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海马突触可塑性角度探讨推拿委中穴缓解坐骨神经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推拿组、MK-801组、MK-801+推拿组,每组12只.所有大鼠侧脑室置管术后,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右侧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造模后第4天,推拿组大鼠开始推拿"委中"穴干预,每日1次持续10 min,共干预14天;MK-801组大鼠开始侧脑室注射0.25 μg/μl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NR2B)阻断剂地佐环平(MK-801)0.5 μl,每日1次,共14天.MK-801+推拿组大鼠在侧脑室注射MK-801 30min后进行推拿干预,时间方法同上;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不进行任何干预.大鼠造模前1天(基础值)及造模第4、10、14、18天进行自发痛行为评分和机械足反射阈值(PWTs)检测,第19天各组大鼠脑组织取材后,使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3区尼氏阳性细胞数量与形态,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3区突触数目、突触间隙、突触后致密物厚度、活性带长度与突触界面曲率,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CA3区突触相关蛋白NR2B、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同时间比较,模型组造模后第4、10、14、18天时自发性疼痛评分显著增加,PWTs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在造模第10、14、18天自发性疼痛评分显著下降,在造模第14、18天PWTs显著升高(P<0.05);与推拿组比较,MK-801+推拿组自发性疼痛评分在造模第10、14、18天升高,在造模第14、18天PWTs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排列紊乱,尼氏阳性细胞数量、突触数目、突触后致密度厚度、活性带长度、突触界面曲率减小,突触间隙变宽,海马CA3区NR2B、PSD95免疫荧光阳性表达及免疫印迹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细胞排列密集,尼氏阳性细胞数量、突触数目、突触后致密物厚度、活性带长度均增加,突触间隙明显变窄,海马CA3区NR2B、PSD95免疫荧光阳性表达及免疫印迹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增加(P<0.05).与推拿组比较,MK-801+推拿组海马CA3区神经元形态破坏严重,尼氏阳性细胞数量、突触数目、突触后致密物厚度、活性带长度、突触界面曲率减小,突触间隙变宽,NR2B、PSD95免疫荧光阳性表达和免疫印迹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 推拿"委中"穴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显著增加海马CA3区NR2B和PSD95蛋白表达水平从而调控海马突触可塑性是其发挥镇痛作用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