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中医研究

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韩颖萍

月刊

1001-6910

zgzyyj@yahoo.com.cn,zgzyyj@tom.com

0371-66322705

450004

郑州市城北路7号

中医研究/Jour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Research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为:报道最新中医学术研究动态和临床运用新进展,提倡学术争鸣,活跃中医学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脉积病的理论渊源

    韩景辉符宇贾慧雨杨海燕...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动脉粥样硬化为病理基础的疾病如脑中风、冠心病目前是中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中医学对其认识比较久远,但缺乏规范化的病名,对其导致的各种疾病的认识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论述;对其病机发展变化的认识有失偏颇,需要进一步诠释.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出发,提出脉积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动脉粥样硬化,并对文中涉及的脉积病的基本概念做了界定,指出脉积病是消渴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肥胖等危险因素发展为中风、胸痹、脱疽、肾衰等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血管疾病的事件链中的关键环节;进而指出了脉积病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中医学对心血管事件链的认识,阐述了脉积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为随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然后通过对脉积病病名、特点、病位、病因病机及治则等理论渊源的系统阐述,论述了脉积病概念的合理性,最后提出了脉积病的消积治法,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医学关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诊治规范的建立给出了建议.通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脉积形成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理变化的血管疾病事件链中的关键环节,脉积病的理论渊源散在分布于各个中医学古籍中,规范系统地了解脉积病理论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诊疗起重要作用.

    脉积病动脉粥样硬化理论渊源

    基于数字家庭健康管理的心脏康复8E管控模式探讨

    承春霞华知杜廷海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脏康复目前存在依从性差、参与度不足的现状,提出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能动性,通过远程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端,建立心脏康复8E管控系统,实现无缝隙的心血管和运动功能的中心监测、复合评价、预警和康复指导.监测运动参数实施动静结合运动,根据家庭类型不同,制定相应情志疗法,通过数字家庭心脏康复系统指导家庭中医外治疗法、辨证食疗、循证辨证用药以及康复教育,达到康复运动的可视化、趣味化以及管理智能化.

    数字家庭心脏康复8E管控模式管理系统

    从"治痿独取阳明"探讨益气活血法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运用

    刘梦洋曹嘉敏余学庆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危害公共健康的重大疑难罕见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且预后较差,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属中医学"肺痿"范畴,证候多样,病因病机尚未完全达成共识,治则治法不够完善,极大限制了中医药在临床中的运用.基于对《黄帝内经》中"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解,从中医学理论基础出发,探究"肺痿"的中医学病因病机及相关证治.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黄帝内经》所论之"痿"与"肺痿"虽病变部位不同,但从痿系内脏气虚最终导致气虚血瘀、机体失养致痿的病理基础来看,两者是相通的.故临床治疗"肺痿"辨证属气虚血瘀证者,可沿用《黄帝内经》所论"取阳明"之法,通过脏腑、经络论治,将"益气活血法"具体化,达到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治痿独取阳明益气活血法特发性肺纤维化

    CHOP方案对晚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中医证型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研究

    段赟夏小军郭炳涛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CHOP方案对晚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中医证型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选择甘肃省肿瘤医院初治并接受CHOP方案治疗的晚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50例,分为痰瘀互结证、气滞痰凝证、寒痰凝滞证、痰毒虚损证及阴虚火旺证各30例,均采用标准剂量CHOP方案治疗,共治疗6个周期.分别观察、对比各证型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化学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①不同证型临床疗效对比,寒痰凝滞证和痰瘀互结证的疗效相当,且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阴虚火旺证、阴虚火旺证(P<0.05).②不同证型中医证候疗效对比,寒痰凝滞证和痰瘀互结证的疗效显著,且优于其他3种证型(P<0.05).③不同证型化学治疗的不良反应对比,痰毒虚损证、气滞痰凝证较其他3种证型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P<0.05);痰毒虚损证较其他4种证型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P<0.05);痰毒虚损证、痰瘀互结证较其他3种证型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CHOP方案治疗晚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中医证型间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

    晚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辨证分型CHOP方案化学疗法疗效毒副反应

    温针灸联合点式直线偏振光对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视觉模拟评分、Boston腕管量表评分和腕部正中神经横截面积的影响

    郑杰林惠贞程攀曾云...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点式直线偏振光对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视觉模拟评分、Boston腕管量表评分和腕部正中神经横截面积的影响.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20例,脱落4例)、点式直线偏振光组(20例,脱落4例)和综合治疗组(20例,脱落2例)3组.其中温针灸组行温针灸治疗,点式直线偏振光组进行点式直线偏振光物理治疗,综合治疗组进行以上2种治疗.3组均1 d治疗1次,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在治疗前及治疗结束,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采用Boston腕管量表(Boston carpal tunnel questionnaire,BCTQ)进行症状维度和功能维度评分,采用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腕部正中神经的横截面积(cross sectional area,CSA).结果:与同组治疗前对比,3组治疗后的VAS评分、BCTQ评分、腕部正中神经CSA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综合治疗组降低较温针灸组、点式直线偏振光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点式直线偏振光可有效改善腕管综合征患者神经卡压症状,且疗效依次优于单一温针灸治疗及点式直线偏振光治疗.

    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温针灸点式直线偏振光视觉模拟评分腕部超声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李巧林申睿王雁张永寿...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不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5例RA患者,收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分析RA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以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DAS 28)评分等活动性指标与中医证型及不同类型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G、RF-IgA、RF-IgM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RA患者寒湿阻络证最多见;不同中医证型间病程对比,痰瘀阻络证的病程最长,寒湿阻络证、湿热阻络证病程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各中医证型DAS28水平对比,痰瘀阻络证最高,肝肾亏虚证最低.抗CCP抗体、ESR、CRP水平各组间对比,湿热阻络证数值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M-RF与抗CCP抗体、累及关节数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期最常见证型是寒湿阻络证实证DAS28水平较虚证高,DAS28可能成为临床虚实辨证的参考依据;活动性指标湿热阻络证较高.活动期RA患者RF-IgM与抗CCP抗体呈正相关,可作为诊断RA、判断其预后及区分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分型活动性指标

    化瘀通脉护心汤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蔡正轩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化瘀通脉护心汤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伊川县中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8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瘀通脉护心汤(党参、猪苓、桃仁、生黄芪、泽泻、当归尾、炒白术、丹参、茯苓、红花、炙甘草),1剂/d,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91.53%(54/59);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23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74.58%(44/5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胸痛(胸闷)、气短、神疲乏力、水肿、舌质暗淡和脉细涩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脑钠肽(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化瘀通脉护心汤治疗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有较好疗效,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心功能和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血清AngⅡ、BNP含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化瘀通脉护心汤血清管紧张素Ⅱ脑钠肽心功能疗效观察

    耳针加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左刚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耳针加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2例,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洛伐他汀片,每日晚餐后服用,每次20 mg;阿司匹林片,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50 mg;氢氯噻嗪片,早晚各服用1次,每次25 mg;胰岛素注射液,每日三餐前15~30 min皮下注射10 mL,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剂量.治疗组31例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耳针(肩、脑点、交感、腕、脾、丘脑、指穴)联合温针灸(合谷、曲池、肩贞、手三里、后溪等)治疗.两组均在治疗1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55%(29/31);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有效率为67.74%(21/3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关节活动度方面,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耳针加温针灸联合西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

    耳针联合针灸中风肩手综合征关节活动度

    电针联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王起孙保军刘明伟石华英...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郑州市中心医院正在治疗的80例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胶囊,20 mg/次,1次/d,根据患者病情可加量至40 mg,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太冲(双侧)、天枢(双侧)、阳陵泉(双侧)、三阴交(双侧)、足三里(双侧)、中脘、内关(双侧)、印堂、百会]治疗,中脘、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天枢均直刺,印堂、百会均斜刺,实施提插捻转补法;内关、太冲均直刺,实施捻转提插相结合泻法.得气后,诸穴位均连接电针治疗仪,频率为2/15 Hz波型,电流强度以舒适为度,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5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50%(39/4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77.50%(31/4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5-羟吲哚乙酸(5-HIA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2(FGF-2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和WM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S100B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水平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盐酸氟西汀胶囊可改善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神经递质及神经功能因子水平,提升BDNF、FGF-22水平,抑制炎症,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负性认知偏向情况,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提升患者临床疗效.

    抑郁症肝郁脾虚型健脾疏肝法电针神经递质血清细胞因子神经功能因子负性认知偏向

    扶正消癥方联合AC-T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术后生活质量、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闫岩赵云义高雅丽董娅...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扶正消癥方联合AC-T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术后生活质量、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新郑华信民生医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AC-T化疗方案治疗.注射用环磷酰胺,0.6 g/m2,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60 mg/m2,两药均加入30 mL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化疗结束后肌内注射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减少胃肠道反应,21 d为1个化疗周期,共化疗2个周期.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扶正消癥方(黄芪、薏苡仁、半枝莲、党参、白术、莪术、女贞子、川牛膝、土茯苓、枸杞子、壁虎、重楼、菟丝子、甘草片),1 d 1剂,水煎,早晚饭后温服.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认知疲乏、感觉疲乏、情绪疲乏、行为疲乏、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NK细胞、CD3、CD4、CD4/CD8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扶正消癥方在乳腺癌术后患者辅助治疗过程中对患者造血系统影响小,有利于改善化疗患者骨髓抑制、凝血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同时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力,缓解患者癌性疲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乳腺癌扶正消癥方造血功能免疫功能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