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张伯礼

半月刊

1001-1668

jtcmcn@188.com

010-64013162,64014411-304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医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建国以后我国中医药学术界创刊较早、发行量最大、在国内外具有较高权威和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本刊始终坚持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同时推动和关注中医现代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的正确办刊方针。本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国家级核心期刊,并多次在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医象思维相关概念辨析

    邢玉瑞
    1849-1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与象思维有关的形象、意象、应象、具象及其思维方法的辨析,指出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均是以物象、意象为思维工具的思维活动与方法,二者常不加区分地使用,只是从思维目的与成果来看有所不同.从象思维的工具的角度,可以将其划分为物象思维与意象思维两大类,犹如科学方法论中的天然模型与人工模型.由于意象思维的工具有观念意象与符号意象之分,故意象思维又可分为观念意象思维与符号意象思维."应象"只是对阴阳与自然界、人体之象关系的描述,应象思维只可视为象思维过程的一个环节.一般意义的具象思维等同于形象思维,中医气功研究中的具象思维也可视为象思维的一种类型.

    中医思维象思维形象意象应象具象

    整体观与恒动观视域下中医"因势制宜"辨治思维探析

    温俊凯汪舒云高嘉敏邓皖利...
    1854-1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势"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概念,其植根于中国古代哲学中"因势利导"思想,意指人与自然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必然的规律与动态趋向.立足于整体观与恒动观,对"势"的基本定义、思想源流、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概念析毫剖厘,在时空的动态变化中把握整体联系,寻绎科学而全面的客观发展规律.认为"势"为复杂系统中的动态力量,阴阳相和,则为常势,常度不守,即为病势;在天有时序之势,在地有地理之势,人有人身之势,药有药势,脉有脉势.进而总结出以观势、度势、候势、蓄势、顺势、逆势、截势、借势为主要内容的"治势八法",并凝练以此为具体方法论的"因势制宜"辨治思维,以期为构建中医辨治新范式提供形而上的思度与探索.

    整体观恒动观中医思维因势制宜辨证论治

    王庆国基于荣卫之气论治风寒湿痹经验

    赵京博周珍邵威霍超越...
    1860-1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王庆国教授基于"荣卫之气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辨治风寒湿痹的经验.通过探析荣卫之气与风寒湿痹的关系,认为风寒湿痹发生与否与荣卫之气的运行息息相关,而本病治疗的关键在于调理荣卫、解除荣卫之气与风寒湿气的相合之势.风寒湿痹初期的核心病机为荣卫之气与风寒湿气初合,治宜调和荣卫、达邪解痹,以柴胡桂枝汤为主方;中期的核心病机为荣卫之气与风寒湿气胶结,治宜调补荣卫、分邪蠲痹,以自拟穿藤通痹汤为主方;后期的核心病机为荣卫之气虚滞、风寒湿气仍存,治宜补通荣卫、祛邪除痹,以自拟穿青海甲汤合独活寄生汤为主方.

    痹证荣卫营气卫气名医经验王庆国

    叶建州运用调心治神法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经验

    杨瑾杨雪松伍迪赵丽娟...
    1865-1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叶建州教授运用调心治神法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AD)经验.根据儿童AD瘙痒-睡眠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结合小儿"心常有余""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认为心神失调是儿童AD的重要病机.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基于"五脏藏神"理论,提出调心治神治疗儿童AD的思路.急性期治以清心泻火宁神,方以自拟清心宁神汤加减;慢性期治以养心通脉安神,方以自拟养心安神汤加减;镇心潜阳摄神贯穿治疗全程,常配伍煅龙骨、煅牡蛎、珍珠母等潜阳摄神药以形神同治,为AD患儿的个体化施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特应性皮炎调心治神名医经验叶建州

    中医脾胃病专业临床诊疗技术标准体系的初步建立

    卞立群王凤云王萍赵迎盼...
    1870-18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标准体系建设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设计.以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为参照,按照建立专家组、文献调研、德尔菲法专家咨询及专家会议等步骤,明确了中医脾胃病专业临床诊疗技术标准体系的内容包括名词术语类(症状与体征类、证候与证素类、治则治法类)、指南标准类(中医病名类、西医病名类、经典证候类)、疗效评价类(现代医学评价类、疾病中医特色评价类、症状与体征分级类、中医证候评价类)及实用技术类4个部分.同时,编制了标准体系结构图、标准明细表及标准统计表,为脾胃病专业临床诊疗技术的标准化工作奠定基础,也为各学科标准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脾胃病标准体系中医临床诊疗技术

    中医药疗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张彭张艺尹许家昕谢洋...
    1875-1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指标的收集、筛选、赋权、综合评价是中医疗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关键环节,通过系统梳理不同环节中的研究方法,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思考与建议.指标收集方面,多采用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法,患者的参与度不足;指标筛选方面,德尔菲法应用广泛,但尚缺乏指标筛选的标准和证据支持,少数研究应用了临床调查法;指标赋权方面,包括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但多为单一种类赋权方法,指标权重缺乏可靠性;在综合评价方面,层次分析法、逼近理想点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秩和比法、模糊层次理想点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等逐渐被应用于中医疗效评价研究,但多反映中医药的短期效应,无法凸显其远期疗效优势.基于此,提出在指标收集中应加强患者访谈,考虑患者观点;指标筛选过程中应为专家提供重要性判断的证据支持;指标赋权中,应融合主客观数据信息,积极开展优化组合赋权方法研究;最后搭建疾病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动态综合评价模型,为中医药疗效评价提供思路与方法.

    中医药疗效评价疗效评价指标指标权重综合评价模型

    基于开阖枢理论分期论治进行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病

    张皓翔王金娥夏潇刘俨熠...
    1882-1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行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病(PF-ILD)病因复杂,根据疾病进展过程中的不同临床表现,划分为肺痹期、痿痹夹杂期、肺痿后期,并基于开阖枢理论分析各期阴阳病机特点及用药思路.认为肺痹期以三阳不守、营卫失和为主,少阴枢折为要,治疗宜活用麻黄、桂枝组方或选用败毒散等辛散之剂开行卫阳,宣发痹邪,并佐附子、熟地黄等顾护少阴之药,扶正而不留邪;痿痹夹杂期以阳明阖折为本,气机过开为变,治以麻黄升麻汤化裁施治,开阖并重,通痹救痿;肺痿后期三阴同病,预后不良,予金水六君煎加减固气挽阴,清消痰瘀,以期提高PF-ILD患者的生活质量.

    进行性纤维化间质性肺病开阖枢肺痹肺痿

    中医食疗证型适用性的证据分级方法构建

    袁丽霞陈建蓉袁浔浔徐升...
    1888-1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中医食疗方案对不同证型的适用性(适用或忌用)是中医食疗合理应用和安全性的保障.构建了一套综合考虑古籍、现代研究和专家经验证据的中医食疗证型适用性分级系统(GRADE-SSD).GRADE-SSD根据当前可得最高质量证据,将中医食疗对各中医证型的适用性分为2类4级:"确定"适用/忌用(A级)、"很可能"适用/忌用(B级)、"可能"适用/忌用(C级)、证据不足无法确定(D级).应用时,首先系统检索当前可用的古籍和临床研究证据,针对不同证据(中医古籍、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性研究和meta分析)采用规定工具评价证据质量,再以质量"就高"原则确定食疗的中医证型适用性级别.若缺乏直接证据,GRADE-SSD支持基于"类方"间接证据的降级评价.当缺乏古籍和临床研究时,可采用GRADE-SSD方案评价行业共识或专家意见证据质量,用于食疗的中医证型适用性级别.基于中医食疗对安全性的要求,当"适用"和"忌用"证据同时存在时应考虑为"忌用"证据.GRADE-SSD还提供了基于未来新证据的证据确定性更新方案.GRADE-SSD评价结果可为中医食疗临床试验设置纳入/排除标准和食疗产品标签中声明各证型适用性提供依据.

    中医食疗证型适用性证据分级证据评估

    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一年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于林童陶诗怡马晓娟高洁...
    1895-1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用活血化瘀中药对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1)后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冠心病PCI术后的连续病例资料,依据是否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主要结局指标为患者PCI术后一年MACE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积分、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采用逻辑回归分析探索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844例,中药组617例,对照组227例,活血化瘀药以丹参(46.35%)、川芎(45.87%)、赤芍(42.30%)为主.在中位随访12.73个月后,中药组MACE发生率(142/617,23.01%)显著低于对照组(68/227,29.96%),中药组MACE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OR=0.70(95%CI,0.50~0.98),P=0.04].中药组 LVEF[(60.06±6.13)%]高于对照组[(58.27±7.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356,P<0.01).中药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降至(12.66±4.47)分,对照组患者升高至(13.81±3.88)分,中药组优于对照组(t=2.78,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后MACE发生率与活血化瘀中药治疗、LVEF、应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中医证候积分、应用β受体阻滞剂因素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联合活血化瘀类中药可显著减少MACE发生率(P<0.01);基线LVEF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升高、未应用RAAS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为PCI术后MACE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CI术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活血化瘀中药可减少术后一年MACE风险,同时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保护心功能.

    冠心病活血化瘀中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

    蜂针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症状、体征及关节液白细胞介素6水平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

    徐明黄子玲王紫衣侯珣瑞...
    1903-1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蜂针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关节液中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配至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每日晨起1片(60mg)依托考昔片口服,持续2周,对照组联合患侧微针浅刺针刺疗法,每天1次,连续5次后暂停2天,再继续5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联合蜂针疗法治疗,隔2天行1次患侧蜂针治疗,每周2次,4次为1个疗程.两组均进行1个疗程(2周)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及12周随访时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严重度指数(Lequesne指数)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评分)和膝关节液IL-6水平的差异.结果 两组均无患者脱落.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Lequesne指数评分、VAS评分均降低,HSS评分均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同时间比较,治疗组Lequesne指数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2周随访时膝关节液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蜂针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但对膝关节液IL-6的水平变化无明显影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蜂针疗法白细胞介素6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