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张伯礼

半月刊

1001-1668

jtcmcn@188.com

010-64013162,64014411-304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医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建国以后我国中医药学术界创刊较早、发行量最大、在国内外具有较高权威和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本刊始终坚持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同时推动和关注中医现代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的正确办刊方针。本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国家级核心期刊,并多次在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藏象时空观探析"脾主时"的内涵及临床意义

    王若冲马淑然孙一珂秦雨筱...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脾主时"理论存在不同的观点,至今仍为藏象学说研究的热点.基于藏象时空观发现脾主时理论形成的思维方式为时空逻辑,认为不同脾主时的时间观均是基于脾属土居中央的空间观而形成,并发展出时空逻辑统一的脏时理论.以藏象时空观为指导,对脾属土居中央的方位特性进行溯源,结合四时五脏论、五时五脏论、六时六脏论、八时八脏论,探析不同时空逻辑下脾主时的理论内涵及其临床应用.

    藏象时空观《黄帝内经》脾主四时脾主长夏运气学说

    以失功能高密度脂蛋白为指导探讨健脾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的科学内涵

    贾连群王琪格隋国媛宋囡...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冠心病的关键病机为脾虚痰瘀,失功能高密度脂蛋白(dys-HDL)可能为脾虚痰瘀导致冠心病发病的生物学基础.结合高密度脂蛋白(HDL)的生物学特性及作用,认为脾虚状态下HDL的结构和组分发生异常,导致dys-HDL的产生;而dys-HDL通过介导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和介导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泡沫化两大途径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从而引发冠心病.同时认为dys-HDL是脾虚的微观体现,即脾虚状态的病理产物,脾虚状态为dys-HDL的产生提供条件;dys-HDL亦是冠心病痰瘀互结的重要生物学基础.提出健脾化痰祛瘀法作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法则,能够通过影响dys-HDL结构和组分的改变而达到治疗目的,从而揭示健脾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的科学内涵,以期为冠心病的中医诊疗提供思路.

    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失功能痰瘀互结脾虚

    陈彤云运用通养气血法治疗面部炎症后色素异常经验

    曹洋周冬梅曲剑华陈彤云...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陈彤云运用通养气血法治疗面部炎症后色素异常的临证经验.认为气血滞涩与虚损是面部炎症后色素异常的核心病机,提出以通养气血为治疗大法.其中面部炎症后色素沉着以气血滞涩为主,治以调肝理脾、行气活血,常用通化汤加减;面部炎症后色素减退以气血虚损为主,治以健脾益肾、补气生血,常用养复汤加减.同时用药重视升降结合、气血双行、温阳育阴以及现代药理研究成果.

    炎症后色素异常通养气血名医经验陈彤云

    赵永厚运用神志病体用学说分期论治精神分裂症经验

    柴剑波赵思涵常浩杰赵永厚...
    139-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赵永厚基于神志病体用学说分期论治精神分裂症的临证经验.根据神志病体用学说,认为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病位在脑,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提出从"脏腑-气血-脑神"角度阐释精神分裂症病机,即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脑体失养导致神之体用功能失常.临证将精神分裂症分为四期论治,主张治以体用同治法,即发病前驱期用六味地黄汤合四逆散加减以补肾益髓、疏肝理脾;急性发作期痰热互结证用赵氏抑狂汤加减以清热祛痰、醒脑安神,痰热伤阴证用礞石滚痰丸合增液汤加减以清热祛痰、滋阴安神;慢性治疗期用愈癫汤加减以消痰化瘀、行气醒神;康复调理期用神安丸加减以益气养阴、安神定志.

    精神分裂症神志病癫狂体用同治法名医经验赵永厚

    气血津液视域下肺结节立体化辨证体系的构建

    张龙飞赖恒周付西李芳...
    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气血津液理论,结合肺结节"郁→痰→瘀→结"的病机演变进程,试从时间、空间维度构建肺结节立体化辨证体系.肺结节发病之初期、中期、后期的时间进程反映了气血津液代谢失常之"郁→痰→瘀"的病理变化趋势;肺结节大小、密度、形态等空间结构反映了气血津液代谢失常之久暂、程度、主次的病理状态.根据时间进程提出初期当散邪复用以截生长之势、继而化浊消痰以降凝结之度、后期则消结散形以除异常之态的治则,根据空间结构提出善用风药、多法治痰、行瘀破结等治法,以期为肺结节中医系统性诊疗提供理论参考.

    肺结节气血津液辨证体系时间空间

    基于王旭高"治肝三十法"探析儿童抽动障碍的病机和辨治思路

    翟睿段娟李园姜妍琳...
    149-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王旭高"治肝三十法",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生发展以肝气病→肝火病 肝风病的动态演变规律为主线,三个阶段分别以肝气郁结、肝火亢盛、肝风内动为基本病机;同时以肝血虚滞、肝阴失养为主的肝之气血阴阳偏颇为要点,以他脏累及或渐及他脏的五脏关系失衡为补充.以治肝三十法为指导原则,TD肝气病治以疏肝理气法、疏肝通络法,可用小柴胡汤、四逆散;TD肝火病治以清肝法、泻肝法、化肝法,可用龙胆泻肝汤、泻青丸、当归龙荟丸、化肝煎;TD肝风病治以熄风和阳法、熄风潜阳法,可用羚角钩藤汤、六味地黄丸;同时全程兼顾调和肝之本脏气血阴阳以及他脏病变的治疗.

    抽动障碍王旭高肝风肝气肝火

    "数据-知识"双驱动模式的辨证决策方法探索——以胃癌前状态为例

    徐伟超杜艳茹郎晓猛娄莹莹...
    154-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分析模型可辅助中医药经验的传承和临床诊疗,以胃癌前状态为例探索"数据-知识"双驱动模式构建的可能性.数据驱动是围绕数据分析开展临床决策,其辨证决策研究依托隐结构模型、部分可观察马尔可夫决策过程以确认疾病病因、证候要素、病机演变和辨证方案;知识驱动是利用数据和信息推动决策和行动的过程,其辨证决策研究依托卷积神经网络以提高局部辨病辨证准确性."数据-知识"双驱动模式可弥补单一驱动数字模拟准确性的短板,达到局部辨病与宏观辨证的平衡.在既往研究基础上探索胃癌前状态病证诊断辅助决策平台的构建方法,认为可通过机器与算法辅助来延伸医生诊断和决策能力,整合相关研究方法并获取胃癌前状态中医辨证和内镜病理诊断预测核心特征,探索疾病中医辨证内镜病理识别要素,为数据分析前沿技术在中医辨证智能化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创新应用提供思路.

    胃癌前状态数据分析模型数据驱动知识驱动辨证决策

    2型糖尿病浊毒内蕴证中医诊断量表的研制及验证

    庞湃王斌吴深涛马运涛...
    159-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制2型糖尿病浊毒内蕴证中医诊断量表并验证量表性能.结合文献回顾和专家咨询方式建立候选条目池,并据此制定临床病例信息采集表.以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收集有效临床病例信息采集表312份,随机分为研究组235例,验证组77例.对研究组采用区分度分析法、克朗巴赫系数法、相关系数法、逐步回归法4种统计学方法进行条目筛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进行条目赋权,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最终的诊断模型,计算约登指数确定诊断阈值,最终形成由苔浊垢(权重值为23,下同)、大便黏腻(16)、脘腹满闷(12)、面色晦暗(12)、烦躁(11)、皮肤褐色斑(11)、头重(10)、胸闷(5)8项条目组成的2型糖尿病浊毒内蕴证中医诊断量表,每项条目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的症状程度分别计为0、0.5、1.0、1.5分,总分为每项条目程度得分乘以权重值的总和,当总分达到33分时即诊断为浊毒内蕴证.通过研究组与验证组对建立的量表进行检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组和验证组灵敏度分别为89.38%、89.47%,特异度分别为95.90%、89.74%,约登指数分别为0.85、0.79,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28%、89.4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70%、89.74%,诊断优势比分别为198.18、72.67,Kappa值分别为0.86、0.79,表明2型糖尿病浊毒内蕴证中医诊断量表具有较好的诊断能力.

    2型糖尿病浊毒内蕴证中医诊断量表量表性能

    中成药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方法(五)——合理用药关键信息的检索和综合

    胡紫腾梁宁晏利姣张钰菁...
    167-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合理用药关键信息的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是增强中成药临床实践指南可执行性和促进指南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从用法用量、药物停用、药-药及药-食相互作用、安全性、经济性五个方面论述中成药合理用药关键信息的分类.以多来源信息获取→汇总→优先选择为流程,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多来源检索,包括药品说明书、政策文件、文献和临床专家经验等;再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及优先选择,以药品说明书为基础、其他信息来源为辅进行关键信息综合,最终形成中成药临床实践指南推荐意见中合理用药关键信息检索与综合的方法学建议.

    临床实践指南中成药合理用药信息检索方法学

    中成药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方法(六)——推荐意见形成与呈现

    张钰菁梁宁晏利姣胡紫腾...
    172-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荐意见形成是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关键环节,其应包含确定推荐的强度和方向,推荐理由及实施推荐意见的方法.推荐意见可通过正式共识法和非正式共识法形成.判定中成药临床实践指南的推荐意见强度和方向时应综合考虑中成药的证据质量、临床问题的优先性、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利弊、患者的接受度、推荐意见的可行性和资源可用性、社会公平性、经济效益等影响因素.为了更好地指导指南制定者更合理地考虑这些因素,通过结合中医药特点对每个因素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临床实践指南中成药推荐意见共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