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张伯礼

半月刊

1001-1668

jtcmcn@188.com

010-64013162,64014411-304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医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建国以后我国中医药学术界创刊较早、发行量最大、在国内外具有较高权威和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本刊始终坚持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同时推动和关注中医现代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的正确办刊方针。本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国家级核心期刊,并多次在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西医结合视域下肿瘤转移态学说的初步构建

    田建辉罗斌阙祖俊杨蕴...
    2065-2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医学"以人为本"和现代医学"抑瘤为主"的理念,梳理中医、西医不同角度对肿瘤转移时空演变规律及生物学特征的研究,从肿瘤细胞与机体免疫动态博弈的角度初步提出中西医结合视域下的肿瘤转移态学说,即转移的形成是体内癌细胞与其周围环境因素随时间-空间动态演变的结果.认为转移态的症状表现具有系统性、转移态的诱发因素具有恒动性、转移态临床结局具有阶段性,据此提出从时空动态变化角度认识转移发生的机制,建立标识转移态的临床与病理模型,揭示转移发生的临界点,从而促进肿瘤转移研究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为制定转移防治策略、构建临床肿瘤转移防治新体系提供思路.

    肿瘤转移转移态象思维正虚伏毒精神-神经-内分泌-免疫轴中西医结合

    基于《黄帝内经》标本相得理论探析中医医患关系的感应内涵

    吕梦菲张其成
    2070-2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气一元论、形神一体的思维认识下,中医医患关系从属于自然整体一气的感应关系,具备深厚的中医哲学意蕴.以《黄帝内经》标本相得理论为基础,从三个层面探析中医医患关系的感应内涵:在自然本根层面,医生、患者作为气化世界的生命个体,具有通达宇宙生化本根的深广格局;在生命个体层面,医生自身相对内外和谐、清静敏锐,具有辅助偏离平和态患者回归自身阴阳平衡的潜在能力;在具体治疗层面,医生、患者彼此感应相得,共同形成一个神气相通的时空场域,使患者在心神平定中气血易被调和归正,同时在正向的气场变化中,双方共同化归于中和之境.这种感应关系以神统气,以"无为"为本,是中医治疗过程中作为"有无相生"之"无"的生机之源.

    医患关系标本相得《黄帝内经》感应中医哲学

    刘沈林运用"择药任势"思维辨治胃癌经验

    孙庆敏张粲粲郑晓霞卢雨佳...
    2075-2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刘沈林教授运用"择药任势"思维辨证施治胃癌的临床经验.将胃癌诊治思维方法、用药技巧凝练总结为权势、能势、时势、形势4个维度,即辨证强调气的"权势"地位,认为胃癌的发生主要始于脏腑气机失调,强调疏调肝脾之气截断病势;指出湿痰瘀毒是导致"能势"代谢失衡的重要环节,擅长运用破血逐瘀和清热解毒之法阻断能量失衡所致的病理连锁反应,恢复机体稳态;在治疗过程中,根据胃癌分期、时序演化的特点,探讨"时势"背景下正邪交争的盛衰变化,根据不同病程调整攻补药物的剂量以求衡复中;将"形势"与胃癌晚期虚劳状态相接轨,善用大剂量黄芪,配伍灵活,补诸虚不足,旺气生血,通调血脉.

    胃癌择药任势名医经验刘沈林

    翟双庆从气郁痰扰论治强迫症经验

    胡东森王莉媛王红岩翟双庆...
    2081-20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翟双庆教授从气郁痰扰论治强迫症的临床经验.认为气郁痰扰是强迫症的核心病机,气郁、痰浊相互影响,共同致病.气郁痰扰的形成与心、脾、肝、胆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临证治疗应以理气祛痰、重镇安神为核心治法,以自拟解郁化痰汤为基础方,并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分期治疗,用药注重配伍健脾益胃、养心安神、疏肝利胆、滋阴温阳之品;同时强调临证灵活选用龙骨、龙齿、牡蛎、珍珠母等重镇药以重镇安神.

    强迫症气郁痰扰祛痰理气重镇安神名医经验翟双庆

    患者指南制定方法(一)——患者指南概念的确立

    晏利姣梁宁田紫煜史楠楠...
    2086-2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患者版指南(patient versions of guidelines,PVG)概念被引入我国后,国内陆续发布了多部PVG.通过分析发现,国内外对于PVG概念的理解有较大差异,且产生该差异的原因未被合理地解释,使得指南制定者对PVG概念模糊不清,甚至出现错用现象.通过分析PVG产生的背景和目的、国内学者对PVG概念的理解,提出了患者指南(patient guideline,PG)一词,即在循证医学理念指导下,以患者关注的健康问题为中心,以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为基础制定的供患者使用的指南.PG的核心属性除了普通健康宣教材料所具备的"提供信息或进行教育"之外,还包括"提供推荐建议"和"辅助决策"属性,因此既包括了国际指南网所定义的PVG,也包含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南",即通过临床实践指南改编或者重新制定推荐意见所形成的临床实践指南.

    患者版指南患者指南制定模式临床实践指南

    基于《黄帝内经》与现代睡眠医学的"目-脑"睡眠调控学说的初步构建

    李立红梁逢铃吕召顺金巍...
    2092-20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黄帝内经》相关理论与现代睡眠医学中关于睡眠-觉醒的相似之处,初步构建"目-脑"睡眠调控学说.分别从睡眠生理的调节机制、睡眠障碍病理的发病机制、睡眠障碍治疗的作用机制三个角度出发,阐述《黄帝内经》中的睡眠理论与现代睡眠医学研究之间的相似点.发现二者对睡眠-觉醒的调节均以"目"和"脑"为主要的调控中枢,存在着"目-脑"通路调控人体的睡眠-觉醒.基于此构建"目-脑"睡眠调控学说,以期找到解决睡眠障碍发病机制和治疗策略的有效途径.

    睡眠障碍睡眠医学《黄帝内经》营卫

    基于三焦膜腠理论探析卵巢癌的病机与辨治

    宋清雅卢雯平
    2097-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三焦膜腠"理论,认为卵巢癌起源于三焦膜腠,并可由三焦膜腠转移他处,其病位居于下焦,以元阳不足、三焦膜腠气机不利导致三焦膜腠功能失常为关键病机.治疗主张病证结合,标本同治,重在调理三焦膜腠功能,通过温阳益气、行气活血、祛瘀化痰、解毒散结等法使三焦膜腠通畅,并以此为指导拟定益气活血解毒方作为治疗卵巢癌的基本方.同时,注重分期论治,急病阶段辅助西医治疗,减毒增效,减少不良反应;疾病缓解或稳定阶段,以及晚期姑息性治疗阶段,则根据患者的体质状态及中医证候特点予个体化加减药物,以改善肿瘤微环境.

    卵巢癌三焦膜腠元阳不足气机不利

    四种定性方法在中医量表研制中的适宜性探索——以《七情量表》为例

    姚思梦宁小英徐钦涌陈远方...
    2102-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四种定性方法在中医量表研制过程中应用的适宜性.方法 以《七情量表》的研制为例,采用目的抽样,对31名符合诊断标准的中医情志病患者和10名健康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访谈提纲收集与七情相关的心理感受、情绪认知等资料.以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和描述性现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构建量表条目库;以常用的扎根理论、框架分析法构建量表概念框架.结果 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描述性现象学方法中所提炼的主题不易被受试者理解,且研究者难以真正地做到现象学要求的"悬置",综合考虑研究者实际操作的可行性、便利性,以及是否能达到将受试者的观点感受直观地纳入量表研究的最初目的,描述性现象学方法不适用于量表条目的形成.利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分析健康人和情志病患者访谈资料,分别获得306条和476条量表条目;经扎根理论分析,获得身体症状、外在表现、心理感受、行为举止、情绪控制五个选择式编码;利用框架分析法,构建了身体症状、心理感受、行为表现、情绪认知四个主题.扎根理论与框架分析法均可用于量表概念框架的构建,但是框架分析法更具有便利性,更能保障研究过程的透明性.结论 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可用于中医量表条目库的形成,框架分析法比扎根理论更适合于量表概念框架的构建,而描述性现象学方法不适用于中医量表的研制.

    中医量表扎根理论框架分析描述性现象学描述性质性研究定性研究

    仙芪青龙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肺肾两虚、风盛挛急证的随机、阳性对照、非劣效性临床试验

    陈晓纯杨建雅肖晶旻范斐婷...
    2109-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仙芪青龙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肺肾两虚、风盛挛急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阳性对照、非劣效临床试验设计,将10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肺肾两虚、风盛挛急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仙芪青龙方颗粒口服,每日1剂,每次2袋(9.25 g/袋),每日2次,早晚餐后服用;对照组给予口服仙芪青龙方颗粒安慰剂联合吸入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每次125 μg,每日2次).两组均治疗12周,随访12周,共24周.主要结局指标为两组患者咳嗽症状评分(包括日间评分、夜间评分和总分),于治疗前(入组时)、治疗中(入组第6周后)、治疗结束(入组第12周后)、随访结束(入组第24周后)各评价1次,采用单侧95%可信区间下限(LCL)进行非劣效性判定.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咳嗽缓解和消失情况、中医证候积分、咳嗽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莱切斯特咳嗽问卷(LCQ)评分和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量(PEF)].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并详细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01例患者纳入全分析集(FAS)分析,治疗组52例,对照组49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中、治疗结束及随访结束时日间咳嗽症状评分、夜间咳嗽症状评分及咳嗽症状总分均下降(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中、治疗结束、随访结束时咳嗽症状总分的单侧95%LCL分别为-0.14、-0.47、-0.27(95%LCL均>-0.6).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咳嗽缓解率、咳嗽消失率、咳嗽缓解天数及咳嗽消失天数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中、治疗结束以及随访结束时的中医证候积分、咳嗽VAS评分均下降,LCQ评分均上升(P<0.01),但FEV1、FEV1%、FVC、PEF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中医证候积分、咳嗽VAS评分、LCQ评分、FEV1、FEV1%、FVC、PEF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均未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异常检验结果.结论 仙芪青龙方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肺肾两虚、风盛挛急证患者的临床疗效非劣效于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可有效缓解咳嗽症状、降低咳嗽评分、减少咳嗽发作天数,提高生存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咳嗽变异性哮喘肺肾两虚风盛挛急仙芪青龙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非劣效性试验

    温肾益心方加减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脾肾阳虚证患者51例的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

    李澳琳严志鹏廉璐张倩倩...
    2116-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温肾益心方加减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35例冠心病合并甲减脾肾阳虚证患者依照患者服用中药的意愿分为对照组67例和治疗组6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肾益心方加减口服,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心绞痛积分、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甲状腺功能指标[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及血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配体2(CCL2)、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蛋白(CD40L)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甲状腺激素制剂用药量及减停率,评价中医证候疗效及心绞痛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调整偏倚,最终纳入统计分析102例,两组各51例.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94.12%(48/51)与64.71%(33/51)]、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80.39%(41/51)与62.75%(32/51)]、甲状腺激素制剂减停率[39.21%(20/51)与5.88%(3/51)]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O.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各项主症单项评分、主症积分、次症积分以及心绞痛积分、TSH水平均降低(P<0.01),SF-36各维度评分、T4、T3、cAMP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甲状腺激素制剂用药量及血清cGMP、CCL2、CD40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主症积分,主症中胸闷、胸痛、畏寒、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单项评分,次症积分以及心绞痛积分,以及TSH、cGMP、CCL2、CD40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SF-36各维度评分、T4、T3、cAM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共发生不良事件3例,经判断均与本研究治疗用药无关.结论 温肾益心方加减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甲减脾肾阳虚证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心绞痛症状、生活质量及甲状腺功能,并可促进甲状腺激素制剂的减停,其机制可能与调节cAMP/cGMP平衡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从而降低免疫炎症水平有关.

    冠心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脾肾阳虚温肾益心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免疫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