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中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中国现代中药

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中国药材公司

赵润怀

月刊

1673-4890

zybjb@163.com

010-88468213,88468211

100195

北京市海淀区西四环北路15号依斯特大厦8层

中国现代中药/Journal Modern Chinese MedicineCSTPCD
查看更多>>以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为己任,宣传国家有关中药政策,传递科技与市场信息,研究探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和经济问题,交流推广中药研发的技术成果和经验,力求为政府宏观决策、企业生产经营、科技研发教育等广大中药界人士提供交流平台和全方位服务。《中国现代中药》2012年对栏目设置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后的栏目分别为专稿、中药科技、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文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牦牛角药用功效及物质基础研究进展与资源化利用展望

    赵晶晶刘睿武文星朱昭颖...
    1678-1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草记载牦牛角具清热解毒、凉血熄风之功.现代研究表明,牦牛角中主要含有蛋白质及巯基多肽类、氨基酸类、核苷类、宏微量元素类等成分,具有解热、镇静、镇痛等生物活性.对牦牛角化学成分组成、生物活性评价、药用价值体现、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性分析和整理,提出在牦牛资源产业链中应重视和珍惜牦牛角药用价值的深度挖掘、重视和加强牦牛角在医药领域的基础性研究、重视和开展牦牛角药材标准的研究,以期为牦牛角这一宝贵的民族动物药资源的多元化、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牦牛牦牛角物质组成药理作用药用价值资源化利用

    我国人工养麝现状分析及展望

    郑程莉赵润怀孟智斌胡德夫...
    1684-1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养麝是实现麝与麝香资源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通过梳理麝类人工养殖历史及相关政策法规,分析人工养麝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认为人工养麝在设施建设、饲养管理、驯养繁殖、饲料研发、疾病防治等技术层面已基本具备了大规模、产业化发展的条件.指出麝类养殖的政策管理应当进一步放开,降低办理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准入门槛、提高审批效率以减少申办者的人力与时间成本;应将现行配额制度的重心从控制麝香使用向鼓励麝香生产转移,鼓励企业参与林麝养殖、产品收购及药品研发,形成"公司+农户"的养殖格局,生产麝香终端产品;应依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麝类保护繁育与利用国家创新联盟,制定从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生产繁育计划制定、人工养殖种群和产品溯源、疾病防控等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和监管措施,确保养麝产业最大限度降低行业风险,促进人工养麝良性发展.

    麝香人工养麝现状驯养繁殖许可证可持续发展

    基于生药学与药用植物亲缘学的"巴沙嘎"类蒙古族药品种整理

    周保昌刘一波高原毕雅琼...
    1693-17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沙嘎"类蒙古族药(以下简称蒙药)药用历史悠久,疗效显著,是蒙古族医学常用药之一.由于内蒙古各地区传承有异,"巴沙嘎"类蒙药同名异物现象严重,临床用药品种混乱.通过归纳整理"巴沙嘎"类蒙药的传统疗效、性味、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发现,"巴沙嘎"类蒙药的传统疗效主要为清热解毒,性味以苦、寒为主.其大部分含有黄酮类、有机酸类、生物碱类、挥发油类化学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微生物的药理作用.将"巴沙嘎"类蒙药的复方制剂-传统疗效-性味-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创新性结合,多学科研究结果横向关联,并在其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巴沙嘎"类蒙药的亲缘学关系,以期为"巴沙嘎"类蒙药的品种整理提供思路和方法.

    "巴沙嘎"传统药物学生药学药用植物亲缘学品种整理

    新疆阿魏地上部位中的1对新的非对映异构体

    霍晓爽王慧娟刘慧萍董爱军...
    1701-17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新疆阿魏Ferula sinkiangensis K.M.Shen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以发现新的抗炎活性先导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半制备液相等色谱方法对新疆阿魏地上部位的二氯甲烷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圆二色散谱和Mosher反应等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并对其体外抗炎活性进行筛选.结果:从新疆阿魏地上部位95%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1对新的非对映异构体(4'R,5'S,6'R,9'R)-新疆阿魏醇A(1)和(4'S,5'R,6'R,9'R)-新疆阿魏醇A(2),其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产生一氧化氮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和2为从新疆阿魏地上部位中分离得到的1对新的非对映异构体且具有一定的抗炎活性.

    新疆阿魏地上部位化学成分抗炎活性

    鹿角藤茎叶化学成分研究

    吴敏鲁建美孙朋贾慧珍...
    1707-1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夹竹桃科鹿角藤属植物鹿角藤Chonemorpha eriostylis Pitard的茎叶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大孔树脂、硅胶、中压色谱分离凝胶(MCI)、凝胶及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鹿角藤茎叶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一维核磁共振、质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试分离纯化到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鹿角藤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1)、异东莨菪内酯(2)、东莨菪内酯(3)、雄甾-1,4-二烯-3,17-二酮(4)、丝胶树碱C(5)、清香桂碱D(6)、鹿角藤碱(7).结论:化合物2、4~6为首次在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33.1μmol·L–1.

    鹿角藤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甾体生物碱抗氧化

    二氢杨梅素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及机制研究

    尹美玲孙乐滕李利宋颜君...
    1712-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二氢杨梅素缓解疲劳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ICR雄鼠,设为对照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和二氢杨梅素给药组(20、40、80 mg·kg–1),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采用跑轮实验和负重游泳力竭实验检测小鼠的跑步力竭距离和负重游泳力竭时间;试剂盒法检测游泳小鼠肌肉和血清中的乳酸(LD)水平,血清中尿素氮(SUN)、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肝脏中糖原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游泳小鼠肌肉和肝脏相关通路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二氢杨梅素显著延长小鼠的跑步力竭距离和负重游泳力竭时间,降低运动后小鼠肌肉和血清中LD水平、血清中SUN水平,降低血清中LDH和CK的活性,增加肝糖原储备,提高肝GSH-Px活性.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二氢杨梅素显著增加疲劳小鼠肌肉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肝激酶1(LKB1)、钙依赖的蛋白激酶2(CaMKK2)、AMPKα2、沉默调节蛋白1(SIRT1)和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mRNA和pAMPK/AMPK的表达,同时显著增加肝脏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血红素家氧酶1(HO-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Px-1)、偶联蛋白2(UCP2)mRNA表达,增加Nrf2、PPARα蛋白表达.结论:二氢杨梅素有助于减少体力疲劳小鼠的代谢物积累,可能通过激活肌肉AMPK能量信号通路和肝脏Nrf2、PPARα相关抗氧化通路发挥抗疲劳作用.

    二氢杨梅素抗疲劳能量代谢氧化应激

    基于转运体的何首乌致肝损伤作用机制探讨

    汪祺杨建波王莹李妍怡...
    1720-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阐明长期给药何首乌醇提物(PME)和水提物(PMW)致大鼠肝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制备PME和PMW.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对照异硫氰酸α-萘酯(ANIT 100 mg·kg–1)组、PMW组(15 g·kg–1)、PME组(12 g·kg–1).PME、PMW组大鼠给药剂量相当于60 g·kg–1生药量,约为临床最大量的110倍,灌胃给药42 d,每日给药1次.ANIT组于第40天灌胃给药1次.采用试剂盒方法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大鼠肝脏病理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定给药后大鼠肝脏组织中胆汁酸、胆红素代谢相关转运体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a1(OATP1a1)、OATP1b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MRP3、胆盐外排泵(BSEP)、Na+-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P-糖蛋白(P-gp)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MW组大鼠血清中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ALT和ALP水平显著升高(P<0.05);PME组大鼠血清中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ALT、TBA和ALP水平显著升高(P<0.01);PMW组于PME组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结果显示,PME、PMW给药后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损伤,并且PME组表现更为严重.qRT-PCR结果表明,PMW和PME可同时影响胆红素和胆汁酸代谢过程中摄取和外排转运体的表达,均可显著下调外排转运体MRP2、BCRP mRNA表达水平,上调摄取转运体OATP1a1、OATP1b2 mRNA表达水平;PME可显著下调BSEP、P-gp、NTCP mRNA表达水平;PMW可显著上调NTCP、BSEP、P-gp mRNA水平;两者对MRP3 mRNA表达水平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过长期诱导后,PME、PMW均可引起大鼠肝损伤,其作用机制与影响胆红素和胆汁酸相关转运体相关,PME和PMW引发肝损伤程度存在差异,可能与两者对具体转运蛋白的作用不同相关.

    何首乌醇提物何首乌水提物肝损伤转运体胆汁酸胆红素

    生炙淫羊藿抗衰老活性比较及作用机制研究

    李丹婷姜宇栾雅格李晴霞...
    1727-1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生、炙淫羊藿抗衰老作用差异,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淫羊藿抗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观察秀丽隐杆线虫在生、炙淫羊藿作用下的寿命、热应激、产卵数、体弯曲等指标,评价生、炙淫羊藿对线虫抗衰老的作用差异.基于网络药理学技术筛选并构建淫羊藿活性成分-抗衰老靶点网络、蛋白质-蛋白质互相作用(PPI)网络,并对淫羊藿抗衰老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炙淫羊藿能够明显延长线虫的寿命(P<0.05),生、炙淫羊藿都能增加老年线虫的体弯曲率(P<0.05);与淫羊藿生品组相比,生、炙淫羊藿延长线虫寿命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炙淫羊藿更能延长线虫寿命.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淫羊藿6个抗衰老关键活性成分,10个关键蛋白及一系列生物功能和通路.结论:生、炙淫羊藿可以延缓线虫衰老,且炙淫羊藿延长线虫寿命作用优于生品.网络药理学预测显示淫羊藿活性成分为槲皮素等,通过作用于蛋白激酶B1(Akt1)、细胞肿瘤抗原p53(TP53)等靶点,参与对无机物的反应等生物过程及调控癌症通路等途径发挥抗衰老作用.

    淫羊藿抗衰老炮制秀丽隐杆线虫网络药理学

    经典名方半夏厚朴汤物质基准量值传递分析

    李玲玲陈盛君李松祝倩倩...
    1736-1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15批半夏厚朴汤物质基准,通过特征图谱、含量测定等方法对药材-饮片-物质基准全过程进行量值传递分析.方法:以物质基准中特征图谱、多指标成分含量、转移率、出膏率为评价指标,确定半夏厚朴汤物质基准相关表征参数范围.采用SPSS 23.0及SIMCA 13.0软件对特征图谱共有峰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特征图谱共确定了12个共有峰,相似度良好,且指认了6个特征峰,分别为咖啡酸(F2)、野黄芩苷(F8)、迷迭香酸(F9)、6-姜辣素(F10)、和厚朴酚(F11)、厚朴酚(F12).其指标成分厚朴酚与和厚朴酚总质量分数为0.09%~0.40%,转移率为7.18%~18.96%;野黄芩苷的质量分数为0.13%~0.33%,转移率为46.04%~88.30%;迷迭香酸的质量分数为0.20%~0.74%,转移率为29.91%~72.94%;出膏率控制在9.01%~15.83%.统计分析表明,15批样品聚为2类,筛选出4个影响样品质量的色谱峰,依次为F9、F8、F3、F4.结论:采用特征图谱、出膏率及指标性成分含量、转移率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经典名方半夏厚朴汤物质基准的量值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初步建立其物质基准质量标准,可为经典名方半夏厚朴汤的后续研发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经典名方半夏厚朴汤物质基准特征图谱量值传递

    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理念和信息熵赋值法优化枸杞子抗氧化功能性提取物的工艺

    侯宪捷曾文俊丁建宝李艳萍...
    1745-1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质量源于设计(QbD)理念和信息熵理论对枸杞子抗氧化功能性提取物(AOE)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提取物体外清除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OH·)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值为指标,在信息熵理论指导下,计算各指标的信息熵和权重系数,确定AOE体外抗氧化能力(M),结合总固形物质量,作为关键质量属性(CQAs),析因分析初步筛选关键工艺参数(CPPs),通过Box-Behnken设计建立CQAs和CPPs之间的数学模型,建立并优化设计空间.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响应面法建立的提取工艺模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AOE的优化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8,在70~90℃下提取2~3次,每次提取2 h.将枸杞子投料量放大10倍,以优化工艺参数提取,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和总固形物得率稳定(RSD<5%).结论:基于QbD理念建立AOE提取工艺的设计空间,并制定了提取工艺的控制策略,可为开发以生物活性为导向的枸杞子提取物工艺优化和控制方法提供参考.

    质量源于设计信息熵赋值法枸杞子抗氧化功能性提取物设计空间控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