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中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赵润怀

月刊

1673-4890

zybjb@163.com

010-88468213,88468211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中国现代中药/Journal Modern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以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为己任,宣传国家有关中药政策,传递科技与市场信息,研究探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交流推广中药研发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力求为政府宏观决策、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发教育等广大中药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和全方位服务。《中国现代中药》2012年对栏目设置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栏目分别为专稿、中药科技、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当归六黄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作用机制研究

    汤春花梁凤友高永坚曾杉...
    1916-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当归六黄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PMS)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UniProt数据库检索当归六黄汤的活性成分和相应的靶点.基于GeneCards、DrugBank、OMIM数据库获取与PMS相关的靶点,并得到当归六黄汤与PMS的交集靶点.构建当归六黄汤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利用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筛选核心靶点.采用Metascape在线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通过Discovery Studio 2016进行分子对接,确定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结果:共获取当归六黄汤112个活性成分,经筛选得到5个关键活性成分,分别为槲皮素、豆甾醇、β-谷甾醇、山柰酚、7-O-甲基-异微凸剑叶莎醇,主要发挥抗炎和雌激素样作用.获取当归六黄汤与PMS的交集靶点52个,经筛选得到5个核心靶点,分别是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雌激素受体1(ESR1)、IL-1B和糖皮质激素受体基因亚科3 C组成员1(NR3C1),主要参与炎症反应和激素调节.KEGG富集分析显示,当归六黄汤治疗PMS主要通过化学致癌-受体激活、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5-羟色胺能突触、雌激素信号通路、突触小泡循环、腺苷酸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验证了当归六黄汤的关键活性成分可以与核心靶点蛋白形成稳定的对接模型.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筛选出当归六黄汤治疗PMS的关键活性成分、核心靶点和主要信号通路,为当归六黄汤治疗PMS提供了参考.

    当归六黄汤围绝经期综合征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作用机制

    蕲艾"五改两促"新型种植模式研究

    刘大会陈昌婕蒋静怡陈盛秋...
    1926-1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总结归纳蕲春县蕲艾新型种植模式及其技术要点.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课题组在蕲艾种植方面的相关研究总结,对蕲春县蕲艾传统种植方式进行改进和修正,并采用新的种植模式在蕲春县进行示范推广,探讨该种植模式的可行性.结果:总结出蕲春县蕲艾"五改两促"的新型种植模式,其核心技术包括改春种为秋(冬)种、改栽苗为植根(根状茎)、改宽畦为窄垄、改化肥为配施、改单茬为多茬、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和促进综合开发利用.结论: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蕲艾传统种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蕲艾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手段,为蕲艾规模化种植和经济效益提高提供参考.

    蕲艾种植模式"五改两促"产量品质

    草甘膦对党参生长根腐病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杨姗姗仲彩萍王仪刘紫祺...
    1932-1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除草剂草甘膦对党参生长、根腐病发生和药用成分的影响及可能的土壤微生态机制.方法:调查同一地块中草甘膦处理组和对照组党参的存苗数、鲜质量和发病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党参炔苷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采用扩增子技术测定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结果:施用草甘膦能够显著降低党参的存苗数(P<0.05),对党参地上部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根腐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高于对照组,分别增加了34.51%和34.81%(P<0.05);党参炔苷和多糖的含量降低.另外,草甘膦处理对党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及真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小,但细菌群落中伯克霍尔德氏菌目(Burkholderiales)和鞘脂单胞菌目(Sphingomonadales)显著增加(P<0.05).结论:施用草甘膦对党参生长有一定抑制作用,导致根腐病加重,这可能与部分根际细菌的相对丰度变化有关.

    党参草甘膦生物量根腐病根际微生物

    异地种植对PA型紫苏叶酚酸黄酮类成分及挥发油的影响

    落艳娇张琛武郭佳琪李卫萍...
    1939-1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异地种植不同环境对紫苏醛(PA)型紫苏叶酚酸、黄酮和挥发油3类成分的影响.方法:将5份PA型紫苏种质分别在甘肃、北京和安徽的试验田以相同方法进行种植,检测野黄芩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野黄芩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咖啡酸、迷迭香酸和挥发油含量.结果: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异地种植PA型紫苏叶的咖啡酸、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及总黄酮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甘肃地区种植的紫苏中木犀草素-7-O-葡萄糖醛酸苷、木犀草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7-O-二葡萄糖醛酸苷、总黄酮、挥发油含量和紫苏醛含量最高,北京地区种植的紫苏中咖啡酸含量最高.结论:相较于北京、安徽的试验田,甘肃的试验田更适宜种植PA型紫苏.

    紫苏异地种植酚酸黄酮挥发油紫苏醛

    当归的形态变化特征与物质积累进程

    武伟国蔡子平王国祥王波...
    1945-1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当归成药期的形态变化特征及物质积累进程,为当归的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方法:以当归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定期取样并测定茎叶性状,根部性状,根部浸出物、挥发油、有机酸、多糖、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质量分数等.结果:株高、叶数和叶鲜/干质量在成药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长、根粗和根鲜/干质量在成药期呈升高的趋势,浸出物、挥发油、有机酸、多糖、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的质量分数和总量在成药期均呈升高的趋势.结论:茎叶生物量的积累进程快于根部生物量,且浸出物、挥发油、有机酸、多糖、阿魏酸和Z-藁本内酯的积累进程从属于根部生物量.

    当归形态变化物质积累

    半夏软腐病生防菌株筛选和田间应用探究

    桂颖蒋春号程旭王超...
    1952-1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开展生物防治试验,探究半夏软腐病绿色防控技术,为半夏软腐病绿色防控提供有效途径.方法:通过16S rRNA扩增鉴定病原菌,利用赋值法和温室、田间试验筛选生防菌剂.结果:2011—2012年诊断了半夏软腐病症状,鉴定其病原物为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2013—2014年从15种生防菌剂和产品中筛选获得有效防治该病的三菌混合生防菌剂BBS,并登记为微生物肥"宁盾".2015—2018年,在不同地区开展"宁盾"的用法用量试验及田间示范试验.2019年,利用"宁盾"在全程绿色种植体系中开展的推广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宁盾"对半夏具有明显的防病促生效果,与对照组相比,对软腐病的防治效果达88.7%,出苗率、珠芽分化率可提高52.8%、65.7%,产量提高21.43%.结论:半夏软腐病由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引起,"宁盾"对半夏软腐病具有显著防效.

    半夏生防菌剂"宁盾"珠芽分化率软腐病防治效果

    经典名方真武汤的物质基准关键质量属性

    尚炳娴赵振霞董慧玲张佟...
    1962-1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真武汤物质基准的特征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并阐明真武汤的关键质量属性,以期为经典名方真武汤物质基准及制剂的质量评价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使用不同批次饮片制备15批真武汤物质基准冻干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真武汤特征图谱,并进行特征峰归属和相似度分析;以芍药苷、6-姜辣素为指标性成分建立真武汤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以均值的70%~130%为界限设定各质量控制指标的量值范围,并对15批真武汤物质基准进行量值传递分析.结果:15批真武汤物质基准的特征图谱共有11个特征峰,指认出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儿茶素、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6-姜辣素、8-姜酚7个色谱峰,相似度均大于0.99;15批真武汤物质基准中指标性成分芍药苷质量分数20.01~25.35 mg·g-1,转移率49.77%~69.84%;6-姜辣素质量分数1.65~2.57 mg·g-1,转移率30.11%~58.96%;出粉率3.21%~4.57%.结论:建立的真武汤物质基准HPLC特征图谱及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可为经典名方真武汤物质基准及制剂关键化学属性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真武汤经典名方特征图谱含量测定物质基准

    经典名方清上蠲痛汤的煎煮工艺对其指标成分转移率的影响

    王慧敏祝倩倩翟燕娟王协和...
    1969-1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考察经典名方清上蠲痛汤的煎煮时间、加盖与否和锉散粒度等工艺参数对其指标成分转移率的影响,确定清上蠲痛汤的最佳煎煮工艺.方法:建立清上蠲痛汤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以指标成分的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对清上蠲痛汤的煎煮工艺和锉散粒度进行优选.结果:确定了清上蠲痛汤的煎煮工艺为取日剂量饮片,粉碎(过4目筛),加水406 mL浸泡30 min,煮沸后再煎煮20 min,滤液趁热过200目筛,残渣加水316 mL,煮沸后再煎煮15 min,趁热过200目筛,合并2次滤液.结论:从指标成分含量和出膏率等方面考察清上蠲痛汤的煮散质量,较为全面地展示全方信息,为清上蠲痛汤后期标准研究和其他煮散类经典名方的煎煮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清上蠲痛汤经典名方煎煮工艺锉散粒度指标成分

    延龄草总皂苷提取纯化工艺及其抗炎活性研究

    符德静易红郭凤倩高慧敏...
    1975-1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选延龄草总皂苷提取纯化工艺,并对其纯化前后的抗炎活性进行对比.方法:以延龄草总皂苷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应用大孔吸附树脂技术,通过静、动态吸附和解吸附实验,确定最佳纯化工艺;为了证实工艺的合理性,对纯化后的总皂苷抗炎活性进行验证.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75%,料液比1:10,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纯化工艺为HPD400大孔树脂,以质量浓度为0.1 g·mL-1的药液上样,上样量为折合生药(g):树脂(mL)=1:2,以1 BV·h-1流速上样,然后依次以水2 BV、20%乙醇水3 BV洗脱除杂,收集70%乙醇水洗脱液(5 BV),经浓缩、干燥即得延龄草总皂苷收率为7.42%,总皂苷质量分数为34.29%.该总皂苷在质量浓度为5.00、1.00μg·mL-1时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释放一氧化氮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3.79μg·mL-1,而其醇提物的IC50值为20.68μg·mL-1,说明精制过程实现了药效成分的富集.结论:该提取纯化工艺稳定、可行,所得到的延龄草总皂苷与其醇提物相比具有更好的抗炎活性.

    延龄草甾体皂苷大孔树脂抗炎活性RAW264.7细胞

    地骨皮药材饮片和标准汤剂的定量检测及UPLC特征图谱的建立

    史紫娟曾杉林碧珊高永坚...
    1982-1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地骨皮药材、饮片和标准汤剂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及有效成分的定量检测方法,探讨其相关性,为地骨皮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UPLC,应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甲醇-0.15%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流速0.25 mL·min-1,柱温40℃.根据定量检测、出膏率、特征图谱的测定结果,对药材-饮片-标准汤剂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药材、饮片、标准汤剂特征图谱均与各自的对照图谱相似度良好,分别标识出5个共有峰,指认了2个色谱峰.18批地骨皮标准汤剂平均出膏率为12.89%,地骨皮乙素从饮片到标准汤剂的平均转移率为44.84%,未出现离散数据.结论:采用特征图谱与出膏率、定量检测指标相结合的模式,对药材、饮片和标准汤剂的质量控制及相关性进行研究,可为地骨皮配方颗粒及经典名方的研究提供参考.

    地骨皮标准汤剂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特征图谱定量检测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