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张伯礼

半月刊

1001-1668

jtcmcn@188.com

010-64013162,64014411-304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医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建国以后我国中医药学术界创刊较早、发行量最大、在国内外具有较高权威和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本刊始终坚持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同时推动和关注中医现代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的正确办刊方针。本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国家级核心期刊,并多次在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汉墓出土医学材料的经脉理论演变过程探析

    孙晨耀张其成
    2281-2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乙本,张家山汉墓出土的《脉书》第二部分,老官山汉墓出土的天回医简《脉书·下经》《经脉》残篇以及髹漆经脉人像,双包山汉墓出土的人体经脉漆木模型等出土医学材料进行梳理和分析,从早期经脉文献缺失的臂厥阴脉并非手厥阴心包经的推断出发,递进论证,提出早期经脉文献的臂厥阴脉可能是被特意隐去,现今通行的三阴三阳范式曾经历太阴、厥阴位置互换,藏象与三阴三阳的配属衍生于经脉理论,同时指出心包对应的实体脏器为心脏,并简要分析了经脉理论的认知模型,可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经脉理论出土材料马王堆汉墓天回医简三阴三阳心包

    从肠道菌群微生态角度探讨"培土生金"法辨治肺癌的科学内涵

    何艺韵龚亚斌焦丽静许玲...
    2287-2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土生金"是基于中医五行学说"虚则补其母"的治疗原则,以五行相生的原理,通过增强"土"脏腑(脾和胃)的功能,达到间接滋养"金"脏腑(肺和大肠)的效果.培土生金法应用于肺癌治疗中,可加强"土"脏腑的功能达到对"金"脏腑的治疗效果.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改变引起的代谢紊乱、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这与中医学"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有相通之处.从肠道菌群微生态的角度,初步探讨肠道菌群失调致使肺癌发生的"土病及金"病机,以及以调整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为途径的"培土生金"治法,提示以肠道菌群微生态平衡为目标的"培土生金"法在肺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肺癌培土生金肠道菌群肠道微生态

    许铣以"白气微泄"理论辨治扁平疣经验

    张洪雨罗婉婷李一平孔倩...
    2294-2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许铣教授基于"白气微泄"理论辨治扁平疣的临证经验.认为扁平疣属皮肤微病,风湿袭表、搏于分肉是其发病的先决条件,卫郁失宣、气泄于腠理是其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临证主张以微病微调为扁平疣的核心治则,常用祛风胜湿法使微汗而解、因势利导法以开郁宣散,并注重治疗过程中切勿过损血络而变生他证.据此自拟加味麻杏薏甘汤作为治疗扁平疣的基本方,配合自拟洗疣方外用,使卫气得复、邪气得除而疣自消.

    扁平疣白气微泄腠理名医经验许铣

    李曰庆从虚、瘀分期论治前列腺癌经验

    李杰王彬李恪丞游旭军...
    2299-2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总结李曰庆教授从虚、瘀论治前列腺癌的临床经验.认为前列腺癌发病以肾虚为基础,血瘀为核心病机,湿热、痰浊、癌毒为疾病进展中的关键病理因素.前期病机为肾气亏虚、湿热痰凝;中期为脾肾亏虚、痰凝血瘀;后期为阴虚精亏、瘀浊毒阻.治疗上以补益肾气、滋养肾阴为基本原则,利湿、化痰、祛瘀、清热解毒为主要治法,活血化瘀贯穿疾病治疗始终.早期以根治性治疗为主,辅用龙蛇羊泉汤加减以清利湿热;中期以雄激素剥夺治疗为基础,合用补肾通窍汤加减以脾肾双补,化痰祛瘀;后期主以大补阴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滋阴填精,解毒化瘀,谨防癌毒复发.

    前列腺癌肾虚血瘀分期论治名医经验李曰庆

    患者指南制定方法(三)——报告内容与呈现方式

    晏利姣梁宁张海力史楠楠...
    2304-2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规范化报告是影响患者指南(PG)使用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推荐意见的报告与呈现.介绍PG报告内容和呈现形式的研究现状,从PG的整体结构、推荐意见、呈现形式、可读性等方面对PG的报告给出全面建议.首先,PG推荐意见呈现应包括明确的临床问题、推荐意见及其理由,并指导患者实施干预;针对PG中的特殊内容比如证据等级、推荐等级等内容,建议用文字解释给出不同推荐等级的原因,即将给出该推荐等级背后的逻辑呈现给患者;针对推荐意见框架中需要补充的信息,需追溯支持推荐意见的参考文献或其他权威文献作为信息来源进行补充.其次,可参考患者与公众指南的报告规范(RIGHT-PVG)撰写PG文本.最后,为提高可读性和易懂性,参考患者教育材料评估工具(PEMAT)以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对PG内容进行转译;为了促进PG的可读性,建议采用个性化、分层的方式呈现PG内容.

    患者指南患者版指南推荐意见报告框架呈现方式

    基于循证理念的经典名方医案人用经验研究思路

    崔鸿雁邵明义赵瑞霞张容容...
    2310-2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典名方医案人用经验产生数据量大、研究价值高,如何从这些海量的数据资料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是经典名方研究面临的重要问题.认为当前经典名方医案人用经验研究存在数据量繁多、质量良莠不齐、外推性和临床应用性不强等问题,严重影响经典名方医案人用经验的证据强度和对经验积累、理论支撑的贡献度.基于此,从研究问题的结构化角度,提出经典名方医案人用经验的研究思路:首先,根据中医医案特点,基于研究对象(P)、干预措施(I)、对照措施(C)、结果/结局(O)的PICO模型构建符合循证理念的中医医案评价工具以评价医案质量;其次,构建标准化经典名方医案人用经验数据库,并融合利用数据挖掘算法发掘人用经验隐藏的深层次关系;最后,进行临床价值评估来验证经典名方诊疗规律的有效性以实现临床转化.

    经典名方人用经验循证医学医案评价PICO模型

    尪痹片不同用药方式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的真实世界研究

    张跨越李超吴卓耘董亚炜...
    2316-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真实世界中尪痹片不同用药方式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为尪痹片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注册登记研究方法,观察2019年1月26日至2021年12月17日在全国30家医院注册登记的KOA患者共2999例,根据观察周期内尪痹片的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单用组1507例和联用组1492例,联用组分为尪痹片+中药、尪痹片+西药、尪痹片+中药+西药3个亚组.比较单用组和联用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用药时间、临床分期、凯格伦-劳伦斯膝骨关节炎影像分级(K-L分级)等情况;疗效指标包括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总分、欧洲五维健康指数量表(EQ-5D)效应值,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后评价1次,并于治疗4、8、12周后计算治疗前后差值,并将所有患者以上各项指标的基线与治疗12周后差值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K-L分级、临床分期等作为自变量,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探讨疗效的影响因素.同时统计主要症状(包括晨僵、关节肿胀、腰膝酸软、畏风、畏寒)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治疗4、8、12周后统计各时间点症状消失情况.结果 基线时单用组与联用组的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组中发作期与康复期患者占比高于联用组,而缓解期的占比低于联用组(P<0.05);单用组VAS评分高于联用组,EQ-5D效应值低于联用组(P<0.01),WOMAC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及上一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WOMAC总分均明显下降,EQ-5D效应值均明显上升(P<0.05);治疗12周后单用组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联用组,治疗4、8、12周后联用组WOMAC总分、EQ-5D效应值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单用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VAS评分对疼痛改善的影响最大(P<0.01),尪痹片+西药、尪痹片+中药对疼痛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用尪痹片(P<0.05),尪痹片疗程>28天的疗效更好(P<0.01);尪痹片+西药对膝关节整体功能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用尪痹片(P<0.01),尪痹片疗程>28天的疗效更好(P<0.05);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较康复期更明显(P<0.01),尪痹片+西药、尪痹片+中药对生活质量的提升作用优于单用尪痹片(P<0.05).治疗前单用组中晨僵、腰膝酸软、畏风、畏寒患者的占比均高于联用组(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4、8、12周后主要症状占比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4周后联用组各主要症状消失率均优于单用组,治疗12周后单用组畏风消失率高于联用组,关节肿胀、腰膝酸软消失率低于联用组(P<0.05).结论 单独使用尪痹片及联合其他药物对KOA全病程均有效,用于发作期和缓解期在提高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的获益大于康复期;联合用药起效更快,但在8周后疗效与单用逐渐趋近一致,联合西药疗效最好,联合其他中药次之.

    膝骨关节炎旭痹片病例注册登记研究真实世界研究临床疗效

    和胃安神方治疗应激性失眠男性患者52例随机对照试验

    田楚娇王亮王硕邹涛...
    2326-2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和胃安神方治疗应激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4例应激性失眠男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2例,治疗组口服和胃安神方,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酒石酸唑吡坦片,每次10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评价睡眠质量,采用福特应激失眠反应量表(FIRST)评分评价失眠易感性,健康调查简表(SF-36)[包括生理健康(PCS)和心理健康(MCS)两个领域,PCS包括一般健康(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MCS包括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精力(VT)、精神健康(MH)]评分评价生活质量,疲劳量表-14(FS-14,包括躯体疲劳、脑力疲劳评分)评价疲劳程度,并采用自拟失眠中医证候调查表进行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判定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治疗过程中记录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38%(47/52),对照组为80.77%(42/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0.77%(42/52),高于对照组的44.23%(23/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FIRST评分,FS-14评分中躯体疲劳评分、脑力疲劳评分及总分均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F-36评分各项转化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在PF、RP、VT、MH四个维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有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和胃安神方能提高应激性失眠男性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效缓解疲劳、疼痛等临床症状,改善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失眠易感性,且安全性好.

    应激性失眠和胃安神方睡眠质量中医证候疲劳生活质量随机对照试验

    晚期胰腺癌不同中医证型及中药干预时间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差异的回顾性分析

    王菁吴超勇刘槟张若琪...
    2332-2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晚期胰腺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并探讨不同证型及接受不同中药干预时间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136例接受中药治疗≥3个月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发病部位、淋巴结转移、多发远处转移、西医治疗方法、中医诊疗信息、生存时间等,使用乘积极限法(KM)进行分析,计算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判定,归纳出主要单证分型和复合证型,比较不同复合证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差异.再根据患者中药治疗时间分为中药治疗≥6个月组和中药治疗<6个月组,以中药干预是否超过6个月为分组变量,匹配变量为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发病部位、淋巴结转移、多发远处转移、手术、化疗、放疗,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差异.结果 136例患者主要单证分型位居前5位的是脾气虚证、肝血瘀证、肝气滞证、脾湿证、肝热证,主要复合证型为肝郁脾虚血瘀证、肝胆湿热血瘀证、肝郁气滞脾虚证、脾胃阳虚血瘀证、脾虚湿热内蕴证.倾向性评分法匹配前和匹配后总体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47(7.70,17.10)月和13.77(8.83,17.20)月,且中药治疗≥6个月组中位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中药治疗<6个月组(P<0.05).匹配前,136例患者中脾虚湿热内蕴证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最长为16.23(14.17,19.40)月,脾胃阳虚血瘀证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最短为7.33(5.80,12.83)月;中药治疗≥6个月组肝郁脾虚血瘀证、肝胆湿热血瘀证和脾胃阳虚血瘀证的中位生存时间高于中药治疗<6个月组(P<0.05).匹配后,108例患者中脾虚湿热内蕴证中位生存时间最长为15.23(7.67,18.27)月,脾胃阳虚血瘀证中位生存时间最短为8.80(6.90,16.17)月;中药治疗≥6个月组肝胆湿热血瘀证和脾胃阳虚血瘀证中位生存时间高于中药治疗<6个月组(P<0.05).结论 中药治疗脾虚湿热内蕴证晚期胰腺癌患者预后较好,脾胃阳虚血瘀证晚期胰腺癌患者预后较差;中药治疗≥6个月可较好地改善肝胆湿热血瘀证、脾胃阳虚血瘀证等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

    胰腺癌中位生存时间中医证型中医药治疗回顾性研究

    补中愈淋汤对复发性尿路感染模型小鼠膀胱黏膜屏障及膀胱上皮细胞载菌量的影响

    尹浩薛毅张彪金卓卉...
    2338-2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补中愈淋汤防治复发性尿路感染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UPEC)UTI89菌株膀胱灌注法建立复发性尿路感染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抗生素组及补中愈淋汤低、高剂量组,每组6只.另取5只未造模的C57BL/6小鼠作为空白组.补中愈淋汤低、高剂量组分别予浓度为1.3、5.2 g/ml补中愈淋汤0.1 ml/10 g灌胃,抗生素组予5 mg/ml盐酸左氧氟沙星溶液0.1 ml/10g灌胃,空白组及模型组予蒸馏水0.1 ml/10 g灌胃.各组均每天灌胃1次,连续7天.采用尿斑实验观察小鼠尿斑总数、中心尿斑数及尿斑总尿量;HE染色观察小鼠膀胱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扫描电镜观察膀胱上皮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法检测膀胱组织抗尿路斑块蛋白3A(UroPlakin 3A)蛋白水平及UPEC载菌量;涂板法检测尿菌量及膀胱上皮细胞内细菌量;RT-PCR法检测膀胱组织Ras相关蛋白11A(RAB11A)、Ras相关蛋白27B(RAB27B)mRNA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膀胱组织微管相关轻链蛋白3(LC3)、P62蛋白水平.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膀胱上皮细胞脱落,膀胱上皮细胞形态异常;膀胱上皮平均表面积减小,膀胱组织UroPlakin 3A蛋白及RAB11A、RAB27B mRNA水平降低;小鼠尿斑总数、中心尿斑数,膀胱组织UPEC载菌量,尿菌量,膀胱上皮细胞内细菌量,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膀胱组织LC3、P62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中愈淋汤低、高剂量组小鼠膀胱上皮细胞层完整、上皮细胞形态规则;膀胱上皮细胞平均表面积增大,膀胱组织UroPlakin 3A蛋白及RAB11A、RAB27B mRNA水平升高;小鼠尿斑总数、中心尿斑数,膀胱组织UPEC载菌量,尿菌量,膀胱上皮细胞内细菌量,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膀胱组织P62蛋白均降低(P<0.05或P<0.01),LC3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组膀胱上皮细胞部分缺失,上皮细胞形态异常.与抗生素组比较,补中愈淋汤低、高剂量组小鼠膀胱上皮细胞平均表面积增大,膀胱上皮细胞载菌量减少,膀胱组织P62蛋白水平降低(P<0.05).补中愈淋汤低、高剂量组组间比较,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中愈淋汤可能通过修复膀胱黏膜屏障,提高膀胱组织RAB11A及RAB27B水平、增强自噬,促进膀胱上皮细胞内细菌清除,从而防治复发性尿路感染.

    复发性尿路感染尿路致病性大肠杆菌补中愈淋汤膀胱组织黏膜屏障载菌量尿路斑块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