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药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药信息
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信息

中华中医药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匡海学

双月刊

1002-2406

zyyxxbjb@sina.com

0451-82117809,82195331

150040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中医药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共同主办,是全国创刊最早,影响较大的中医药学术信息综合性刊物之一,为国际连续出版物,国家自然科学Ⅰ类期刊,多次荣获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全文收录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本刊着重反映全国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动态和成就,及时交流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信息。刊登继承有新意,发挥有深度,创新有依据的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学术论文,反映各学科临床研究进展及科研成果的综合性文章及探讨中医药发展方向的文章。辟有:学术探讨、理论研究进展、临床研究进展、中(方)药研究进展、针灸研究进展、临床报道、名医经验、临证体会、中西医结合、制剂研究、实验研究、学术争鸣等栏目,对从事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的人员及中医药学员、广大中医药爱好者颇有裨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人脸分析技术探究惊悸不安人群的面部特征

    汪素梅程文龙盖路路齐向华...
    59-6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人脸关键点检测技术,探索惊悸不安人群面部特征.方法:基于主动外观模型作为人脸关键点检测技术,实现人脸68个关键点的自动识别;依据中医望面诊经验以及《人体测量手册》的相关论述,采用指数描述法提取5项人脸形态单元数据,实现对望面诊信息的数字化精确表达.在山东省中医院、齐鲁医院门诊采集符合《惊悸不安状态评定量表》147例为观察组,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采集正常人145例为对照组.运用SPSS26.0统计软件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5项人脸形态单元数据进行组间差异比较,找到具有统计学差异的人脸形态单元数据.结果:对5项人脸形态单元数据进行正态性检验,R1与R4人脸形态单元数据符合正态性,R2、R3、R5人脸形态单元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对R1与R4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R1与R4人脸形态单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R2、R3、R5采用秩和检验,R3人脸形态单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2、R5人脸形态单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惊悸不安人群与正常人群具有人脸形态单元数据的差异,可以通过主动外观模型实现惊悸不安人群与正常人群面部特征的提取.

    人脸分析技术面诊心理紊乱状态主动外观模型

    黄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配伍应用的研究进展

    沈子扬韩宇博刘树民于栋华...
    6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连是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干燥根茎,药用历史悠久,临床上多用于治疗痢疾、湿疹、急性胃肠炎等.通过综述相关文献,发现黄连中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木脂素、黄酮类、酸性物质等,具有降糖、改善心血管系统、抗炎、抗肿瘤、抗菌、改善消化系统、镇静催眠等作用,黄连配伍方剂治疗湿热诸证5个、火毒热盛证14个、疮痈疔肿4个、阴阳失调等证8个.黄连中小檗碱的研究最为深入与系统,但目前对黄连中其余活性成分以及古方配伍中化学成分与作用机制的对应关系的研究较少.

    黄连化学成分药理作用配伍应用

    中医药调控miRNA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徐薇路晓培赵敏丁康...
    7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与遗传易感性、肠道菌群、免疫紊乱和环境等多个因素相关.多项研究表明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IBD发生、发展的关键调节因子,有望成为IBD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中医药防治IBD历史悠久,不仅疗效显著,还具有多分子、多靶点、多通路协同调控作用等优势.本文综述多种相关miRNA 在IBD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干预miRNA 防治炎症性肠病的研究成果,发现中医药可通过干预多种miRNA表达,参与调控肠上皮细胞受损、炎症、细胞自噬、血管新生等病理损伤过程,从而发挥修复肠上皮功能障碍和重建免疫稳态、延缓病情的作用.

    炎症性肠病微小核糖核酸炎症反应肠道屏障细胞自噬血管新生

    中医药通过干预信号通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机制研究进展

    王义善颜纯淳张文霞赵虹飞...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其临床症状多以颈、肩、臂、手的疼痛与麻木为主,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笔者通过综述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关文献,对其通过干预信号通路治疗CSR进行总结,发现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影响PI3K/Akt/mTOR、JAK/STAT-SOCS负反馈调节、ERK、神经元-胶质细胞-趋化因子和PPAR-γ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促进神经细胞的自噬、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目的.

    神经根型颈椎病信号通路中医治疗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