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张伯礼

半月刊

1001-1668

jtcmcn@188.com

010-64013162,64014411-304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医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建国以后我国中医药学术界创刊较早、发行量最大、在国内外具有较高权威和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本刊始终坚持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同时推动和关注中医现代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的正确办刊方针。本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国家级核心期刊,并多次在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太素·五脏脉诊》探析"尺肤分候"之经义

    王娇顾漫侯酉娟李楠...
    2497-2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帝内经》中的尺诊是指通过诊察手腕至肘部之间的尺部皮肤以诊断疾病的方法,其中"尺肤分候"是尺诊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寸口诊法盛行,后世医家或将《黄帝内经》之"尺"误注为寸口诊法之"尺部",且历来医家多依据《素问·脉要精微论篇》解读"尺肤分候"之义,释疑不明,使"尺肤分候"长期未能在临床得到良好应用以致失传.使用文献学、史学以及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依据《太素·五脏脉诊》的"尺肤分候"文本对其进行了更契合临床的阐释,认为"尺肤分候"是在《灵枢·论疾诊尺》热病、虫病等诊断规律的基础上所建构的手臂肘与躯干的全息关联,关联中以"尺—腹"为核心,这个结论可在《黄帝内经》成书时期的两个尺诊案例"蛲瘕"与"狐筋"中进一步得到验证.通过对"尺肤分候"经义之释疑,为尺诊在现代临床应用拓宽思路.

    尺诊寸口诊法《太素》尺肤分候

    阴阳的集合划分定义

    陈瑞祥
    2504-2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极、太极、阴阳与数学相关概念具有对应关系:无极对应空集、数字0、初始原点;太极对应全集、数字1、单位圆;阴阳对应全集的二元对立划分,数字0、1组合或0、1字符串,单位圆的二元切分(上、下半圆与左、右半圆).给出了阴阳的集合描述性定义、阴阳的集合划分定义、阴阳关系(广义)基本方程组.讨论了两个集合等式A∩B=∅,AUB=I与对立统一的关系,以及阴阳集合与互补集合、阴性阳性事件与对立事件之间的关系.由阴阳的集合划分定义给出了阴阳集合的基本性质,进而导出了阴阳变化的基本规律.

    阴阳集合划分互补集合

    河图与洛书中的阴阳数字规则及其基本含义

    陈瑞祥
    2510-2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古代科技知识背景,包括阴阳奇偶数、日周期(昼夜)与年周期(四季)、太阳光照度变化与地表大气温度变化等内容,给出了一种推导或证明河图与洛书的方法.为了讨论的严谨性,给出了阴阳等价数的定义以及日与年周期坐标系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一天和一年内太阳光照度与地表大气温度的变化规律推导出河图与洛书,为理解和应用河图与洛书提供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利用阴阳等价数证明了河图与洛书可以互相导出,即具有统一性.给出了河图与洛书的多种等价数字形式.

    河图洛书阴阳阴阳数

    先天八卦图与河图洛书及后天八卦图的关系

    陈瑞祥
    2519-2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三组阴爻和阳爻符号的八种组合作为卦象,以卦象的阴阳变化规律作为依据,由此得出先天八卦图.讨论了先天八卦图的符号表示、二进制数表示、阴阳奇偶数表示、阴阳正负数表示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先天八卦图与河图洛书的关系.先天八卦图与河图洛书逻辑严谨,反映了日周期与年周期内太阳光照度与地表大气温度的变化规律,而且彼此可以互相导出,说明了中国文化包括中医理论基础在根源上的统一性.从两个方面分析了从先天八卦图到后天八卦图的演变过程,包括具体的多因素分析以及抽象的坐标旋转变换分析.讨论了河图洛书与五行的关系,给出了"土主四季""土主四末""土主长夏"的统一解释.

    先天八卦图河图洛书后天八卦图五行土主四季土主四末土主长夏

    基于阴阳显潜升降模型推导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及太极图——阴阳理论现代化表达的逻辑框架

    陈瑞祥
    2527-2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阴阳显潜升降模型统一推导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与太极图.首先给出无极、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三阴三阳等概念的几何生成模型,然后详细讨论阴阳的显潜升降模型,进而得到阴阳变化基础模型.将阴阳变化基础模型分为离散变化与连续变化.离散变化包括四分模型、八分模型以及n分模型.连续变化包括圆周运动模型以及简谐振动模型.由四分模型可以推导出河图与洛书.由八分模型可以推导出先天八卦图、河图与洛书.由简谐振动模型可以推导出太极图以及阴阳基本运动规律.最后给出了阴阳理论现代化表达的逻辑框架.

    阴阳显潜升降模型阴阳简谐振动模型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太极图

    徐经世从伏邪论治发热经验

    石小雨储全根黄辉郭锦晨...
    2539-2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徐经世教授从伏邪角度论治发热的临证经验.认为伏邪蕴热是发热的重要病机,针对邪伏少阳及膜原,方选小柴胡汤配伍青蒿以透达膜原、调和少阳;针对伏邪耗伤阴液,治宜清热透邪、顾护阴液,常在柴胡、黄芩、青蒿三药基础上辨证合用白虎汤或竹叶石膏汤或青蒿鳖甲散或生脉饮或四阴煎;针对伏邪引动肝风或逆传心包,则急用凉开之法,方选安宫牛黄丸加减以醒脑开窍、清热解毒、芳香开郁、透邪外达;针对肿瘤放疗、化疗或外科手术后出现的发热,常用自拟经验方扶正安中汤合小柴胡汤、青蒿鳖甲汤加减,以扶正祛邪、顾护中焦.

    发热伏邪名医经验徐经世

    李乾构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咽喉反流性疾病经验

    张天麒陶琳王瑞昕孟梦...
    2544-2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李乾构教授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治疗咽喉反流性疾病的临证经验.认为"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咽喉反流性疾病的关键病机,其中肺、脾、肾三脏阳虚是引起"阳化气"不足的重要因素,痰饮、湿浊等有形之阴浊是"阴成形"太过的病理产物.治疗以扶阳气、祛阴浊为基本治则,从调理三焦气化功能入手,针对上焦肺阳不足、痰浊壅盛,中焦脾阳不升、湿浊内蕴,下焦肾阳虚衰、痰饮内停的不同病机,分别运用苏子降气汤、升阳除湿汤、金匮肾气丸进行加减治疗;同时辨病配伍半夏厚朴汤化痰利咽、理气降逆.

    咽喉反流性疾病阳化气,阴成形名医经验李乾构

    救心丸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王贤良朱明军倪代梅伍建光...
    2549-2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救心丸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研究设计,纳入9个中心的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70例,按照1∶1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均维持原西药治疗方案,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加用救心丸和救心丸安慰剂口服,每次2粒(0.05g),每日2次,用药28天.主要疗效指标为运动平板试验总运动时间(TED)、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包括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心绞痛稳定状态(AS)、心绞痛发作情况(AF)、治疗满意程度(TS)和疾病认知程度(DP)];次要疗效指标为运动平板试验其他指标[包括1分钟心率恢复(HRR1)、代谢当量(METs)、ST段压低最大幅度、运动后Borg自感劳累评分]、平均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停减率、中医证候积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进行安全性指标评价,记录试验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访视时点为治疗前、治疗后即治疗(28±2)天、56天随访时即治疗结束后第(28±2)天.结果 符合全分析集(FAS)和安全性数据集(SS)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4例和85例.与本组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治疗后TED、HRR1、METs升高,ST段压低最大幅度及Borg自感劳累评分降低(P<0.01).与本组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随访时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及随访时SAQ总评分及AS、AF、TS、DP评分均升高,平均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中医证候积分降低(P<0.01).两组间硝酸甘油停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试验组发生1例(1/84,1.19%),对照组1例(1/85,1.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共发生不良事件3例(3/84,3.57%),对照组共发生不良事件6例(6/85,7.06%),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救心丸可进一步提高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救心丸运动耐量生活质量随机对照试验

    医师疗法治疗原发性耳鸣496例远期疗效随访

    陈艳芳刘蓬林文智刘锦光...
    2558-2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医师疗法治疗原发性耳鸣的远期疗效,并分析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于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1月31日期间通过面诊、网络、电话方式对2017年1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运用医师疗法治疗的原发性耳鸣病例进行远期随访,了解原发性耳鸣的最终转归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回顾患者治疗前的基本资料,统计分析医师疗法治疗耳鸣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及相关因素(生活方式、年龄、病程、性别、耳鸣部位、耳鸣严重程度、伴随症状、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对总有效率的影响.结果 完成随访的原发性耳鸣患者共496例,随访时耳鸣评价量表(TE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01).496例患者中临床痊愈101例(20.36%),显效 189例(38.10%),有效 116例(23.39%),无效90例(18.15%),总有效率为 81.85%(406/496).随访时生活方式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01),以随访时生活方式评分均值作为切点,分为随访时习惯较好组和习惯较差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3%(237/243)、66.80%(169/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以治疗前后生活方式评分差值均值作为切点,分为生活方式调整幅度较大组和调整幅度较小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5%(239/245)、66.53%(167/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访时生活习惯好、生活方式调整幅度大、耳鸣程度严重与总有效率呈正相关(P<0.001),年龄增长、听力下降与总有效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医师疗法治疗原发性耳鸣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生活方式、耳鸣严重程度、听力下降与否、年龄是影响耳鸣疗效的相关因素,其中生活方式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

    原发性耳鸣医师疗法生活方式临床疗效远期随访

    胃癌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及阳虚证相关因素分析——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葛媛莎高瑞珂李杰许博文...
    2565-2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胃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分析胃癌术后患者阳虚证及其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纳入2022年2月22日至2023年3月21日就诊于全国4个中心的173例胃癌术后患者,采集一般资料、中医证型,填写"胃恶性肿瘤阳虚证诊断量表",分析胃癌术后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对阳虚证与非阳虚证以及阳虚证不同程度的相关影响因素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胃癌术后患者气虚证最多,为95例(54.91%),其次为阳虚证87例(50.29%).阳虚证患者常兼有气虚证、气滞证、痰湿证.单因素分析显示,阳虚证与非阳虚证比较,在饮酒史、病理分期、分化程度、Lauren分级、印戒细胞癌、脉管癌栓、神经侵犯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饮酒史、印戒细胞癌、病理分期Ⅲ期和Ⅳ期、脉管癌栓(P<0.05)可能是胃癌术后阳虚证患者的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阳虚轻证与阳虚重证比较,在年龄、病理分期、癌前病变、体质量指数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低体重、病理分期Ⅲ期和Ⅳ期(P<0.05)可能是胃癌术后阳虚重证患者的相关因素.结论 气虚证、阳虚证是胃癌术后患者常见中医证型,饮酒、病理分期Ⅲ期和Ⅳ期、印戒细胞癌、存在脉管癌栓可能是阳虚证的相关因素,高年龄、低体重、病理分期Ⅲ期和Ⅳ期可能为阳虚重证的相关因素.

    胃癌术后中医证候阳虚证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