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张伯礼

半月刊

1001-1668

jtcmcn@188.com

010-64013162,64014411-304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医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建国以后我国中医药学术界创刊较早、发行量最大、在国内外具有较高权威和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本刊始终坚持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同时推动和关注中医现代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的正确办刊方针。本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国家级核心期刊,并多次在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药药物性急性肾损伤的网络毒理学及免疫机制研究

    杨硕栾相佳王连心
    2347-2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挖掘导致药物性急性肾损伤(DI-AKI)的潜在中药成分/中药并分析其致DI-AKI的可能机制,进一步探索中药导致DI-AKI与免疫系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网络毒理学研究方法,通过DisGeNET、MalaCards、TTD、OMIM数据库收集DI-AKI相关靶点,再通过本草组鉴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进行中药导致DI-AKI成分筛选,选择口服生物利用度(OB)值≥20%的致DI-AKI中药成分,通过中药系统毒理学数据库筛选致DI-AKI的中药.使用Cytoscape v3.9.1构建DI-AKI靶点-中药成分-中药网络,计算该网络的拓扑属性得到关键的靶点、致DI-AKI中药成分及对应中药,对核心子网络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使用免疫浸润分析及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探索中药导致的DI-AKI与免疫系统的相关性.结果 筛选出OB≥20%的致DI-AKI中药成分22个,其中生物碱类成分最多有5个,其次为蒽醌类和二萜类成分各3个.最终共收集到21味潜在的致DI-AKI中药,其中含马兜铃酸/马兜铃内酰胺类中药成分如朱砂莲、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是导致DI-AKI的主要中药.TNF、TP53、IL6、HIF1A、BCL2等10个基因是DI-AKI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枢纽基因.对核心子网络29个靶点GO功能富集发现上皮细胞增殖、凋亡信号通路的调控、血管生成、缺氧和氧化应激、血管生成等显著富集.KEGG通路中信号转导通路富集到了 23个靶点和17条通路.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显示,致DI-AKI中药与常规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呈正相关,而与CD4+初始T细胞、CD8+初始T细胞、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等呈负相关.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CD14+、CD16+单核细胞上的CD64可能成为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T细胞依赖性的CD4+T细胞上的抗原受体为急性肾损伤的保护因素.结论 通过网络毒理学研究逆向推导出了 21个潜在的致DI-AKI中药,其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自噬、凋亡等激活免疫系统导致炎症反应密切相关.中药导致DI-AKI的免疫机制可能与常规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升高和自然杀伤T细胞、辅助性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下降有关,单核细胞与急性肾损伤也有因果关系.

    药物性急性肾损伤中药网络毒理学免疫浸润分析孟德尔随机化

    从风伏脾络辨治难治性慢性咳嗽

    王雯雯樊茂蓉刘峰谷梁艳霞...
    2358-2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难治性慢性咳嗽属中医学"顽咳"范畴,认为风伏脾络是难治性慢性咳嗽迁延不愈的根本原因,脾阳不振、肾元亏虚是风伏脾络的病理基础,贯穿疾病的始终.主张以搜脾络、祛伏风,温脾阳、畅中焦,培肾元、固根本为法,以附子理中汤合二仙汤加减化裁为基础,其中附子理中汤温阳建中、畅达中焦,二仙汤培补肾元、固护先天,佐紫苏叶、荆芥、防风等清灵之品,或配伍钩藤、穿山龙、地龙等虫藤之属搜风透邪、畅达脾络.

    难治性慢性咳嗽伏风脾络脾肾亏虚

    基于"阳虚三夺统于脾"理论论治Ⅳ型心肾综合征

    胡聿昕陈晔欣薛泽宇高子衡...
    2363-2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汪绮石在《理虚元鉴》中提出"阳虚三夺统于脾"理论,认为阳虚成劳有夺精、夺气、夺火之变,治当从脾入手,急复中阳.总结基于"阳虚三夺统于脾"理论论治Ⅳ型心肾综合征经验,提出夺精为Ⅳ型心肾综合征发病之始,夺气为发病之渐,夺火为发病之变,最终形成肾亏气虚、阳虚水泛的复杂局面,变证丛生.临证夺火阶段主张温中健脾以急救中阳,常用保元汤合理中汤加减;进入夺气阶段,常加用桃仁、土鳖虫、茯苓、桂枝等活血利水以运复中气;进入夺精阶段,常加用枸杞子、菟丝子、杜仲、巴戟天等补虚消癓以固本填精.

    Ⅳ型心肾综合征阳虚夺精夺气夺火温阳利水补虚消癥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正虚毒蕴病机论

    刘维卡玉秀陈婌娟
    2368-2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学"顽痹""尫痹"等范畴,认为"毒邪"是其重要致病因素,"正虚毒蕴"为核心病机.毒邪可分为伏毒和内毒,其中伏毒包括先天伏毒和后天外感及药毒之伏邪,内毒由机体脏腑功能障碍直接产生,或湿浊痰瘀转化为毒.毒邪可流注经络,迅蚀骨节,戕害五脏,暗耗正气,蕴结盘踞.据此确立"扶正解毒"之治则,强调治疗关键在于益正气之本源,击毒邪之惰归.临证应溯本求源,审因论治,在扶助正气的基础上,运用清热解毒、利湿解毒、祛风解毒、散寒解毒、化痰解毒、散瘀解毒等法,扶正祛邪兼施,以提高临床疗效.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病机正虚毒蕴扶正解毒伏毒

    《中医杂志(英文版)》欢迎投稿

    2372页

    从阳虚水泛、寒痰凝聚论腹膜假黏液瘤术后的治疗

    李振宇张书信
    2373-2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腹膜假黏液瘤(PMP)是低度恶性黏液性肿瘤,可归属于中医学"鼓胀"范畴.认为脾肾阳虚是PMP术后患者的发病基础,寒痰水饮是其主要病理产物.PMP术后治疗的重点是术后临床症状和痰湿体质的改善,控制复发为治疗的难点.提出应以温补脾肾、化痰利水为主要治则,采用附子理中丸合真武汤加减治疗,达到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预防复发的目的,为PMP术后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腹膜假黏液瘤鼓胀温补脾肾化痰利水附子理中丸真武汤

    《伤寒杂病论》中两味中药复方药物性味配伍特点探析

    张莹赵艺涵尚青华白瑞娜...
    2378-2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记载的药物性味为基础,对《伤寒杂病论》中两味中药组成的方剂(简称两味中药复方)的性味配伍特点进行分析.最终纳入31个复方进行分析,发现其两味中药复方的中药性味多与复方的功用密切相关,如常用辛甘配伍温阳化气、辛苦配伍调和寒热、甘苦配伍化湿清热、辛辛配伍止呕降气、酸甘配伍缓急止痛等.无论病证虚实,相关病证对应的两味中药复方多扶正与祛邪兼顾,部分两味中药配伍的复方还有方病和方症对应的特点.

    《伤寒杂病论》中药复方药性药味中药配伍《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

    大规模中医师考试评价中认知诊断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江哲涵徐玲玲潘姝丞金阿宁...
    2383-2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认知诊断模型对中医师岗位胜任力第二阶梯考核理论考试进行分析,为大规模医学考试的认知诊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23年参加中医师岗位胜任力第二阶梯考核理论考试的16 310位考生作答情况开展认知诊断分析.检验拓广决定型输入噪声与门模型(G-DINA模型)和考试数据之间的拟合程度;在认知诊断框架下进行项目参数分析和信度分析;从不同层面综合分析考生的认知属性掌握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16 310名考生平均分数为(189.76±40.86)分,共有9994名考生通过了此次考试,通过率为61.28%.考试总题量300题,五个模块中中医基础考核频率最高(132题,占44%),其次是中医临床(87题,占29%)、西医基础(60题,占20%),中医经典(12题,占4%)和医学人文(9题,占3%)考核比例较少.模型拟合指标结果显示,G-DINA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98,说明该模型与本研究数据拟合优秀.项目参数分析结果显示,300道测试题目认知诊断模型的所有区分度均大于0,平均区分度为0.25,整体题目区分度的表现良好.信度分析结果显示,测验水平分类准确率为0.75,属性水平分类准确率为0.83~0.99,表明G-DINA模型的属性分类准确度高.认知诊断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未通过考试的考生,已通过考试的考生对于各模块认知属性的掌握比例更高.结论 基于认知诊断的大规模中医考试分析,可为提高中医学人才教育和培养质量提供支撑.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师岗位胜任力认知诊断中医教育标准化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