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张伯礼

半月刊

1001-1668

jtcmcn@188.com

010-64013162,64014411-304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医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建国以后我国中医药学术界创刊较早、发行量最大、在国内外具有较高权威和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本刊始终坚持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同时推动和关注中医现代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的正确办刊方针。本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国家级核心期刊,并多次在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医药快速动态指南制定方法(三)——快速证据收集整合及推荐意见形成

    胡紫腾晏利姣张钰菁陈雅馨...
    281-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乏高质量直接证据是中医药快速动态指南推荐意见形成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间接证据的补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途径.提出在证据收集过程中,应明确所需证据的类型,包括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并通过设定"先直接,后间接"的证据筛选原则,规范并加速指南制定流程.建议在进行证据整合时,若直接证据充足,可直接形成推荐意见;当直接证据不足时,则需要通过整合间接证据来补充和完善推荐意见.此外,当证据体中包含多来源证据时,应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对证据进行评级.最后在形成推荐意见时,应将证据体级别、安全性、经济性等作为推荐强度的考量因素.

    临床实践指南快速动态指南中医药证据推荐意见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中医古籍目录新篇——《新编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出版发行

    286页

    中医药快速动态指南的制定方法(四)——证据监测与动态更新

    晏利姣梁宁张钰菁胡紫腾...
    287-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中医药快速动态指南时,由于疾病发展变化较快,而新证据不断产生,因此必须对指南进行持续证据监测并在必要时更新临床问题和推荐意见.首先应确定中医药快速动态指南需要动态更新的范围;然后从临床研究情况、领域内指南或法律法规情况、疾病发展情况,以及推荐意见在临床使用情况及临床需求四个方面进行证据监测;最后根据证据监测的结果,做出不同的处理方案,包括修订临床问题、更新证据基础和推荐意见、撤销指南.

    临床实践指南快速动态指南中医药证据监测指南更新

    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肩周炎患者30例的随机对照试验

    蒋海军卜献忠钟远鸣黄剑峰...
    292-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收集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用塞来昔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传统正骨推拿疗法治疗,隔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3~5天治疗1次,14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主要观察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4周时各评价1次.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量表(UCLA)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包括关节疼痛、痛有定处、活动受限、局部僵硬症状评分),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判定临床疗效,记录诊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时疼痛VAS评分、SPADI及关节疼痛、痛有定处、活动受限、局部僵硬评分均降低,UCLA评分升高,治疗4周时血清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两组治疗2周、4周时组间比较,研究组疼痛VAS评分、SPADI及中医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UCL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时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临床疗效显效率为6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38).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与传统推拿手法相比,棍点理筋正骨手法治疗肩周炎在缓解疼痛症状,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更具优势.

    肩周炎推拿疼痛炎症因子棍点理筋正骨手法

    2023年中医药十大新闻

    《中国中医药报》报社
    298页

    1676例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医证候特征研究——一项基于真实世界电子病历信息的横断面调查

    杜毅李峥杨关林董舒齐...
    299-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电子病历信息分析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型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出院日期为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所有心衰患者临床资料,提取电子病历信息建立临床中医资料数据库,包括患者基本情况、中医证型及证素、理化指标.分析心衰患者中医证型、证素的分布情况,并对排名前7位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生化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1676例心衰住院患者,排名前7位的中医证型依次是痰浊血瘀证477例(28.46%)、气虚血瘀证439例(26.19%)、气虚血瘀水停证274例(16.35%)、阳虚水泛证145例(8.65%)、气阴两虚证104例(6.21%)、气阴两虚兼血瘀证80例(4.77%)和心阳亏虚证59例(3.52%).1676例患者证素分析显示,占比超过5%的证素共有6个,以血瘀占比最高,共1292例(77.09%),其他证素依次为气虚919例(54.83%)、痰498例(29.71%)、水停434例(25.89%)、阳虚215例(12.82%)和阴虚191例(11.40%)o 1676例患者中急性心衰1308例,中医证型以痰浊血瘀证为主,共386例(29.51%);慢性心衰368例,中医证型以气虚血瘀证为主,共118例(32.07%).痰浊血瘀证患者病程最短,为0.3个月;心阳亏虚证病程最长,为15个月.心衰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痰浊血瘀证占比最高,心衰合并房颤患者中气虚血瘀水停证占比最高,气虚血瘀水停证及阳虚水泛证患者住院期间应用利尿剂的比例最高,超过86%.7种中医证型在合并疾病(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房颤等),入院前后药物使用率(静脉型血管扩张剂、强心剂、利尿剂),血氯离子、血尿素、血肌酐、血碳酸氢盐、血白蛋白、血总胆红素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衰患者中医证型以痰浊血瘀证和气虚血瘀证最为多见,不同中医证型在性别构成、合并疾病、入院前后用药、血液指标等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

    心力衰竭中医证型证素真实世界研究横断面调查

    如何正确引用网络文献

    《中医杂志》编辑部
    307页

    加味荆芩汤对玫瑰痤疮模型小鼠皮损组织炎症及免疫反应的影响

    杨瑾赵丽娟伍迪张旭...
    308-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加味荆芩汤治疗玫瑰痤疮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0只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加味荆芩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予背部注射40µl抗菌肽LL-37(浓度为320 μmol/L),每12h重复注射1次,共注射4次,以制备玫瑰痤疮小鼠模型,正常对照组小鼠同时间点背部皮内注射40 µl PBS溶液.造模成功后加味荆芩汤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加味荆芩汤4.35、8.71、17.42 g/(kg·d)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20 ml/(kg·d)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每日1次,持续5天.观察各组小鼠皮损变化,并进行红斑面积测定及红斑程度评分;取注射部位皮肤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肥大细胞数量;ELISA法检测皮损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RT-qPCR法检测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固有免疫关键因子[Toll样受体2(TLR2)及下游分子丝氨酸蛋白酶激肽释放酶5(KLK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相关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mRNA,适应性免疫CD4+T细胞相关因子干扰素γ(INF-γ)mRNA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KLK5、MMP-9蛋白表达及CD4+T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CD4+T细胞相关因子[IFN-γ、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1(STAT1)、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小鼠背部注射部位皮肤正常,未见皮损及红斑,病理显示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小鼠红斑程度评分及红斑面积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病理显示大量炎细胞浸润,部分可见深层结缔组织损伤.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荆芩汤中、高剂量组小鼠红斑程度评分及红斑面积均显著降低(P<0.05),炎性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有所减少;加味荆芩汤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细胞浸润较模型组略有减轻.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皮损组织肥大细胞数,IL-1β、IL-6、TNF-α水平,IL-1β、IL-6、TNF-α、TLR2、INF-γ、KLK5、MMP-9 mRNA表达,KLK5、MMP-9蛋白表达,CD4+T阳性细胞数,IFN-γ、STAT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加味荆芩汤中、高剂量组肥大细胞数、IL-1β水平,IL-1β、TNF-αmRNA表达及CD4+T阳性细胞数降低;加味荆芩汤高剂量组IL-6、TNF-α水平,IL-6、TLR2、INF-γ、MMP-9 mRNA表达,MMP-9、KLK5蛋白表达,CD4+T阳性细胞数,IFN-γ、STAT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加味荆芩汤对玫瑰痤疮小鼠模型皮肤症状具有显著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皮肤免疫炎症反应、进而减轻致病因子及炎症因子的释放相关.

    玫瑰痤疮CD4+T细胞炎症因子免疫反应加味荆芩汤

    逍遥散加减方对高催乳素血症肝郁脾虚型模型大鼠下丘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影响

    李燕刘凯鑫代康莉刘晓...
    317-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逍遥散加减方治疗肝郁脾虚型高催乳素血症(HPRL)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96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6只,造模组80只.造模组大鼠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联合甲氧氯普胺腹腔注射构建HPRL肝郁脾虚型模型大鼠.将8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逍遥散加减方高、中、低剂量组和甲磺酸溴隐亭组,每组16只.逍遥散加减方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逍遥散加减方60、30、15g/(kg-d)灌胃,甲磺酸溴隐亭组予以甲磺酸溴隐亭片1 mg/(kg.d)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d)灌胃,连续给药14天.ELISA法检测血清催乳素(PRL)含量;免疫组化测定大鼠下丘脑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下丘脑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下丘脑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3)mRNA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RIP3和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共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PRL含量升高,下丘脑TNF-α、TNFR1、RIP3 mRNA及RIP3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共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升高,TH表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甲磺酸溴隐亭组和逍遥散加减方低剂量组下丘脑TNF-α表达降低,甲磺酸溴隐亭组和逍遥散加减方中、高剂量组TH表达显著升高,逍遥散加减方各剂量组和甲磺酸溴隐亭组血清PRL含量,下丘脑TNFR1、RIP3 mRNA,RIP3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共表达阳性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甲磺酸溴隐亭组比较,逍遥散加减方高、低剂量组血清PRL含量显著升高,逍遥散加减方中剂量组TH表达显著升高,逍遥散加减方低剂量组下丘脑RIP3 mRNA表达降低,逍遥散加减方高剂量组RIP3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共表达阳性细胞数显著升高(P<0.01).结论 逍遥散加减方可调节下丘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程序性坏死,影响DA表达,从而调节PRL水平,可能是其治疗HPRL肝郁脾虚型的机制之一.

    高催乳素血症逍遥散下丘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疏肝健脾法程序性坏死

    稿件中数字的用法

    《中医杂志》编辑部
    3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