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正骨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正骨
中医正骨

郭维淮

月刊

1001-6015

zyzg1989@126.com

0379-63551943、63546705

471002

河南省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

中医正骨/Journal The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中医骨伤科学术性刊物。其宗旨是:突出中医骨伤特色,反映学术进展,交流新经验,报道新成果,传递新信息,介绍新技术、新器械,探讨新理论、新方法。 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以理论和临床研究为主,兼顾实验研究;为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宝贵遗产,普遍提高中医骨伤科学术水平和医疗、科研、教学质量,促进中医骨伤现代化服务。读者对象为: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者及中医大中专院校的骨伤专业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单细胞RNA测序在骨科常见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程渊张良童谢兴文宋鹏...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椎间盘退变、骨质疏松症是骨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单细胞RNA测序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通量测序技术,已被应用于骨科常见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概述了单细胞RNA测序,并对其在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椎间盘退变、骨质疏松症等骨科常见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节炎,类风湿骨关节炎椎间盘退化骨质疏松RNA测序综述

    (足母)外翻足底压力分析的研究进展

    陈思温建民孙卫东程桯...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足母)外翻是最常见的足部畸形之一,足底压力的变化与(足母)外翻的发展密切相关.测量(足母)外翻足底压力,分析影响(足母)外翻足底压力的影响因素,有利于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为进一步了解(足母)外翻足底压力变化,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足母)外翻提供参考,本文从(足母)外翻的足底压力变化和步态特征、(足母)外翻足底压力的测量及(足母)外翻足底压力的影响因素3个方面对(足母)外翻足底压力分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足母)外翻足底压力分析步态综述

    赵文海教授运用补气升阳法治疗下肢麻木的经验

    赵长伟蔡雨良蔡文君周晓玲...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肢体麻木是多种骨科疾病的常见症状,其病因多种多样,病机复杂多变.赵文海教授是天池伤科流派第4代传承人,在骨伤科疾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赵文海教授认为,肢体麻木的病机主要为阳气虚、络脉阻塞和气机失调,治疗上主张采用补气升阳之法.本文对赵文海教授治疗下肢麻木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以供临床参考.

    四肢麻木益气升阳中医流派名医经验

    "筋出槽,骨错缝"的内涵

    刘光明孙波杨佳裕陆洁航...
    72-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筋出槽,骨错缝"既是疾病名称,又是对筋骨疾病主要病理机制的概括.深入理解"筋出槽,骨错缝"的内涵,对于筋骨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疾病名称和筋骨疾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两大方面对"筋出槽,骨错缝"的内涵进行了阐述.

    筋出槽骨错缝术语病理过程内涵

    基于神经支配区与经脉循行取穴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刘超群陈文创戴伟莉余照宇...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神经支配区和经脉循行取穴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收治LDH患者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19~59岁,中位数45岁;病程1~11个月,中位数6.5个月;病变节段L3~44例,L4~521例,L5S110例.根据病变节段受累脊神经支配区与经脉循行的对应关系,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每次5~10 min,每隔3d治疗1次,共治疗5次.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评价腰椎功能,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患者下肢疼痛情况;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综合疗效.结果:本组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JOA评分,治疗前(10.37±1.17)分,治疗结束后(24.09±1.85)分.下肢疼痛VAS评分,治疗前(6.14±1.14)分,治疗结束后(1.91±0.74)分.本组治愈18例,显效14例,好转2例,无效1例.结论:基于神经支配区与经脉循行取穴ESW治疗LDH,可减轻患者下肢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

    椎间盘移位腰椎脊神经经络辨证冲击波

    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

    李建辉郑利明占红建王周广...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采用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患者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65~76岁,中位数70岁.左侧18例,右侧22例.病程3~12个月,中位数7个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7个月测量患者的患侧肩关节被动和主动活动度(前屈、外展、中立位外旋)、肩峰下间隙距离.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包括疼痛和日常活动评分)评价患侧肩关节功能,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评价患侧上肢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中位数10个月.术后7个月,患者的患侧肩关节被动和主动活动度均较术前增大(被动前屈:83.32°±12.68°,162.22.±17.68°,t=22.936,P=0.000;主动前屈:65.32°±15.16°,138.23°±22.65°,t=16.919,P=0.000;被动外展:64.31°±12.25°,138.25°±22.12°,t=18.494,P=0.000;主动外展:57.32°±16.68°,129.22°±14.68°,t=20.465,P=0.000;中立位被动外旋:12.32°±4.16°,26.23°±7.65°,t=10.103,P=0.000;中立位主动外旋:8.31°±2.25°,15.25°±2.12°,t=14.198,P=0.000),肩峰下间隙距离较术前增大[(7.86±1.79)mm,(13.25±1.33)mm,t=15.287,P=0.000],ASES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术前增高[ASES疼痛评分:(25.32±1.68)分,(30.22± 1.68)分,t=13.044,P=0.000;ASES 日常活动评分:(28.32±1.71)分,(34.22±1.59)分,t=15.981,P=0.000;Fugl-meyer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28.32±1.65)分,(35.22±1.74)分,t=18.199,P=0.000;Barthel 指数评分:(43.65±3.52)分,(62.56± 2.63)分,t=27.218,P=0.000].结论:肩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技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可以增加肩峰下间隙距离和肩关节活动度、改善肩关节和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肩袖损伤关节镜检查老年人缝合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