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王宁生

双月刊

1003-9783

tg@zyxy99.com,bjb@zyxy99.com

020-36585483,36585613,36585525

510405

广州市机场路12号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Journal Traditional Chinese Drug Research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1990年6月,经卫生部批准,在卫生部药政局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出版了《中药(新药)临床及临床药理通讯》;1991年4月。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转为正式出版刊物,定名为《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1998年4月,经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和广东省科委批准,本刊从1999年改为双月刊出版;1999年4月由于国家机构的调整,转归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2001年起,被列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刊是国内唯一以中药新药和中药临床药理为报道内容的学术性刊物,可供药厂、医药院校、医药研究单位、医药行政管理部门的科研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Nrf2/GPX4铁死亡途径探讨加味桃仁承气汤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

    孙治霞王丽辉索红亮李华...
    1281-1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核因子E2 相关因子 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4(GPX4)铁死亡途径探讨加味桃仁承气汤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加味桃仁承气汤组、ML385(Nrf2 抑制剂)组、加味桃仁承气汤+ML385 组,每组 12 只。对照组大鼠进行气管插管,但自主呼吸;其他组大鼠均需进行机械通气 4 h。机械通气前 7 d进行给药处理,每日 1 次,连续 7 d。机械通气结束后,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检测大鼠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比值变化;检测肺组织病理;试剂盒检测大鼠肺组织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Fe2+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肺组织中活性氧(ROS)、4-羟基壬烯醛(4-HNE)相对荧光强度;检测肺组织中质载体家族 7 成员 11(SLC7A11)、Nrf2、GPX4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破坏明显,BALF中TNF-α、IL-6 水平升高,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比值、MDA、Fe2+含量及ROS、4-HNE相对荧光强度升高,GSH含量、Nrf2、SLC7A11、GPX4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桃仁承气汤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有所改善,BALF中TNF-α、IL-6 水平降低,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比值、MDA、Fe2+含量及 ROS、4-HNE 相对荧光强度降低,GSH 含量、Nrf2、SLC7A11、GPX4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ML385 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1);加味桃仁承气汤+ML385组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BALF中TNF-α、IL-6 水平降低,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比值、MDA、Fe2+含量及ROS、4-HNE 相对荧光强度降低,GSH 含量、Nrf2、SLC7A11、GPX4 mRNA 及 Nrf2、GPX4 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与ML385 组比较,加味桃仁承气汤+ML385 组肺组织病理损伤有所缓解,BALF中TNF-α、IL-6 水平降低,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比值、MDA、Fe2+含量及ROS、4-HNE相对荧光强度降低,GSH含量、Nrf2、SLC7A11、GPX4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加味桃仁承气汤组比较,加味桃仁承气汤+ML385 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加剧,BALF中TNF-α、IL-6 水平升高,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比值、MDA、Fe2+含量及ROS、4-HNE相对荧光强度升高,GSH含量、Nrf2、SLC7A11、GPX4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加味桃仁承气汤可能通过激活Nrf2/GPX4 通路抑制铁死亡进而改善大鼠VILI。

    加味桃仁承气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通路铁死亡炎症大鼠

    基于TRPV4介导BDNF/TrkB/CREB信号通路探究畅舟通便方对功能性便秘合并抑郁样行为大鼠的干预机制

    姚玲权隆芳谢振年戴洁...
    1289-1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畅舟通便方对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合并抑郁大鼠的干预机制。方法 采用盐酸小檗碱法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建立功能性便秘合并抑郁样行为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乳果糖组及畅舟通便方高、中、低剂量组,干预 5 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计算粪便含水量;干预结束后计算小肠推进率;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强迫游泳实验、糖水偏好实验评估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水平;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形态;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DG区锥体细胞形态和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的TRP离子通道香草香素 4 型(TRPV4)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Trk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粪便含水率明显减少(P<0。001),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P<0。01),糖水偏好指数明显下降(P<0。001),海马CA1 区、DG区的锥体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01),结肠TRPV4 以及海马BDNF、TrkB、MAPK、CREB蛋白含量均明显下降(均P<0。001)。与模型组比较,畅舟通便方高、中、低剂量组及乳果糖组大鼠的粪便含水率均明显增高(P<0。001,P<0。01);畅舟通便方高、低剂量组及乳果糖组的小肠推进率明显增高(P<0。01,P<0。05);畅舟通便方高、中、低剂量组及乳果糖组的糖水偏好指数明显升高(P<0。01,P<0。05);结肠病理无异常;畅舟通便方高、中、低剂量组及乳果糖组的海马CA1、DG区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1,P<0。001);畅舟通便方高、中、低剂量组及乳果糖组的结肠TRPV4 含量明显增加(P<0。001),海马BDNF、TrkB、MAPK、CREB蛋白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P<0。01,P<0。001)。结论 畅舟通便方干预后可明显提高功能性便秘合并抑郁模型大鼠结肠的TRPV4 含量,增加粪便含水量,促进肠蠕动,可改善便秘;同时TRPV4 可激活BDNF/TrkB/MAPK通路,引发下游CREB的增高,从而改善神经可塑性,减轻部分抑郁样行为。

    畅舟通便方TRPV4功能性便秘抑郁神经可塑性BDNF/TrkB/CREB信号通路大鼠

    高良姜素调节SIRT1/AMPK/mTOR信号通路对脂多糖诱导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杨瑜吴洁高晓
    1299-1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良姜素调节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1(SIRT1)/增强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关节软骨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0 μg·mL-1 LPS),高良姜素低(1。0 μg·mL-1 LPS+10 μmol·L-1 高良姜素)、中(1。0 μg·mL-1 LPS+20 μmol·L-1 高良姜素)、高(1。0 μg·mL-1 LPS+40 μmol·L-1 高良姜素)剂量组,高良姜素高剂量+EX527(SIRT1 抑制剂)组(1。0 μg·mL-1 LPS+40 μmol·L-1 高良姜素+40 μmol·L-1 EX527)。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关节软骨细胞凋亡;丹酰尸胺(MDC)染色观察关节软骨细胞自噬;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 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苄氯素(Beclin)、微管相关蛋白 1 轻链3(LC3)Ⅱ/Ⅰ、B 淋巴细胞瘤-2 相关 X 蛋白(Bax)、B 淋巴细胞瘤-2(Bcl-2)、SIRT1、AMPK、磷酸化AMPK(p-AMPK)、mTOR、p-mTOR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DC阳性细胞比例,Beclin、LC3Ⅱ/Ⅰ、Bcl-2、SIRT1 蛋白表达及p-AMPK/AMPK比值均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IL-1β、TNF-α、IL-6 水平、Bax蛋白表达、p-mTOR/mTOR比值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高良姜素低、中、高剂量组的MDC阳性细胞比例及Beclin、LC3Ⅱ/Ⅰ、Bcl-2、SIRT1 蛋白表达及p-AMPK/AMPK比值均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IL-1β、TNF-α、IL-6 水平、Bax蛋白表达及p-mTOR/mTOR比值均降低(P<0。05)。与高良姜素高剂量组比较,高良姜素高剂量+EX527 组的MDC阳性细胞比例及Beclin、LC3Ⅱ/Ⅰ、Bcl-2、SIRT1 蛋白表达以及 p-AMPK/AMPK 比值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 IL-1 β、TNF-α、IL-6 水平、Bax 蛋白表达、p-mTOR/mTOR比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高良姜素能促进LPS诱导的关节软骨细胞自噬,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激活SIRT1/AMPK/mTOR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高良姜素SIRT1/AMPK/mTOR信号通路脂多糖大鼠关节软骨细胞自噬凋亡

    基于WGCNA和动物实验探究骨坏死康复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

    李文茜田亮玉张瑾沈彩红...
    1306-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坏死康复丸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的主要药理学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等数据库对骨坏死康复丸的有效成分和靶点进行筛选。基于人类在线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筛选 SONFH 的靶点。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对SONFH基因模块和枢纽基因进行鉴定。取三者的交集,获得骨坏死康复丸治疗SONFH的潜在靶点,并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的"活性成分-靶点"网络筛选关键活性成分;然后,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筛选关键靶点。进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探索"关键活性成分-关键靶点-关键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最后,进行了关键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分子对接,并使用SONFH大鼠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 得到骨坏死康复丸的 146 个化合物和相应的 346 个靶点,获得了 4 187 个SONFH靶点。此外,基于WGCNA筛选出SONFH的 12 个基因模块和2 556 个枢纽基因,得到槲皮素、木犀草素和山柰酚是骨坏死康复丸治疗SONFH的关键活性成分,涉及PI3K/AKT等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关键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存在较好的结合活性。动物实验结果证明骨坏死康复丸可通过上调AKT1、PI3K、RUNX2,下调Caspase-3 和IL-6 的表达改善骨生物学改变(P<0。01),验证了网络药理学部分预测结果。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分析了骨坏死康复丸治疗SONFH的潜在作用机制,可为进一步研究其药理基础和靶点提供参考。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骨坏死康复丸网络药理学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实验验证大鼠

    芪仙通络方对脑梗死大鼠健侧皮质脊髓束重塑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机制

    周胜强伍大华李博陈彦君...
    1319-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芪仙通络方对脑梗死大鼠健侧皮质脊髓束(CST)重塑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从神经重塑相关调控因子角度探讨其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模型。将 50 只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胞磷胆碱组(0。054 g·kg-1)及芪仙通络方低、中、高剂量组(7。83、15。66、31。32 g·kg-1),每组 10 只,另设假手术组(10 只)。术后第 3 天开始灌胃干预,每日 1 次,连续 26 d。于术后第 3、14、28 天采用Longa评分法评价大鼠粗略运动功能,走横木试验(BWT)评分法评价大鼠精细运动功能;术后第 14 天健侧运动皮层注射神经示踪剂生物素葡聚糖胺(BDA),顺行示踪皮质脊髓束。术后第 28 天,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健侧运动皮层及颈髓后索生长相关蛋白 43(GAP-43)、BDA阳性纤维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颈髓灰质内BDA阳性纤维与突触前标志蛋白囊泡谷氨酸转运体 1(VGLUT1)共定位面积;Western Blot法检测健侧运动皮层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神经重塑抑制因子勿动蛋白A(Nogo-A)、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和髓鞘相关糖蛋白(MAG)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Longa评分、BWT评分与BDA/VGLUT1 共定位面积的相关性。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运动功能缺损明显,各时间点Longa评分明显升高(P<0。01),BWT评分明显降低(P<0。05,P<0。01),健侧运动皮层及颈髓的GAP-43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颈髓后索越边纤维数量明显增加(P<0。05),颈髓灰质内的BDA/VGLUT1 共定位面积明显增加(P<0。05),健侧运动皮层中BDNF、GDNF、NGF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而Nogo-A、OMgp、MAG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MCAO术后第 14、28 天的Longa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BWT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健侧运动皮层及颈髓的GAP-43 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颈髓后索越边纤维数量显著增加(P<0。01),颈髓灰质内的BDA/VGLUT1 共定位面积均显著增加(P<0。01),健侧运动皮层中BDNF、GDNF、NGF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P<0。01),而Nogo-A、OMgp、MAG蛋白表达均明显下调(P<0。05),其中高剂量组作用最明显。Longa评分与BDA/VGLUT1 共定位面积显著负相关(r=-0。89,P<0。01),而BWT评分与BDA/VGLUT1 共定位面积显著正相关(r=0。84,P<0。01)。结论 芪仙通络方可促进MCAO大鼠脑梗死后健侧CST重塑,进而改善运动功能,其分子机制可能与调节健侧运动皮层神经重塑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有关。

    芪仙通络方脑梗死皮质脊髓束神经重塑运动功能大鼠

    基于PPARγ/PGC-1α通路探讨丹参素对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陈洁袁桥玉刘斌
    1329-1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 1α(PGC-1α)通路探究丹参素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素低剂量组(5 mg·kg-1)、丹参素中剂量组(10 mg·kg-1)、丹参素高剂量组(20 mg·kg-1)、二甲双胍组(140 mg·kg-1)、丹参素高剂量+GW9662 组(20 mg·kg-1 丹参素+1 mg·kg-1 GW9662),每组 12 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构建DCM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各组按照上述设定剂量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 6 周。采用动物血糖仪检测空腹血糖值;超声心动图评估大鼠心功能,包括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HE染色法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JC-1 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通过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及活性氧(ROS)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PPARγ、PGC-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LVFS、LVEF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明显受损,心肌线粒体肿胀;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未降低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ATP含量明显降低(P<0。05),ROS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PPARγ、PGC-1α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素各剂量组及二甲双胍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LVFS、LVEF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损伤减轻,心肌线粒体结构损伤有所减轻;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未降低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ATP含量明显升高(P<0。05),ROS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PPARγ、PGC-1α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丹参素高剂量组比较,丹参素高剂量+GW9662 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0。05),LVFS、LVEF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损伤、心肌线粒体结构损伤加重,心肌线粒体肿胀;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未降低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心肌组织中 ATP 含量明显降低(P<0。05),ROS 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中PPARγ、PGC-1α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 丹参素改善DCM大鼠线粒体功能可能与激活PPARγ/PGC-1α通路有关。

    丹参素糖尿病心肌病线粒体功能PPARγ/PGC-1α通路大鼠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5年征稿启事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编辑部
    1336页

    酒花提取物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李敏扎克艳·地力夏提胡君萍杨建华...
    1337-1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酒花提取物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 60 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戊酸雌二醇,0。105 mg·kg-1)和酒花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65。625、131。120、196。875 mg·kg-1),每组 10 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切除双侧卵巢,术后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给药 90 d。采用 HE染色法观察大鼠骨组织病理形态变化,测定骨形态计量学参数,计算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分离度(Tb。Sp)和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测定大鼠骨组织生物力学指标:最大载荷、弹性模量、断裂强度;采用 ELISA 法测定大鼠血清雌激素(E2)、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骨钙素(OC)、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采用 RT-PCR 及 Western Blot 法检测大鼠胫骨组织 OPG、RANKL、ER α、ER β、Wnt16、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胫骨骨小梁断裂,骨髓腔变大,呈现骨质疏松结构;胫骨Tb。N、Tb。Th、Tb。Ar明显降低(P<0。05),Tb。Sp明显升高(P<0。05);股骨的最大载荷、弹性模量和断裂强度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E2 含量明显降低(P<0。05),TRACP5b、OC、ALP、BALP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胫骨组织的OPG、OPG/RANKL、ERα、ERβ、β-catenin、Wnt16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RANKL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及酒花提取物高剂量组的上述指标均明显回调(P<0。05)。结论 酒花提取物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调控OPG/RANK/RANKL信号通路有关。

    酒花提取物骨质疏松症去卵巢大鼠Wnt/β-catenin信号通路OPG/RANK/RANKL信号通路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芹菜素对高脂血症小鼠的肝脏保护作用及机制

    江洁怡汤瑞茵张靖年陈伟韬...
    1344-1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芹菜素对高脂血症小鼠的肝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 4 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非诺贝特组(26。0 mg·kg-1)和芹菜素组(12。5 mg·kg-1),每组 6 只,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给药 5 d。给药第 3 天,采用单次肌肉注射 0。12 g·mL-1 浓度的Triton WR-1339(5 mL·kg-1)诱导急性高脂血症小鼠模型。采用全自动酶标仪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 UPLC-Q-TOF-MS/MS 分析小鼠肝脏组织样品,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将差异代谢物的质谱信息通过HMDB、METLIN以及KEGG等在线数据库结合相关文献鉴定出潜在差异代谢物。将已鉴定的潜在差异化合物导入MetaboAnalyst平台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血清TC、TG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的细胞排列不规律,脂肪空泡和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与模型组相比,芹菜素组的血清TC、TG水平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脂肪病变得到明显改善,脂肪空泡和炎性细胞浸润均明显减少。共筛选出 35 个潜在差异性标志物,芹菜素给药后有 26 个具有回调趋势。差异代谢物共影响了 8 条代谢通路,其中 2 条主要代谢通路(P<0。05)分别为泛酸盐和辅酶A(CoA)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结论 芹菜素对高脂血症小鼠具有一定肝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肝脏炎症反应及脂质代谢相关通路有关。

    芹菜素高脂血症肝脏保护作用代谢组学炎症反应脂质代谢小鼠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参附益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

    王彬王新陆李兰馨张泸丹...
    1352-13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实验验证探讨参附益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方法 (1)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检索、筛选参附益心颗粒组方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利用PubChem数据库、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进行作用靶点预测;通过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筛选心力衰竭疾病相关靶点;通过Venny 2。1。0 平台对参附益心颗粒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心力衰竭疾病相关靶点取交集(共同靶点),即为参附益心颗粒抗心力衰竭的潜在作用靶点。将潜在作用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筛选参附益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的核心靶点。通过Cytoscape 3。6。1 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筛选参附益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活性成分。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2)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附益心颗粒组(5。28 g·kg-1)及阳性药组(沙库巴曲缬沙坦组,20。8 mg·kg-1),每组 8 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灌胃给药,每日 1 次,连续 4 周。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HE、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心脏组织病理变化;ELISA 法检测血清脑钠素(BNP)、心钠肽(ANP)、醛固酮(ALD)水平;qPCR 及 Western Blot 法检测心脏组织 CAV1、F2、MAPK1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共获得参附益心颗粒的活性成分 210 个,作用靶点 1 196 个,心力衰竭疾病相关靶点 801 个;通过Venny 2。1。0 平台取交集,共得到参附益心颗粒治疗心力衰竭的潜在作用靶点(共同靶点)97 个。通过"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分析得到槲皮素、木犀草素、花生四烯酸、山柰酚、丹参醛等关键活性成分。通过潜在作用靶点的PPI网络分析得到MAPK1、F2、CAV1、EDN1、GJA1 等核心靶点。潜在作用靶点主要集中在基因表达的正向调节、心脏发育及对MAPK级联的正向调节等生物过程,涉及MAPK信号通路、HIF-1 信号通路和 PI3K/Akt等关键通路。MAPK1、CAV1、EDN1、F2 与槲皮素、木犀草素、山柰酚、丹参醛以及MAPK1、F2 与花生四烯酸均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2)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 LVEF、LVFS 显著降低(P<0。01),心脏质量指数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明显,间质纤维化程度严重,心脏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升高(P<0。01);血清BNP、ANP、ALD水平显著升高(P<0。01);心肌组织中CAV1、F2、MAPK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附益心颗粒组、阳性药组大鼠的LVEF、LVFS 均显著升高(P<0。01),但是心脏质量指数下降不明显(P>0。05);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明显改善,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心脏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降低(P<0。01);血清BNP、ANP、ALD水平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中CAV1、F2、MAPK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P<0。01)。结论 参附益心颗粒可能是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花生四烯酸、山柰酚、丹参醛等活性成分,作用于MAPK1、F2、CAV-1、EDN1 等靶点,调控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等相关通路,从而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及心肌纤维化。

    心力衰竭参附益心颗粒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心肌纤维化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