999年改为双月刊出版;1999年4月由于国家机构的调整,转归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2001年起,被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刊是国内唯一以中药新药和中药临床药理为报道内容的学术性刊物,可供药厂、医药院校、医药研究单位、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益气解毒方通过TGF-β1/SMAD3信号通路抑制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郭利培张文青刘洁史红健...
    935-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益气解毒方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从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SMAD3 信号通路探讨其对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 (1)将鼻咽癌细胞分为 4 组:溶剂对照组、益气解毒方 0。5 mg·mL-1 组、益气解毒方 1。0 mg·mL-1 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2 µg·mL-1 组,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仪(real time cellular analysis technology,RTCA)监测细胞增殖;创伤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药物干预 24 h 后,侵袭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 β-catenin、E-cadherin、N-cadherin、TGF-β1、SMAD3 蛋白的表达水平。(2)将鼻咽癌细胞分为 5 组:溶剂对照组、TGF-β1 10 ng·mL-1组、TGF-β1 10 ng·mL-1+益气解毒方 1。0 mg·mL-1 组、益气解毒方 1。0 mg·mL-1 组、LY3200882 10 µmol·L-1 组,采用实时无标记细胞功能分析仪监测细胞增殖;创伤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药物干预 24 h后,侵袭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β-catenin、E-cadherin、N-cadherin、TGF-β1、SMAD3 蛋白的表达水平。(3)随机将裸鼠分为模型组、益气解毒方组和 5-Fu组。皮下部位注射细胞悬液制备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基本成瘤后,5-Fu组每 2 d腹腔注射 1 次,其余组每天灌胃给药 1 次,连续 3 周。每隔 3 d测量瘤体体积1 次;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组织中β-catenin、E-cadherin、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比较,益气解毒方(0。5、1。0 mg·mL-1)组的细胞增殖曲线均下降,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降低(P<0。05,P<0。01),且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β-catenin、N-cadherin、TGF-β1、SMAD3 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气解毒方组的鼻咽癌移植瘤体积明显减小(P<0。05),且益气解毒方组移植瘤组织中的β-caten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加入TGF-β1 信号通路激活剂和抑制剂后,与益气解毒方 1。0 mg·mL-1 组比较,TGF-β1 10 ng·mL-1+益气解毒方 1。0 mg·mL-1 组的TGF-β1、SMAD3、β-caten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且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明显增强(P<0。01)。结论 益气解毒方能够通过调控TGF-β1/SMAD3 信号通路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益气解毒方鼻咽癌TGF-β1/SMAD3信号通路增殖迁移侵袭BALB/c-nu裸鼠人高转移鼻咽癌5-8F细胞

    双氢青蒿素对糖尿病大鼠创面炎症反应和愈合的影响

    刘璨宇李佳杰彭珍雪张瑾...
    94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糖尿病大鼠创面炎症反应和愈合的影响。方法 用卡波姆 980、吐温-80、甘油、超纯水、氢氧化钠配制基质软膏,加入双氢青蒿素、尼泊金乙酯搅拌均匀,即得双氢青蒿素软膏。50 只SPF级SD大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造模 44 只。用直径 2。0 cm圆形打孔器在大鼠背部制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用随机数表法将 36 个创面分为 4 组,每组9 个,分别外用 5%、10%、15%双氢青蒿素软膏及基质软膏(对照组),每天 1 次,连续 14 d。第 3、7 和14 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然后切取包含 0。2 cm创缘和创面组织,HE染色观察组织学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胶原变化,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 10(interleukin 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另外 8 只随机分为 10%双氢青蒿素组和对照组,切取第7 天时的创面组织,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两组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采用SPSS 2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浓度双氢青蒿素组的创面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10%双氢青蒿素组最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双氢青蒿素组在第 7、14 天时炎症细胞浸润减少,胶原纤维面积增加(P<0。05)。各双氢青蒿素组IL-6、TNF-α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IL-10 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基因火山图显示,10%双氢青蒿素组明显上调缺氧诱导因子 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Smad同源物 12(Smad homolog 12,Smad12)、β-防御素 4(β-defensin 4,Defb4)等抗炎、抗菌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10%双氢青蒿素组在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和对细菌的防御反应等方面显著富集。KEGG富集分析显示,10%双氢青蒿素组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和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方面显著富集。结论 双氢青蒿素可能通过减少炎症细胞浸润、调节炎症因子、抗炎抗菌基因、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和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来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从而加速创面愈合。

    糖尿病双氢青蒿素炎症反应创面转录组测序大鼠

    多花黄精水提物成分分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宋露耿春叶邢陈昱王倩...
    952-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花黄精水提物成分,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多花黄精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1)通过水提法制备多花黄精水提物,利用UPLC-Q-TOF/MS、苯酚硫酸法等方法分析多花黄精水提物化学成分,并通过CCK-8 法检测多花黄精水提物对多种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 和Bax的表达情况,利用多花黄精水提物含药血清检测入血成分对细胞增殖抑制活性。(2)构建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阳性药环磷酰胺组(50 mg·kg-1)以及多花黄精水提物低、中、高剂量组(55。9、111。8、223。6 mg·kg-1),灌胃治疗 7 d。治疗期间,观察小鼠体质量及肿瘤体积变化情况。治疗结束后处死小鼠,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肝、脾、肺、肾以及肿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IHC)检测肿瘤组织Bcl-2 及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多花黄精水提物多糖含量达到(10。07±1。3)%,黄酮含量为(0。044±0。004)%,并且通过UPLC-Q-TOF/MS检测出39 种成分,包含黄酮类的黄芩素、槲皮素、木犀草素、芦丁,有机酸类的阿魏酸及多酚类的没食子酸等抗肿瘤成分。多花黄精水提物对Hela、A549、4T1、B16、MFC和HepG2 细胞均有抑制作用(P<0。001),其中对B16 细胞抑制作用最为明显,且多花黄精水提物可诱导B16 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 期(P<0。001)。流式双染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多花黄精水提物明显促进B16 细胞凋亡,降低Bcl-2 的表达,且促进Bax的表达(P<0。01,P<0。001)。多花黄精水提物入血成分对B16 细胞也具有抑制作用(P<0。001)。此外,多花黄精水提物体内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剂量的多花黄精水提物能够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坏死,降低Bcl-2 表达,提高Bax的表达。结论 多花黄精水提物成分丰富,含有多种抗肿瘤活性成分,能抑制肿瘤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显示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多花黄精水提物抗肿瘤黑色素瘤B16细胞凋亡小鼠大鼠

    壮宣饮通过调节p38 MAPK信号介导的肠道菌群治疗小儿H1N1肺炎的机制

    邹敏翟阳梅小平蒋桂江...
    963-9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壮宣饮通过调节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信号介导的肠道菌群治疗小儿甲型流感病毒H1N1 肺炎的机制。方法 取BALB/c小鼠采用H1N1 流感病毒尿囊液滴鼻法制备 H1N1 肺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 5 组:模型组,壮宣饮低、中、高剂量组,壮宣饮高剂量(28。66 g·kg-1)+茴香霉素(10 mg·kg-1)组。对照组采用同法滴入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使用壮宣饮和茴香霉素分组处理后,测定各组小鼠肺系数并以HE染色检测其肺与大肠组织病理形态;以 16SrRNA基因测序检测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改变;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测定各组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及大肠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4、IL-6、IL-1β水平;以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肺与大肠组织中p38 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与大肠组织发生明显病理损伤,肺系数,肺与大肠病理评分,ACE指数,Shannon指数,梭菌目丰度,肺泡灌洗液与大肠组织中TNF-α、IL-4、IL-6、IL-1β水平,肺与大肠组织p-p38 MAPK/p38 MAPK水平均升高(P<0。05);拟杆菌目丰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壮宣饮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肺与大肠组织病理损伤均减轻,肺系数,肺与大肠病理评分,ACE指数,Shannon指数,梭菌目丰度,肺泡灌洗液与大肠组织TNF-α、IL-4、IL-6、IL-1β水平,肺与大肠组织p-p38 MAPK/p38 MAPK水平均降低(P<0。05),且均呈剂量依赖性(P<0。05)。拟杆菌目丰度均升高(P<0。05),与壮宣饮高剂量组比较,壮宣饮高剂量+茴香霉素组小鼠肺与大肠组织病理损伤加重,肺系数,肺与大肠病理评分,ACE指数,Shannon指数,梭菌目丰度,肺泡灌洗液与大肠组织TNF-α、IL-4、IL-6、IL-1β水平,肺与大肠组织p-p38 MAPK/p38 MAPK水平均升高(P<0。05);拟杆菌目丰度降低(P<0。05)。结论 壮宣饮可通过抑制p38 MAPK信号激活而改善H1N1 肺炎小鼠肠道菌群失衡,从而抑制小鼠炎症并减轻其肺与大肠组织损伤,对小儿H1N1 肺炎起到治疗作用。

    壮宣饮p38MAPK肠道菌群小儿H1N1肺炎作用机制小鼠

    代谢组学结合组方配伍理论探讨芪葛汤配伍的降脂作用

    郭凯欣唐慧李燕芳于小庆...
    971-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药效学和肝脏代谢组学相结合,探讨芪葛汤配伍前后对降脂作用的影响,为探索中药配伍的科学内涵提供新的研究策略。方法 根据药效组策略,将三组给药组设置为芪葛汤组、黄芪-葛根药对(君臣药效)组和广陈皮(佐药效)组。采用血脂 4 项、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形态病理学评价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和芪葛汤的干预作用;运用肝脏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芪葛汤配伍前后对代谢产物的影响,结合多元统计分析评估各组之间在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途径的角度上的差异。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芪葛汤组的血脂 4 项指标回调能力均高于药对组和广陈皮组,其中,芪葛汤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降低(P<0。05)。肝脏代谢组学共鉴定出 86 个潜在生物标记物,芪葛汤组、黄芪-葛根药对组和广陈皮组回调代谢物分别有 23、13 和 7 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 29 个出现显著回调作用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进行代谢路径分析,结果显示与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鞘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通路有关。其中,芪葛汤主要调节甘油磷脂和亚油酸代谢,并且独特作用于鞘脂代谢。结论 芪葛汤配伍后具有更多的降脂靶点,降脂的作用优于药对组及广陈皮组,为深入揭示中医组方配伍的科学内涵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研究策略。

    芪葛汤高脂血症肝脏代谢组学配伍UPLCQ-TOF/MS大鼠

    加味孔圣枕中丹含药血清调控SIRT1/PGC-1α通路改善氧糖剥夺再灌注PC12细胞的线粒体功能

    吴俏兰欧春雪武筱林高祖...
    985-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SIRT1/PGC-1α通路探讨加味孔圣枕中丹含药血清对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损伤PC12 细胞的线粒体功能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PC12 细胞构建体外OGD/R细胞模型。细胞分组:正常组(10%FBS)、模型组(10%FBS)、10%含药血清组、5%含药血清组(5%含药血清+5%空白血清)、10%空白血清组(对照组)。采用CCK-8 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筛选合适的氧糖剥夺时间(2、4、6、8 h);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线粒体压力测试(MST)法检测细胞氧气消耗速率(OCR);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E/7-AAD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C12 细胞SIRT1、PGC-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氧糖剥夺 2、4、6、8 h后的PC12 细胞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选择氧糖剥夺 6 h作为后续实验造模时间。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5);细胞基础呼吸值、最大呼吸值、质子漏、ATP产生、备用呼吸能力的OCR值均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SIRT1、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孔圣枕中丹 10%、5%含药血清组的细胞活性明显提高(P<0。05);细胞基础呼吸值、最大呼吸值、质子漏、ATP产生、备用呼吸能力的OCR值均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细胞中SIRT1、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加味孔圣枕中丹含药血清能改善OGD/R损伤PC12 细胞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元存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PGC-1α信号通路有关。

    加味孔圣枕中丹缺血性脑卒中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含药血清PC12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线粒体功能SIRT1/PGC-1α通路

    基于HIF1A/EZH2/ANTXR2通路探讨罗氏内异方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作用机制

    裴芳利贾金金陈晓鑫林树红...
    993-1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缺氧诱导因子 1A(HIF1A)/zeste增强子同源物 2(EZH2)/炭疽热毒素受体 2(ANTXR2)信号通路探讨罗氏内异方(又名益母调经化瘀合剂)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大鼠在位子宫内膜增殖及血管生成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达那唑组(4。2 g·kg-1)及罗氏内异方低、高剂量组(15。74、31。48 g·kg-1),每组 8 只。采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联合多因素干预法复制气滞血瘀型EMs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灌胃给药,每天 1 次,连续 28 d。采用HE染色法观察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增殖细胞蛋白 67(Ki67)和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1(CD31)蛋白表达水平;qRT-PCR 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HIF1A、EZH2、ANTXR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Yes关联蛋白 1(YAP1)、吞噬细胞糖蛋白 1(CD44)、β-连环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伪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上皮细胞增厚,间质细胞排列紊乱,炎性细胞增多;子宫内膜组织中Ki67、CD31 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HIF1A、ANTXR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EZH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YAP1、CD44 及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在位子宫内膜组织上皮层变薄,间质部细胞紊乱和炎症浸润均有改善,子宫内膜组织中Ki67、CD31 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达那唑组与罗氏内异方高剂量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HIF1A、ANTXR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EZH2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各给药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 YAP1、CD44 及 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罗氏内异方可通过抑制在位子宫内膜细胞的增殖及血管生成能力来发挥治疗EMs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A/EZH2/ANTXR2 信号通路有关。

    子宫内膜异位症罗氏内异方益母调经化瘀合剂在位子宫内膜细胞增殖血管生成HIF1A/EZH2/ANTXR2信号通路大鼠

    基于MyD88/ERK通路及NF-κB核移位探讨大黄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作用及机制

    彭丽霖郑泽泉覃露露许浩游...
    1001-10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髓样分化因子 88(MyD88)/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及核因子κB(NF-κB)核移位探讨大黄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黄素组,每组 6 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短暂性闭塞模型(tMCAO)。大黄素组大鼠于造模前 72、48、24 h,分别给予 40 mg·kg-1 大黄素灌胃给药,共 3 次。造模结束后 24 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检测脑组织梗死灶面积;HE染色法观察脑组织形态变化;RT-qPCR法检测脑组织中MyD8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MyD88、ERK、p-ERK、TNF-α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1),脑梗死面积显著增加(P<0。01);缺血半暗带皮质区中出现细胞坏死,细胞形态异常,胞核破碎萎缩,细胞数量明显降低;脑组织中MyD88、TNF-α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01),MyD88、p-ERK/ERK、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01),NF-κB入核细胞数占比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大黄素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5);缺血半暗带皮质区的神经元数量及形态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脑组织中MyD88、TNF-α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MyD88、p-ERK/ERK、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NF-κB入核细胞数占比显著降低(P<0。001)。结论 大黄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具有预防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MyD88 活化、ERK磷酸化及NF-κB核移位,进而下调炎症级联反应及TNF-α等促炎因子分泌,从而发挥抗炎作用有关。

    大黄素缺血性卒中局灶性脑缺血MyD88/ERK通路核因子κB抗炎作用大鼠

    基于MAPK/NF-κB信号通路探讨调气止咳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及机制

    李春颖尹燕燕季梦垚张曦煜...
    1008-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MAPK/NF-κB信号通路探讨调气止咳方(麻黄、苦杏仁、浙贝母、黄芩、瓜蒌子等)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复制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组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0。5 mg·kg-1)、孟鲁司特组(1。0 mg·kg-1)及调气止咳方低、中、高剂量组(9。6、19。2、38。4 g·kg-1),每组 10 只;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 14 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并记录雾化后 2 min内大鼠的咳嗽次数;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p38 MAPK、p-p38、NF-κB p65、p-p65 蛋白表达水平;RT-qPCR法检测肺组织p38 MAPK、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咳嗽次数显著增加(P<0。01),肺损伤病理评分及胶原纤维面积比显著升高(P<0。01);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中p-p38、p-p65、p-p38/p38、p-p65/p65 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1),p38 MAPK、NF-κB p65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咳嗽次数显著减少(P<0。01),肺损伤病理评分及胶原纤维面积比显著降低(P<0。01),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肺组织中p-p38、p-p65 蛋白表达及p38 MAPK、NF-κB p65 mRNA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P<0。01);调气止咳方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中p-p38/p38、p-p65/p65 蛋白表达比值均显著下调(P<0。01)。与地塞米松组和孟鲁司特组比较,调气止咳方高剂量组大鼠的咳嗽次数明显减少(P<0。05);与地塞米松组比较,调气止咳方高剂量组大鼠的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孟鲁司特组比较,调气止咳方高剂量组大鼠的血清IL-1β、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调气止咳方能够改善卵清蛋白诱导的咳嗽变异性哮喘大鼠的咳嗽症状,减轻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及气道重塑,降低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APK/NF-κB信号通路有关。

    调气止咳方咳嗽变异性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重塑炎症细胞因子MAPK/NF-κB信号通路大鼠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益气通脉散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宋鹏鹏郭燕可关东升马鸣...
    1016-1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益气通脉散(人参、丹参、三七、水蛭、土鳖虫、大黄)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作用机制。方法 (1)通过TCMSP、TCMID、ETCM数据库筛选益气通脉散各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TTD疾病数据库筛选CIRI疾病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 在线平台获得上述靶点的交集靶点,即益气通脉散治疗CIRI的潜在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 3。7。1 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并筛选出益气通脉散治疗CIRI的潜在活性成分。通过STRING 11。0 数据库进行潜在作用靶点的蛋白互作(PPI)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Tools 1。5。7 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2)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术建立CIRI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益气通脉散低剂量组(0。27 g·kg-1)、益气通脉散高剂量组(1。08 g·kg-1)、尼莫地平组(30 mg·kg-1),每组 10 只。造模前 3 d开始预给药,每日 1 次,连续 7 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NSS)法对MCAO/R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估;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尼氏染色法观察脑组织神经元受损情况;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TUNEL染色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Bax、Bcl-2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共得到益气通脉散的 46 个有效活性成分,178 个益气通脉散治疗CIRI的潜在作用靶点。分析出槲皮素、毛地黄黄酮、山柰酚、缬氨酸、尿嘧啶等关键活性成分;TNF、IL-6、STAT3、VEGFA、AKT1、IL-1β、CASP3、TP53、MAPK3、EGFR等核心靶点;潜在作用靶点参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涉及cAMP、NF-κB、PI3K-Akt等信号通路。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毛地黄黄酮、山柰酚、缬氨酸与TNF、IL-6、STAT3、VEGFA等靶蛋白有较好的结合活性。(2)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脑梗死面积均显著缩小(P<0。01),脑组织缺血坏死区病理变化得到改善,脑组织缺血区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1),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及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SOD、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P<0。01),脑组织中Bax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Bcl-2 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结论 益气通脉散可能通过通过减轻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凋亡,发挥抗CIRI的作用。

    益气通脉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