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中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赵润怀

月刊

1673-4890

zybjb@163.com

010-88468213,88468211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中国现代中药/Journal Modern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以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为己任,宣传国家有关中药政策,传递科技与市场信息,研究探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交流推广中药研发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力求为政府宏观决策、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发教育等广大中药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和全方位服务。《中国现代中药》2012年对栏目设置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栏目分别为专稿、中药科技、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何首乌提取物大鼠体内组织蓄积比较研究

    汪祺杨建波王莹李妍怡...
    1317-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通过考察何首乌70%乙醇提物(PME)和水提物(PMW)在大鼠体内不同组织的成分蓄积差异,推测何首乌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建立大鼠不同组织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并定量分析连续42 d灌胃PME和PMW后大鼠肝、肾、血浆和胆汁中3个成分的蓄积情况.结果:PME给药组大鼠体内不同组织中相同成分蓄积量明显高于PMW给药组.2个给药组中3个成分选择性蓄积的靶器官基本相同,二苯乙烯苷主要蓄积在肝脏中,大黄素主要蓄积在肾脏中,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主要蓄积在胆汁中,而血浆中3个成分的含量均较低.结论: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和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在大鼠体内的蓄积情况具有明显的组织选择性.与PMW给药组相比,PME组大鼠给药后体内蓄积成分含量高,可能是其导致临床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其中,二苯乙烯苷大量蓄积于大鼠肝脏中,成为何首乌引发肝损伤的重要潜在毒性物质;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主要蓄积在胆汁中,有引发胆汁淤积的风险;大黄素主要蓄积部位为肾脏,其与肝毒性是否直接相关仍需进一步探讨.

    何首乌醇提物何首乌水提物组织蓄积定量分析安全评价

    不同产地多花黄精生态因子与品质形成的相关性分析

    章小雨秦倩田磊钟国跃...
    1323-1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品质形成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为黄精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布局、引种栽培及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湖北6个产区31个产地的多花黄精的形态特征和有效成分含量,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不同产地多花黄精质量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不同产地多花黄精形态和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纬度、海拔、年均温、7月均温、日照时数及无霜期对多花黄精质量有较大的影响.纬度和年均温对多花黄精有效成分含量影响较大,纬度和叶宽呈显著正相关,海拔和株高、叶长、叶宽及根茎鲜质量呈显著负相关,年均温与叶宽呈负相关,7月均温和多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数量和日照时数、积温及无霜期呈显著性负相关,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有利于黄精株高、根茎和叶片的生长,水解性氮含量与叶长呈显著负相关,地上部分与地下根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进行多花黄精规范化种植过程中,应注意海拔、温度、无霜期、土壤酸性、生长期温度、磷肥及钾肥施用等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多花黄精品质生态因子产地

    经典名方厚朴麻黄汤物质基准质量标准及制剂提取工艺研究

    张昊董慧玲王楠徐冰...
    1331-1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厚朴麻黄汤物质基准质量标准,并优化其制剂提取工艺.方法:制备15批厚朴麻黄汤物质基准对应实物并检测出膏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指标性成分(厚朴酚、和厚朴酚、盐酸麻黄碱及盐酸伪麻黄碱)含量与特征图谱,分析指标性成分从饮片到对应实物的转移率,评价特征图谱的相似度.以出膏率、指标性成分转移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厚朴麻黄汤的制剂提取工艺(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结果:15批对应实物的出膏率为11.10%~13.13%,指标性成分质量分数及饮片-对应实物转移率分别为厚朴酚0.034%~0.051%、1.474%~2.801%,和厚朴酚0.030%~0.059%、2.154%~4.241%,盐酸麻黄碱0.309%~0.377%、23.278%~37.774%,盐酸伪麻黄碱0.138%~0.233%、27.417%~47.658%.各批次特征图谱与对照图谱间的相似度均大于0.9.综合考虑出膏率、成分转移率及生产实际,确定最优工艺为提取3次,分别加8、6、6倍量水,分别提取1.0、1.0、0.5 h.结论:结合出膏率、指标性成分含量及特征图谱对厚朴麻黄汤的物质基准质量属性进行全面分析,并优化其制剂提取工艺,可为厚朴麻黄汤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后续开发提供参考.

    经典名方厚朴麻黄汤物质基准特征图谱正交试验

    正交试验结合熵权TOPSIS优选麻黄-桂枝药对水提工艺

    黄瑶徐杰刘佩仪邓韬...
    1341-1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优选麻黄-桂枝药对的水提工艺.方法:建立麻黄-桂枝药对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煎煮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指纹图谱及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评价指标,结合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对正交水提工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优选麻黄-桂枝药对最佳水提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30 min.结论:优选的麻黄-桂枝药对水提工艺科学合理、稳定可行,可为麻黄-桂枝药对的工业生产提供参考.

    麻黄桂枝药对正交试验水提工艺指纹图谱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基于特征图谱结合色彩图像技术的白芍与炒白芍差异研究

    纪玉华洪婉敏干丽姚晓璇...
    1358-1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特征图谱、色度值,比较白芍与炒白芍的差异.方法:采用UPLC建立白芍药材与炒白芍的特征图谱,并采用SIMCA 14.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法乘-判别分析(OPLS-DA);采用色差仪获取白芍药材与炒白芍的色度值(L*、a*、b*),获取色差范围.结果:白芍药材的UPLC特征图谱共标定15个共有峰,炒白芍的UPLC特征图谱共标定17个共有峰.PCA共提取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6.7%,15批白芍药材与炒白芍在OPLS-DA模型中分类聚集明显.色彩图像分析中炒白芍与白芍药材的色差值(△E*)为8~20,白芍药材的b*白芍为1~7,炒白芍的b*炒白芍为9~21.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精密度高、重复性好、色彩图像分析简单直观,可量化炮制程度,并为炮制品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白芍炒白芍特征图谱色度值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质量控制

    基于VOSviewer软件的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文献分析与思考

    彭杰叶丽芳吴梦玫吴孟华...
    1365-1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材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以下简称"一体化")是将中药炮制与产地加工相结合,通过减少重复加工环节,达到缩短饮片制作周期、提高饮片质量的目的.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搜集1997—2021年关于"一体化"的文献,通过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分析纳入文献的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期刊类别的特点和变化,探讨不同加工方式对中药饮片有效成分、药理活性、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影响,为"一体化"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依据.

    中药材炮制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可视化文献分析

    没药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哈瑞雯周海燕白杨王青青...
    1374-1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没药是我国传统常用的进口中药材,功效独特、应用范围广.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没药的全方位深入探究,其化学成分及相关的生物活性研究备受关注.在国内外文献检索基础上,对没药化学成分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分析与归纳总结,发现没药含有挥发油、萜类、甾体类、木脂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挥发油、萜类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是没药主要特征性成分.探讨了不同来源没药内在成分的差异,为该属植物的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没药化学成分萜类甾体类挥发油

    辣椒素减肥调血脂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张瑜王宏洁赵海誉张方博...
    1387-1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也趋于年轻化.而血脂、血糖代谢异常是导致肥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临床应用的调血脂化学药主要有他汀类、贝特类、胆酸螯合剂类等,但长期用药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害、肌肉损害及停药后血脂反弹等不良反应.因此,需要寻找和开发新的调血脂药物以弥补化学药的不足.辣椒素类成分是中药辣椒中的一类辣味成分,研究表明,这类成分可减轻体质量、减少体脂,并对血脂、血糖和血压的调节也有积极的作用.可通过与辣椒素受体1(TRPV1)结合,调节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因子,刺激迷走神经,作用于肌肉组织及改变肠道菌群等多途径、多功能靶器官作用调节机体的糖脂代谢.梳理辣椒素调血脂活性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并对其中共有的问题及如何更好地发挥辣椒素的调血脂作用给出了方向,以期为辣椒素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高脂血症辣椒素调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