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正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正骨
中医正骨

郭维淮

月刊

1001-6015

zyzg1989@126.com

0379-63551943、63546705

471002

河南省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

中医正骨/Journal 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医骨伤科学术性刊物。其宗旨是:突出中医骨伤特色,反映学术进展,交流新经验,报道新成果,传递新信息,介绍新技术、新器械,探讨新理论、新方法。 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以理论和临床研究为主,兼顾实验研究;为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宝贵遗产,普遍提高中医骨伤科学术水平和医疗、科研、教学质量,促进中医骨伤现代化服务。读者对象为: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及中医大中专院校的骨伤专业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石氏伤科筋骨理论探讨慢性筋骨病损的辨治思路

    华海洋郭光昕陈大宽李正言...
    6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筋骨病损是骨伤科常见疾患,其病程常迁延不愈,易于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石氏伤科筋骨理论特别强调筋骨与气血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认为"筋出槽、骨错缝"是慢性筋骨病损的关键病机.本文对石氏伤科筋骨理论进行了概述,并基于该理论对慢性筋骨病损的病机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探讨,为慢性筋骨病损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筋(中医)骨(中医)慢性筋骨病损筋出槽,骨错缝气血失调筋骨失和

    T淋巴细胞在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及临床诊疗中的作用

    朱烜烨梁浩博贾宇东刘又文...
    68-7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领域较为常见的一种难治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随着骨免疫学的发展,学界对ONFH的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T淋巴细胞作为骨免疫系统的关键细胞类型,在ONFH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 T淋巴细胞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对T淋巴细胞在ONFH发生发展及临床诊疗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股骨头坏死T-淋巴细胞综述

    术前手法整复联合石膏托固定在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中的应用

    胡晓晖孙凯陈浩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术前手法整复联合石膏托固定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30例,术前均实施手法整复联合石膏托固定.男26例,女4例.年龄18~60岁,中位数43岁.均为闭合性跟骨骨折,其中左侧17例、右侧13例.Sanders Ⅱ型8例、Ⅲ型22例.受伤至入院时间1~6 h,中位数2 h.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踝部疼痛程度,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入院至手术时间(5.37±1.21)d,手术时间(63.27±12.33)min.均获得12个月的随访.踝部疼痛VAS评分,入院时(6.73±2.13)分,复位2 h后(4.27±1.95)分,术前1 d(3.77±2.32)分,术后3 d(3.23±1.85)分、14 d(1.77±0.98)分.AOFAS 踝与后足评分,术后 3 个月(61.57±11.07)分、6 个月(81.33±11.34)分、12 个月(91.03± 6.11)分.1例患者术前踝部出现张力性水疱,不影响手术,未进行干预.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均未出现切口周围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对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实施手法整复联合石膏托固定,可以减轻踝部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跟骨正骨手法骨折固定术,内骨板石膏,外科

    3D打印技术辅助下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

    林秀琛李国梁沈润斌刘文东...
    7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下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下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1~54岁,中位数38岁.均为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其中左侧11例、右侧19例.按照跟骨骨折的Sanders分型标准,Ⅱ型23例、Ⅲ型7例.病程5~9 d,中位数7d.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在跟骨X线片上测量Gissane角和Böhler角.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57.75±5.23)min.术中出血量(10.80±4.12)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中位数7.5个月.Gissane 角,术前 130.87°±5.89°、术后 2 d 97.66°±6.11.、术后 6 个月 97.12°±6.01°.Böhler 角,术前 17.41°±2.18°、术后 2 d 28.35°±3.46°、术后 6 个月 28.17°±3.03°.AOFAS 踝与后足评分,术前(29.44±6.67)分、末次随访时(88.39±7.19)分.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下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有利于患足功能恢复.

    跟骨骨折固定术,内打印,三维骨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