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药药理与临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药药理与临床
中药药理与临床

邓文龙

双月刊

1001-859X

zyyl707@163.com

028-85234707

610041

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51号

中药药理与临床/Journal Pharmacology and Cl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双月刊,每期16开48页,是由中国药理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唯一一家中药药理的专门学术刊物,1985年创刊。辟有治法研究、名方研究、实验研究、临床研究、思路与方法学探讨、学术争鸣、综述等栏目。主要刊载有关中药理学和临床治疗学研究的学术论文。不仅是国内外中药药理学学术交流的主要场所,而且因其突出的导向、示范性和样板作用,成为我国中药药理学的代表性权威刊物,在促进中药药理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加拿大注册申报研究及建议

    申向荣阳长明韩炜曲建博...
    2-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了解申报国家的中药注册管理和技术要求,推动中药类产品海外注册和应用,是推动中药走出去、让中医药造福全球的关键环节之一。加拿大是对中医药比较重视的西方国家,2004年发布实施的《天然健康产品管理条例》,标志着加拿大天然健康产品监管体系的建立。2019年6月实施新的《天然健康产品注册申请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其注册分类、申请类型及相关要求。中药在加拿大一般以天然健康产品类别申报,属于药品范畴,按非处方药管理;我国具有基本完善的中药注册管理和技术要求体系,这为我国中药以药品身份进入加拿大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法律基础和有利的条件。本文在系统梳理加拿大天然健康产品的注册管理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分析其注册管理和技术要求的特点,探讨我国中药在加拿大申报注册策略、申报途径等关键问题,以期为中药在加拿大注册上市提供参考。

    加拿大天然健康产品注册管理技术要求中药注册申报

    基于IKKβ/NF-κB/COX-2信号通路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味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炎性因子及肾脏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白璐陈永哲王倩李敏...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味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炎性因子及肾脏IKKβ/NF-κB/COX-2信号通路表达及纤维化的影响。方法:10只大鼠随机选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大鼠采用高脂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35 mg/kg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分为模型对照组、厄贝沙坦0。0135 g/kg组、桃红四物汤加味3。24、6。48、12。96 g/kg组。各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干预16 w,于16 w末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TP)、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ELISA法检测血浆中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IL-6、TNF-α含量;HE、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Real-time PCR法检测肾组织IκαB激酶β(Ikkb)、核转录因子-κB p65(Nfkbp65)、环氧合酶-2(Cox2)、转化生长因子-β1(Tgfb)l)、Ⅳ型胶原(Col-Ⅳ)、α-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IHC)检测肾组织TGF-β1、COL-Ⅳ、α-SMA、NF-κB p65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IKKβ、NF-κB p65、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FBG、24 h UTP、BUN含量明显升高(P<0。05),光镜观察发现肾小球肥大,系膜基质增加,基底膜增厚,肾小囊囊腔变窄,肾小管部分空泡变性,血浆中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增加(P<0。05),肾组织纤维化相关蛋白Tgfb1、Col-Ⅳ、Asma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肾组织Ikkb、Nfkb p65、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桃红四物汤加味6。48、12。96 g/kg组DN大鼠24 h UTP、BUN含量降低,IL-1β、IL-6、TNF-α含量降低(P<0。05),病理损伤程度减轻,同时IKKβ/NF-κB/COX-2信号通路及纤维化相关因子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味可能通过抑制DN大鼠肾脏IKKβ/NF-κB/COX-2信号通路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及纤维化进展,减轻肾脏病理损伤,具有明确的肾保护作用。

    桃红四物汤加味糖尿病肾病炎性因子纤维化IκB激酶β/核因子κB/环氧酶2信号通路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探究黄芪桂枝五物汤预防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冉清智何汶洋李傲霜陈恒文...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预防运动性疲劳(Exercise-induced fatigue,EF)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动物实验验证分析。方法:通过网络药理学工具获得黄芪桂枝五物汤预防EF的有效成分、核心靶点和信号通路。构建EF大鼠模型,进行HE染色、ELISA、PCR法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的主要靶点及预防效果。结果:筛选出黄芪桂枝五物汤中43个活性成分和242个潜在靶点,运动性疲劳潜在靶点1 002个;药物和疾病交集靶点104个,包括AKT1、IL6、TNF、IL1B、PPARG、PTGS2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包括AGE-RAGE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豆甾醇、刺芒柄花素及原阿片碱等活性成分与PTGS2、PTGS1、CHRM1等关键靶点表现出良好的对接活性,黄芪桂枝五物汤可能通过影响AKT1、IL-6、TNF、IL-1B、PPARG、PTGS2等靶蛋白的表达进而调控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黄芪桂枝五物汤可以使大鼠肌纤维排列更紧密,增强大鼠四肢肌力、运动耐力、心脏供血能力,且缓解心脏过度代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游泳力竭时间与四肢抓力显著减少,血清中肌酸激酶(CK)、血乳酸(BLA)、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的含量显著升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雌激素受体1(Esr1)表达下调,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蛋白激酶1(Ak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g)和果寡糖(Fos)mRNA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游泳力竭时间与四肢抓力显著增加,血清中CK、BLA、IL-6、TNF-α、HIF-1α的含量显著减少;VEGF、EPO的含量显著增加(P<0。01);Esr1 mRNA表达上调,Ptgs2、Akt1、Pparg、Fos mRNA表达下调(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中槲皮素、β-谷甾醇、山柰酚等化合物发挥核心作用,通过影响PTGS2、PTGS1、ADRB2等靶蛋白的表达并参与AGE-RAGE、TNF、IL-17信号传导途径,发挥预防运动性疲劳的作用。

    黄芪桂枝五物汤运动性疲劳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果寡糖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敦煌医方小补肝汤抗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机制

    芦文娟张禄璐梁永林霍敏峰...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的方法探讨小补肝汤干预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成分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检索小补肝汤的活性成分;通过人类基因组数据库(Genecards)、药物数据库(Drugbank)、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遗传药理学与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Gkb),获取疾病的靶标基因;利用Venny2。1。0在线工具绘制药物与疾病靶点的韦恩图,获得交集靶点,将其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通过Bioconductor等在线软件进行基因组数据的高通量分析,得到基因本体(GO)生物功能注释图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通路图,预测作用通路,并采用动物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结果:通过筛选得到小补肝汤36种活性成分,药物-疾病共同靶点244个;通过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调控网络,筛选出豆甾醇(Stigmasterol)、海风藤酮(Kadsurenone)、β-谷固醇(Beta-sitosterol)、山蒟酮C(Hancinone C)及黄杉素(Taxifolin)等核心成分;通过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筛选出AKT1、GNAQ及PTGS2等11个关键靶点;GO富集分析得出生物学过程BP 3 675个,包括对药物的反应、对氧含量的反应、对缺氧的反应等;细胞组分379个,包括膜筏、膜微区、线粒体外膜等;分子功能624个,包括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泛素蛋白连接酶结合及G蛋白偶联胺受体活性等;KEGG富集分析得出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有钙信号通路(GNAQ-PLCB2-IP3R1-CAM)、cAMP信号通路和甲状腺激素信号等通路。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负重游泳力竭时间显著减少,血清中乳酸(LD)、尿素氮(BUN)的含量显著升高,肝糖原与肌糖原的含量显著降低(P<0。01),骨骼肌组织病理可见骨骼肌细胞排列紊乱不均,有较多炎症细胞弥漫浸润,骨骼肌组织GNAQ、PLCB2、IP3RI、CAM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负重游泳力竭时间显著增加(P<0。01),血清中LD、BUN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肝糖原与肌糖原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各给药组小鼠骨骼肌纤维排列有所改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骨骼肌组织GNAQ、PLCB2、IP3RI、CAM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小补肝汤能下调运动性疲劳小鼠骨骼肌组织中GNAQ、PL-CB2、IP3RI、CAM蛋白表达,从而调节胞内钙离子浓度,减轻因钙超载导致的细胞线粒体、肌浆网功能破坏而引起的疲劳。

    小补肝汤网络药理学运动性疲劳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q肽钙离子

    补肾健脾方对乙肝病毒感染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刘影陈旭东邵华卿孙陈岑...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补肾健脾方对HBV感染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将招募的慢性HBV感染者及健康志愿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集各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α干扰素(IFN-α)、白细胞介素-2(IL-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两组的PBMC中自然杀伤细胞(NK)、辅助性T细胞1(Th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数量及胞内IFN-γ、IFN-α、IL-2、IL-12、TNF-α、干扰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T盒子转录因子(T-BET)、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4(STAT4)蛋白表达水平。(2)制备大鼠含药血清,通过WST-1细胞增殖及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筛选含药血清干预PBMC的安全剂量;以HBV感染者PBMC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3个组,空白对照组、空白血清组和含药血清组,干预48 h后,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FN-α、IL-2、IL-12、TNF-α含量,FCM检测各组PBMC中CTL、Th1、NK细胞数量及胞内细胞因子水平;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1)与健康志愿者相比,HBV感染者血清中IFN-γ、IL-12含量和PBMC中CTL、Th1、NK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HBV感染者PBMC胞内IFN-γ、IL-12、TNF-α、STAT4、T-BET较健康志愿者合成减少(P<0。05)。(2)与空白血清组相比,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组PBMC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12含量明显升高(P<0。05);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组PBMC中CTL、Th1、NK细胞数量以及胞内IFN-γ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血清组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血清组相比,补肾健脾方含药血清可明显上调Ifnγ、IL2、Il12、Tnfα mRNA表达(P<0。05)。结论:补肾健脾方可通过上调CTL、Th1、NK细胞数量,促进IL-12分泌,进而促进IFN-γ的合成与分泌,从而恢复HBV感染者PBMC的免疫功能。

    补肾健脾方干扰素γ乙型肝炎病毒免疫T盒子转录因子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4T淋巴细胞

    SARS-CoV-2 Mpro抑制剂筛选体系的构建及临床常用抗病毒中药制剂的初步筛选

    韩冰张岱陈小菲李伟霞...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技术构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SARS-CoV-2 Mpro)中药抑制剂的体外筛选方法。方法:构建Mpro及筛选探针原核表达的工程质粒pGEX-4T-1-Mpro、pET-28a(+)-Ls-mK。使用荧光探针Ls-mK检测Mpro的生物活性及酶动力学参数,并对筛选条件进行优化。采用阳性药物GC-376及阴性对照PLpro(Pa-pain-like protease)和TEV酶(Tobacco Etch Virus Proteinase)评价荧光探针Ls-mK的特异性及检测能力与商业化探针的差异。根据所构建的筛选体系考察五种中药制剂筛选热毒宁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抗病毒口服液和蒲地蓝口服液对Mpro的抑制能力。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原核表达的工程质粒并获得纯度为90%左右的重组蛋白荧光探针Ls-mK及Mpro。荧光探针Ls-mK可成功产生FRET现象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Mpro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本研究所构建的筛选体系具有与商业化探针相同的检测能力,对五种中药制剂考察发现仅喜炎平注射液对Mpro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3。32±0。03)mg/mL。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基于荧光蛋白SARS-CoV-2 Mpro的简便、灵敏和低成本的筛选体系,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抑制剂的筛选与发现奠定了实验基础。

    新冠病毒主蛋白酶抑制剂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抗病毒中药制剂生物探针

    双氢青蒿素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归巢治疗小鼠前列腺炎的研究

    郭阔周岩王军浩韩建鹏...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对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ostatitis,CNP)的治疗效果及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归巢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9~11 w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抽取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剩余24只注射消痔灵。建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双氢青蒿素5 mg/kg+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和双氢青蒿素15 mg/kg+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每组6只。采用膀胱穿刺测压法行小鼠膀胱排尿功能检测;免疫荧光法检测红色荧光蛋白(RFP)阳性细胞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HE染色检测小鼠前列腺组织病理状态;天狼星红染色检测小鼠前列腺组织胶原累积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前列腺组织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和趋化因子COX2、CXCL9、CXCL10、CXCL11的含量。结果:膀胱穿刺测压法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小鼠膀胱最大容量(vm)和最大排尿压力(PMV)降低,残余尿量(vR)增加,CNP小鼠膀胱组织大部分腺体炎细胞浸润,胶原积累增多,前列腺组织TNF-α、IL-1β、C0X2、CXCL9、CXCL10、CXCL11含量明显增加(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双氢青蒿素各组vm和PMV均增加,vR减少;腺体炎细胞浸润和胶原积累减少;双氢青蒿素5 mg/kg+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前列腺组织TNF-α、IL-1β、COX2、CXCL11的含量明显降低,双氢青蒿素15 mg/kg+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前列腺组织TNF-α、IL-1β、COX2、CXCL9、CXCL10、CXCL11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双氢青蒿素治疗可剂量依赖性地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改善小鼠的CNP相关症状,降低CNP小鼠前列腺组织炎症水平和纤维组织增生,降低炎性因子和趋化因子的水平。双氢青蒿素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治疗可极大改善CNP病情。

    双氢青蒿素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排尿功能

    白桦脂酸对乳腺癌的干预作用及核心通路预测

    倪雯婷邢中夫孙成宏姚景春...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白桦脂酸治疗乳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通过PharmMapper、Genecards、Drugbank和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TTD)数据库获得药物和疾病靶点,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获得基因本体(GO)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用Auto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使用Pymol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使用Kaplan-Meier Plotter对关键核心靶点进行预后生存分析。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克隆形成试验、细胞划痕试验、Transwell试验观察白桦脂酸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AO/EB染色及Annexin V-FITC/PI染色观察白桦脂酸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观察白桦脂酸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筛选出白桦脂酸与乳腺癌的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共有33个节点和100条边,平均节点度值为6。06,筛选得到的关键核心靶点为NR3C1、SRC、ALB、MAPK8、PGR和GRB2,其与白桦脂酸对接得到的结合能均<-5 KJ/mol;GO功能富集中的生物学过程得到473个条目,主要有细胞对激素刺激的反应、细胞内受体信号通路、介导激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功能得到42个条目,主要有脂质结合、蛋白激酶活性、转录因子结合等,细胞组分得到7个条目,主要涉及受体复合物、转录因子复合物、膜阀等;KEGG富集分析中共得到172条信号通路,主要有PI3K/AKT通路、Ras通路、ErbB通路、GnRH通路和EGFR通路等。体外实验验证显示:白桦脂酸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白桦脂酸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证实白桦脂酸可以促进细胞凋亡;白桦脂酸可以显著下调PI3K、AKT和mTOR蛋白表达(P<0。01)。结论:白桦脂酸可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迁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相关。

    白桦脂酸网络药理学乳腺癌磷脂酰肌醇激酶蛋白激酶雷帕霉素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环黄芪醇对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

    许洪玲张磊陈晗袁明铭...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环黄芪醇对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模型大鼠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受试动物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环黄芪醇20 mg/kg组、环黄芪醇20 mg/kg+IWR-1(Wnt通路抑制剂)8。2 µg/kg组、环黄芪醇20 mg/kg+STF-31(GLUT 1抑制剂)5。8 m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剪去大鼠背部标记区域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建立皮肤溃疡模型。大鼠按分组灌胃给药14 d,并在给药第5、10、14 d测定大鼠创面愈合率;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含量;HE染色检测创面组织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情况;细胞划痕法检测环黄芪醇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在LPS诱导的炎症状态下迁移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给药第10 d的创面组织和LPS诱导后的HUVEC细胞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3(RSPO3)、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在给药第5、10 d时创面愈合率显著降低(P<0。01),创面组织中ENOS的表达和血清SOD活力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在给药第10 d时,β-catenin、CyclinD1和MMP2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环黄芪醇20 mg/kg组大鼠在给药第10 d时创面愈合率显著升高(P<0。01),在给药第5、10 d时血清中SOD活力和创面组织中ENOS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β-catenin、cyclinD1和MMP2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或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细胞的迁移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CyclinD1、MMP2和MMP9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环黄芪醇25 μg/mL组细胞的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CyclinD1和MMP9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P<0。01)o结论:环黄芪醇能促进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模型大鼠的创面愈合,其作用机制涉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

    环黄芪醇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特异性顶部盘状底板反应蛋白-3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基质金属蛋白酶

    川芎挥发油预防动脉血栓形成的机理研究

    李琳熊静悦曾丝丝杜仕静...
    67-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川芎挥发油预防动脉血栓形成的机理。方法:取SD雄性大鼠,运用大鼠颈总动脉局部贴敷三氯化铁(FeCl3)联合腹腔注射脂多糖(LPS)探索内皮细胞损伤与炎症的发生在血栓形成中的交互作用。在此基础上评价川芎挥发油对该模型的预防作用;以电刺激诱导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以及角叉菜胶致小鼠尾部血栓形成的作用,进一步从体外探索川芎挥发油对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理。结果:腹腔注射LPS可显著协同增强颈总动脉局部贴敷FeCl3致血栓形成的效果,其最佳比例为腹腔注射LPS 3 mg/kg与9%FeCl3颈总动脉局部贴敷。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联合FeCl3贴敷能明显促进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P<0。05),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0。01)、升高纤维蛋白原(FIB)浓度(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川芎挥发油可明显改善LPS联合FeCl3诱导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血流量变化(P<0。05)、显著减少血栓质量、缩短血栓长度(P<0。01),明显减少血清中丙二醛含量、增加血清一氧化氮含量(P<0。05或P<0。01),缩短APTT、延长凝血酶时间TT(P<0。05或P<0。01),降低FIB浓度(P<0。05),明显延长电刺激诱导大鼠颈总动脉血栓形成时间(P<0。05或P<0。01),显著抑制角叉菜胶致小鼠尾部血栓形成(P<0。01),显著抑制花生四烯酸(AA)及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P<0。01)。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局部炎症的发生在动脉血栓形成中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川芎挥发油可有效预防动脉血栓的形成,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具有较好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管炎症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详细作用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川芎挥发油动脉血栓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脂多糖角叉菜胶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