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中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赵润怀

月刊

1673-4890

zybjb@163.com

010-88468213,88468211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中国现代中药/Journal Modern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以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为己任,宣传国家有关中药政策,传递科技与市场信息,研究探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交流推广中药研发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力求为政府宏观决策、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发教育等广大中药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和全方位服务。《中国现代中药》2012年对栏目设置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栏目分别为专稿、中药科技、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石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考量

    杨明志单玉莹陈晓梅张朝凤...
    1395-1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斛作为我国"九大仙草"之首,发展势头迅猛,种植面积居草本中药材第21名,已成为我国的大宗药材.发布我国石斛产业最新数据,对目前我国石斛种质资源进行系统梳理,概括分析石斛产业发展脉络和历程,梳理与石斛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药食同源、新资源食品等政策,为后期石斛产业的发展和产品开发提供参考.我国共有石斛野生资源92种,石斛产业种植总面积达45.4万亩(1亩≈666.67 m2),综合产值逾500亿元.石斛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有云南、贵州、浙江等,石斛主产区为云南德宏、保山,浙江乐清,安徽霍山,贵州赤水、安龙、锦屏等.药用石斛种类主要为铁皮石斛、金钗石斛、霍山石斛、紫皮石斛等.

    兰科石斛中药产品开发

    槭属植物药用亲缘关系探讨

    何春年毕武肖培根
    1403-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槭属(Acer L.)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中国是世界槭属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对其传统药用记载丰富.然而,该属植物的药用潜力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有效的利用.在对世界槭属植物传统药用记载整理的基础上,对该属植物的亲缘关系、化学成分和功效活性分别进行总结: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亲缘关系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系统研究;槭属植物中约有38种、3亚种和1变种有较长历史的民间药用记载,且主要在东亚和北美地区使用,对骨关节系统、眼部和各种疼痛等疾病的治疗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应用;化学成分报道超过350个,包括黄酮、鞣质、二芳基庚烷、苯丙素、三萜和甾体等类成分;药理活性主要包括抗氧化、抗肿瘤、抗微生物、抗感染、抗糖尿病、刺激成骨细胞分化、保肝、调血脂、改善认知障碍、预防视网膜病变和调节肠道菌群等,其中抗氧化、抗肿瘤和抗感染活性得到的关注最多.利用药用植物亲缘学理论对其不同知识体系间的联系进行分析讨论,初步阐释了槭属植物的药用亲缘关系,为槭属植物药用资源开发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槭属药用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传统药用亲缘关系

    何首乌中1个新的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

    杨建波汪祺程显隆王莹...
    1415-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干燥块根的70%乙醇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DM-8型大孔吸附树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Sephadex LH-20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质谱和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何首乌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E)-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6′-棕榈酸酯(1)、顺式-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二蒽酮(2)、反式-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二蒽酮(3)、儿茶素(4)、表儿茶素(5)和(E)-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α-L-鼠李糖苷(6).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命名为何首乌辛素.化合物2和3均为首次从何首乌中分离得到.

    何首乌何首乌辛素化学成分结构鉴定

    何首乌中大黄素-大黄素二蒽酮抗心肌缺血作用研究

    杨建波汪祺王莹程显隆...
    1420-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干燥块根中大黄素-大黄素二蒽酮的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反相硅胶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柱色谱方法快速制备大黄素-大黄素二蒽酮.采用雄性昆明种小鼠制备异丙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缺血模型,灌胃给予大黄素-大黄素二蒽酮(10 mg·kg–1),以地尔硫卓为阳性对照组,观察其对小鼠的保护作用.采用心电图检测仪监测小鼠心电图ST段抬高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心肌损伤生物标记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何首乌中分离得到的大黄素-大黄素二蒽酮在10 mg·kg–1剂量下能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小鼠心电图ST段抬高情况,降低血清cTn-T、CK-MB水平,改善心肌缺血损伤状态.结论:何首乌中大黄素-大黄素二蒽酮显示较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何首乌分离与纯化大黄素-大黄素二蒽酮抗心肌缺血

    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型二蒽酮化合物安全性研究

    汪祺杨建波文海若马双成...
    1425-1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型二蒽酮化合物的潜在肝毒性风险.方法:采用计算机分子对接构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GT1A1)与反式-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二蒽酮(trans-EPD)、顺式-大黄素-大黄素甲醚二蒽酮(cis-EPD)的结合模型,考察化合物与酶蛋白的结合位点及结合强弱;体外采用大鼠肝微粒体酶抑制实验评价化合物对UGT1A1的抑制作用;通过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试剂盒-8(CCK-8)评价化合物对肝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实验检测肝细胞中UGT1A1 mRNA水平.结果:计算机分子对接实验结果显示,trans-EPD及cis-EPD均与UGT1A1结合于site F区;体外酶抑制实验及细胞毒性实验证明,trans-EPD和cis-EPD均可显著抑制UGT1A1活性,下调其基因表达,产生肝细胞毒性作用.结论:具有大黄素(10→10′)大黄素甲醚或大黄素(10→10′)大黄素甲醚母核结构的二蒽酮化合物可能是一类具有潜在肝毒性的化合物,其作用靶点为胆红素代谢酶UGT1A1.研究结果为此类成分的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分子对接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型二蒽酮肝毒性

    何首乌及首乌藤中二蒽酮类成分研究进展

    杨建波汪祺高慧宇王雪婷...
    1431-1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何首乌和首乌藤分别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的干燥块根和藤茎,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为传统药用植物,且在我国分布广泛.然而,近年来关于何首乌及首乌藤所引起的肝损伤风险已经引起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高度关注.目前,何首乌和首乌藤的肝毒性成分尚不明确.文献报道何首乌中首次分离得到的二蒽酮类成分具有潜在的肝毒性,因此从该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在线鉴别、毒性评价和含量测定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为该类成分与何首乌肝毒性的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

    何首乌首乌藤二蒽酮类成分提取分离在线鉴别毒性评价

    贵州省菊科一新记录种——四川天名精

    梁春波王波王泽欢李伟忠...
    1437-1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2021年,在贵州省金沙县进行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暨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过程中,于金沙县绿竹村发现了菊科(Compositae)天名精属(Carpesium)植物四川天名精Carpesium szechuanense F.H.Chen&C.M.Hu,查证资料后确认为贵州省菊科植物地理分布新记录种.

    贵州菊科新记录四川天名精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中药鼠妇虫基原问题探讨

    王志栋蒋超王艺涵张水利...
    1439-1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药鼠妇虫的基原在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各地方标准和中药学专著中记载不一,市售鼠妇虫药材中混伪现象严重.通过梳理药用鼠妇虫的历史沿革、进行实地考察和标本鉴定,认为历代本草所载鼠妇基原动物为缘潮虫科中华蒙潮虫Mongoloniscus sinensis(Dollfus).建议将《中国药典》收载的鼠妇虫分列为鼠妇虫和平甲虫2种药材,平甲虫基原物种为普通卷甲虫Armadillidium vulgare(Latreille)、鼠妇虫基原物种修订为中华蒙潮虫M.sinensis(Dollfus),使之更符合药用历史及目前市场实际情况.

    鼠妇潮虫亚目本草考证蒙潮虫属

    风轮菜地上部分2个新的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

    徐明杰伍一炜赵迪徐玉岩...
    1447-1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风轮菜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硅胶、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风轮菜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理化性质和波谱学特征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风轮菜的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6β,23,28-四羟基-齐墩果烷-11(12),13(18)-二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1)、3β,16β,23,28-四羟基-齐墩果烷-11(12),13(18)-二烯-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苷(2)、柴胡皂苷a(3)、异落叶松脂素(4)、梣树脂酚(5)、8-羟基-7′-表松脂醇(6)、三角叶凤毛菊木脂素A(7)、柳叶柴胡酚(8)、异秦皮啶(9)、4-羟基-3-甲氧基苯基-1-丙烷-1,2-二醇(10)和布卢竹柏醇A(11).结论: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风轮菜皂苷F和风轮菜皂苷G,化合物4~11为首次从风轮菜中分离得到.

    风轮菜化学成分三萜皂苷木脂素

    甘草粉末粒度分布与其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李锬王升田壮尚兴朴...
    1456-1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粉体粒度分析客观准确地表征甘草质量.方法:通过粒度分析仪测定甘草粉体的粒度分布,并分析了粒度分布特性与甘草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甘草粉末粒度分布与甘草有效成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即50.00~200.00μm分布越少,500.00~1000.00μm及更高的粒径范围内分布越多,甘草质量越好.可见粉末粒径在50.00~200.00、500.00~1000.00μm的分布与甘草质量直接相关.结论:采用粒度分析仪检测甘草粉末粒度分布,进而表征甘草品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规范中药材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新的方法.

    甘草激光衍射粒度分布药材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