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与临床
中药与临床

彭成

双月刊

1674-926X

cdzhongyao@163.com

028-86137393

610041

成都市下汪家拐街19号

中药与临床/Journal Pharmacy and Cl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川芎镉污染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陈云子刘薇黎智颜雨豪...
    1-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及对30批川芎进行重金属镉含量测定,以评价川芎镉污染现状,并对影响川芎镉含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查阅影响川芎镉污染原因的相关文献,并对四川省内3家药企、5家药材市场、10家川芎合作社、4县11镇11村开展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收集眉山、彭山、都江堰、什邡、彭州五地不同苓种来源的川芎药材及对应根际土壤,综合考察了土壤pH值及镉含量,以及川芎苓种类型、栽培中使用的农投品对川芎药材镉含量的影响.结果:文献表明,土壤生物及理化特性和川芎的药学特性是影响川芎中镉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川芎种植户及经销商对川芎镉超标问题缺乏重视;实验结果表明,传统产区的土壤镉背景值在不断增加,土壤酸化问题严重;此外,山苓种培育出的川芎镉含量低于坝苓种.结论:土壤镉总量和有效态含量是衡量镉污染川芎外部环境因素的主要指标,种质与内生菌群是决定川芎镉污染最主要的内部因素;调查地内川芎土壤镉背景值均严重超标(国家土壤二级标准≤0.30mg/kg),引发对川芎适宜生态区划的思考;下一步应对川芎富集重金属的生物机制、与镉吸收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的元素含量以及土壤栽培年限对川芎富集镉的影响程度深入研究.

    川芎现状调查原因分析

    基于PCR的麦冬鉴别方法研究

    王同智王巍张文娟段庆梓...
    5-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中药材麦冬的PCR检测方法.方法:对麦冬及其混伪品的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在ITS 1区设计了麦冬的特异性引物,并通过对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麦冬的PCR鉴别方法.结果:建立了麦冬真伪鉴别的PCR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收集的样品进行检测,实现了麦冬与混伪品的准确鉴别.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检测结果客观易判读.

    麦冬湖北麦冬混伪品PCR检测分子鉴别

    藏药丝瓜子的质量标准研究

    王珑静罗婕李杨松张桂荣...
    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藏药丝瓜子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TLC方法进行药材鉴别研究,进行水分、总灰分和浸出物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药材中亚油酸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丝瓜子药材性状特征明显,且丝瓜子与广东丝瓜子性状差异较大;粉末呈灰绿色,显微特征清晰,可见种皮表皮细胞、种皮下皮细胞、石细胞、导管、子叶细胞和内种皮星状细胞等;TLC图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9批丝瓜子药材的水分含量为5.96%~9.89%,总灰分含量为2.44%~3.75%,醇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3.64%~30.72%;HPLC法测定亚油酸在0.056~1.13 mg mL1(R2=0.9994)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2.0%(n=6),加样回收率为97.24%~106.07%(RSD=2.90%,n=6).结论:初步拟定藏药丝瓜子中水分、总灰分分别不得过13.0%、4.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0.0%,亚油酸含量不得少于2.5%.此研究结果为藏药丝瓜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藏药丝瓜子质量标准显微鉴别TLCHPLC亚油酸

    半夏药材质量等级标准研究

    颜雨豪赖月月敬勇万子玉...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半夏药材质量等级标准.方法:对65批半夏药材的内外在指标进行分析,以直径分级为基础考察不同等级间的质量差异.结果:最终拟定半夏药材等级要求.一等:1.2cm<直径≤1.6cm,每千克1000粒以内,浸出物≥8.5%;二等:1.0cm<直径≤1.2cm,每千克1800粒以内,浸出物≥7.5%;三等:0.7cm≤直径≤1.0cm,每千克3200粒以内,浸出物≥7.5%.在此基础上要求各等含枸橼酸、L-苹果酸、草酸总量≥0.25%,指纹图谱应分别呈现与对照指纹图谱对应的12个共有峰,且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不得低于0.90.结论:初步建立半夏药材质量等级标准,可为半夏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半夏等级标准直径浸出物有机酸指纹图谱

    广元栽培茯苓质量分析及特色探讨

    黎智瞿雅懿陈颖馨蔡晓洋...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10批广元栽培茯苓进行水分、总灰分检查,浸出物测定,碱溶性多糖、总三萜、茯苓酸、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测定,以评价广元栽培茯苓质量,并探讨广元栽培茯苓特色.方法:在广元市主要茯苓栽培点收集10批茯苓并进行产地加工,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测定水分、总灰分、浸出物、重金属及有害元素,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碱溶性多糖、总三萜,采用HPLC法测定茯苓酸.结果:10批样品水分、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均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水溶性浸出物为1.96%~7.40%,碱溶性多糖为42.35%~91.77%,总三萜为0.32%~0.83%,茯苓酸为0.054%~0.123%,Pb、Cd、Hg、As、Cu含量均远低于规定限度;广元茯苓栽培特色明显,具有丰富的林业资源、林下仿野生栽培模式突出、药材优质安全等多方面优势.结论:广元栽培茯苓质量符合《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尤其是茯苓酸含量优于现有背景资料的报道,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低,可作为茯苓饮片、中成药、健康食品及化妆品的优质原料;应依托于已有基础和优势特色,继续打造广元茯苓品牌,巩固和提高其知名度.

    四川广元茯苓含量测定重金属特色分析

    乌头根腐病根际拮抗细菌筛选与鉴定

    胡琪琪罗敏书剑琴王光志...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一株对乌头根腐病病原镰刀菌具有拮抗效果的根际细菌.方法:以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乌头栽培基地的健康乌头根际土壤和实验室保留的三株乌头根腐病病原镰刀菌: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为供试材料,利用平板对峙方法筛选对三株病原镰刀菌具有拮抗活性的根际细菌,并利用16S rDNA分子鉴定方法确定筛选菌株的属种.结果: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对三株病原镰刀菌均有拮抗活性,且活性较强的根际细菌仅有6株,其中A3-18菌株对三株病原镰刀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4.21±2.14、68.35±1.27和53.05±2.45,均大于50%,故挑选A3-18菌株作后续实验分析,发现随着时间增长,A3-18菌株抑制效果也逐步增强,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尤为显著.A3-18菌株经16SrDNA分子鉴定确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菌株.结论:经平板对峙及分子鉴定,确定对三株乌头根腐病病原镰刀菌具有较好拮抗活性的根际细菌为芽孢杆菌属菌株.

    茄腐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层出镰刀菌拮抗根际细菌芽孢杆菌属

    超高效液相质谱法测定增强免疫类中药保健食品中多种功能成分含量

    陈建平冉渺谢皓玥田富丽...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建立了同时测定增强免疫类中药保健食品中葛根素、红景天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金丝桃苷等功效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通过甲醇超声提取,色谱柱分离,水-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采用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结果:6种目标化合物在13 min内完成分离且1~100 ng/mL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9),0.55、0.60和0.65μg/kg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3.0%~107.0%,实验室内变异系数为0.74%~3.71%(n=7),方法检出限为0.06~0.44 μg/kg.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专属性强,适用于同时测定中药保健食品中葛根素、红景天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金丝桃苷等具有增强免疫力功效成分的含量,可为具有增强免疫力中药保健食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增强免疫中药保健食品功效成分含量测定

    益气通络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李美延彭伟陈宇张欣...
    3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完善益气通络胶囊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益气通络胶囊中的黄芪、当归、地龙、川芎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益气通络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黄芪、当归、地龙、川芎薄层色谱鉴别主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HPLC含量测定芍药苷在0.098~1.9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n=6),平均加样回收率102.67%,RSD值为0.9%(n=6).结论:本实验建立分析方法简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适用于益气通络胶囊的质量控制.

    益气通络胶囊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芍药苷含量测定质量标准

    藤椒总生物碱的提取及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研究

    王靓任发建高嵩饶朝龙...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藤椒总生物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研究藤椒总生物碱对小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以期为藤椒作用于肝脏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醇提法提取藤椒总生物碱,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参数,并通过动物实验对藤椒总生物碱的抗肝纤维化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总生物碱得率最高的提取参数为:乙醇浓度75%、提取时间1h、提取温度70℃,在此条件下藤椒总生物碱提取率为5.1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藤椒总生物碱干预后,小鼠的肝脏系数明显降低,肝组织病理程度减轻,且小鼠血浆的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i)四项指标均有明显下降.结论:采用醇提法提取藤椒总生物碱对小鼠表现出良好的抗纤维化作用.

    藤椒醇提法生物碱肝纤维化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异喹啉生物碱肝毒性机制初探

    梁迪王辉谌立巍陈思敏...
    44-5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异喹啉生物碱(IAs)肝毒性(HT)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互联网科学数据库the web of science,PubMed,ScienceDirect,Geenmedical收集IAs的候选毒性化合物和靶点;从Genecards Database中获得HT相关靶点,并利用STRING数据库对IAs肝毒性的靶点基因进行分析;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CytoHubba插件筛选核心基因;通过Bioinformatics网站对IAs肝毒性的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使用Auto dock软件对核心毒性化合物和核心基因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并用pymol软件就对接结果进行3D可视化分析.结果:互联网科学数据库显示有13种IAs活性成分存在HT;PPI网络和核心靶点分析表明ANXA5、CASP3、CCL5、IL2和PPARG是HT的关键靶点.GO和KEGG分析显示,IAs可通过癌症途径、癌症中的蛋白多糖以及癌症中的微小RNA等通路参与过氧化氢的反应、凋亡过程的正调控等多种生物学过程.此外,分子对接方法证实了IAs的13种生物活性分子与HT靶点高度亲和,其结合活性可能受到化学结构中五碳环所处的位置,所连的基团,以及是否闭环有影响.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从IAs的活性化合物可能通过作用于5个核心基因以及33条信号通路导致肝毒性.

    异喹啉生物碱肝毒性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