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张伯礼

半月刊

1001-1668

jtcmcn@188.com

010-64013162,64014411-304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医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建国以后我国中医药学术界创刊较早、发行量最大、在国内外具有较高权威和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本刊始终坚持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同时推动和关注中医现代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的正确办刊方针。本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国家级核心期刊,并多次在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槲芪癥消方对TACE治疗后Ⅲ期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正气不足、毒瘀内结证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许文君李晶滢汪晓军张纯...
    382-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槲芪癥消方内服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Ⅲ期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正气不足、毒痳内结证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TACE治疗后辨证为正气不足、毒瘀内结证的Ⅲ期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配至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内科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槲芪癥消方.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48周的治疗,在治疗过程的第4、8、12、24、36、48周进行随访.主要疗效指标为一年生存率,次要疗效指标为卡氏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生存曲线间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脱落6例,对照组脱落7例,最终试验组57例、对照组56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试验组患者一年生存率为56.1%(32/57),高于对照组的33.9%(19/56)(P=0.033).试验组平均生存时间为(275.30±15.50)天,高于对照组的(227.16±17.11)天(P=0.039).试验组32例、对照组19例患者完成各时间点卡氏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两组患者在第4、8、12、36周时,卡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24、48周时,试验组的卡氏评分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试验组卡氏评分下降趋势缓于对照组(F=4.47,P=0.037).两组患者在各随访观察时点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都有升高趋势,但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0.31,P=0.58).结论 槲芪癥消方内服可提高TACE治疗后Ⅲ期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正气不足、毒瘀内结证患者的生存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槲芪癥消方动脉化疗栓塞正气不足毒瘀内结生存率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800例斑秃患儿中医证候研究

    谢颖王燕平庄明月杜美皎...
    388-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儿童斑秃的中医证候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日友好医院毛发医学中心收治的800例斑秃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四诊信息调查表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就诊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家族史、严重程度分级),斑秃发病相关因素(诱因),四诊信息(包括睡眠、饮食、情绪、二便等).对其进行描述性频数分析、秩和检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归纳出主要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结果 800例斑秃患儿男449例,女351例;就诊时处于婴儿期8例(1.00%),幼儿期36例(4.50%),学龄前期180例(22.50%),学龄期380例(47.50%),青春期196例(24.50%);平均就诊年龄(8.31±3.86)岁,平均发病年龄(5.40±3.82)岁,平均病程(2.94±2.77)年;重度斑秃患儿527例(65.87%);85例(13.56%)患儿有脱发家族史;772例患儿(96.50%)首次脱发诱因不详,28例(3.50%)患儿表示存在明显诱因,包括惊吓(9例)、高热(5例)、过敏反应(4例)、微量元素(锌、铁等)缺乏(4例)、饮食不当(2例)、环境因素(1例,新房装修)、特应性皮炎(1例)、变异性哮喘(1例)和肺炎(1例).四诊信息共40个,出现频率前10位的依次为踢被子(380例,47.50%)、挑食(369例,46.13%)、睡卧不宁(334例,41.75%)、易怒(334例,41.75%)、偏食(306 例,38.25%)、脾气暴躁(297 例,37.13%)、大便干(233 例,29.13%)、小便黄(215例,26.88%)、咬指甲(213例,26.63%)、口臭(211例,26.38%).根据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5种中医证型,依次为气血亏虚证(110例,13.75%)、脾虚失荣证(114例,14.25%)、肾精不足证(140例,17.50%)、饮食积滞证(150例,18.75%)、肝郁脾虚证(286例,35.75%).各年龄段和各SALT分级的患儿均以肝郁脾虚证为主.结论 儿童斑秃中医证候以气血亏虚、脾虚失荣、肾精不足、饮食积滞、肝郁脾虚证为主,其中不同年龄及病情分级均以肝郁脾虚证为多见.

    斑秃儿童中医证候肝郁脾虚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泽泻汤对高热量饮食诱导认知功能损害模型小鼠的认知功能及脑组织神经炎症的影响

    郑晓清魏伟李惠红丁琳琳...
    395-4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泽泻汤对高热量饮食介导的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27只C57BL/J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泽泻汤组,每组9只.模型组和泽泻汤组小鼠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热量饮食诱导认知功能损害小鼠模型,泽泻汤组在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给予0.36g/(kg·d)泽泻汤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持续8周.每周同一时间记录小鼠体质量;干预结束后,各组小鼠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胰岛素耐量测试;利用莫利斯水迷宫实验、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实验、Y迷宫测试对小鼠进行认知行为学检测;核磁共振波谱检测小鼠左侧海马、下丘脑、皮层神经代谢物质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乳酸(Lac)、肌酸(Cr)、脂质(Lip)、肌醇(mI)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突触素(SYN)、突触体相关蛋白25(SNAP-25)、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及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 p65(p-NF-κB p65)的表达;尼氏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口服葡萄糖耐量测试血糖和胰岛素耐量测试血糖水平均升高;模型组小鼠在莫利斯水迷宫实验中第3天、第4天的移动总路程和逃避潜伏期增加、在平台区域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在旷场实验中模型组小鼠进入中心区域的次数、中心区域停留时间与总时间的比值、中心区域活动路程与总路程的比值显著减少,在新物体识别实验中模型组小鼠新物体识别频次和识别指数显著降低,Y迷宫测试中模型组小鼠自发交替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模型组小鼠左侧海马、下丘脑和皮层的CHO/Cr、NAA/Cr明显降低,mI/Cr、Lac/Cr和Lip/Cr明显升高;脑组织中 SYN/β-actin、SNAP-25/β-actin、PSD-95/β-actin 值显著降低,p-NF-κB p65/NF-κB p65、TNF-α/β-actin值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泽泻汤组小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元排列散乱稀疏,密度明显降低,细胞核有固缩,尼氏小体数量减少,染色变浅;与模型组比较,泽泻汤组海马齿状回区域神经元密度增加,细胞核皱缩改善,细胞间隙缩小,排列稍紧密.结论 泽泻汤对高热量饮食诱导的认知功能损害小鼠的认知功能有改善效果,可能与重构糖代谢平衡,抑制神经炎症,减少神经元损伤,增强突触可塑性有关.

    认知功能损害高热量饮食泽泻汤突触蛋白神经炎症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芪术抗癌方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

    孙若岚梁研赵凡朱诗娇...
    404-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芪术抗癌方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分子机制.方法 应用网络药理学对芪术抗癌方中活性成分和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靶点进行分析,对芪术抗癌方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靶点进行基因功能注释(GO)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分子对接预测核心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通过建立结肠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小鼠验证网络药理学研究得出的芪术抗癌方干预结直肠癌的关键靶点.48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5-Fu)组,芪术抗癌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进行结肠癌原位移植瘤造模.造模后隔天开始5-Fu组给予5-Fu 30 mg/kg,每3天1次,腹腔注射;芪术抗癌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芪术抗癌方2.925、5.85、11.7 g/(kg·d)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以0.1 ml/10 g生理盐水灌胃,共21天.比较各组原位瘤质量及肿瘤肝转移灶数目,HE染色观察结肠肿瘤组织的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肿瘤组织中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PTPN1)、黏着斑蛋白(vinculin)、整合素亚单位αν、整合素亚单位β3、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蛋白表达.结果 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芪术抗癌方干预结直肠癌的核心活性成分前六位为槲皮素、山柰酚、芹菜素、木犀草素、黄芩苷元、熊果酸,其作用靶点有212个,排列前3位的环加氧酶1(PTGS1)、环加氧酶2(PTGS2)、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PTPN1),可能是芪术抗癌方治疗结直肠癌的关键靶点.这些关键靶点主要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黏着斑和黏附连接中显著富集.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除PTGS1与槲皮素、山柰酚、芹菜素的结合活性较好外(结合能≥-7.0 kcal/mol),PTGS1与木犀草素、黄芩苷元、熊果酸,PTGS2、PTPN1与6个核心活性成分均有强烈的结合活性(结合能<-7.0 kcal/mol).实验验证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结肠肿瘤组织PTPN1、vinculin、整合素亚单位αv、整合素亚单位β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E-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芪术抗癌方高、中剂量组原位瘤质量降低,肝转移结节数减少(P<0.05),芪术抗癌方各剂量组及5-Fu组PTNP1、vinculin、整合素亚单位αv、整合素亚单位β3、E-cadherin表达水平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调,芪术抗癌方各剂量组各指标改变呈一定的剂量依赖(P<0.05).HE染色观察到模型组肿瘤细胞核多呈分裂象,芪术抗癌方各剂量组存在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核碎裂,中、高剂量组更多.结论 芪术抗癌方能够抑制结直肠癌原位瘤生长和肝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TPN1调节了肿瘤细胞-细胞间和肿瘤细胞-细胞外基质间的黏附.

    结直肠癌芪术抗癌方细胞黏附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运用疏达三焦法内外合治慢性荨麻疹

    宋玮张钟艺贾波沈涛...
    414-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焦焦膜既是气津输布之路径,又是病邪入侵之道路,与皮肤黏膜在生理上相互协同,病理上相互影响.认为慢性荨麻疹以邪客三焦、膜络挛急、津气不利为核心病机,其中卫气不充、邪客三焦为发病之始,正邪交争、膜络挛急为中间环节,津气不利、血行受阻为终末阶段.治疗上以疏达三焦为核心,内治以开达腠理、驱邪外出,自拟固本疏风汤为基本方加减;结合外治以疏调膜络、利气行津、三焦并治,常以膻中穴割治疗法利气行津、神阙穴封脐疗法充养营卫、血海穴天灸疗法行血通络.

    慢性荨麻疹三焦焦膜内外合治疏达三焦

    《中医杂志(英文版)》欢迎投稿

    418页

    基于"火与元气不两立"论化疗后不良反应

    王子璇姬佳琦蒋士卿
    419-423,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化疗药物属于中医学"药毒",其性峻猛,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损伤人体元气,脾胃功能首先受损.基于李杲"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观点,认为火与元气的平衡是维持机体物质能量代谢的保障.元气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即为统领一身之气的"阳气",脾胃功能受损,后天补充乏源,致使阳气不足,阴火亢盛,表现为化疗后机体的各种不良反应.以补益脾胃、升举阳气为治则,运用甘温除热的治法,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治疗化疗后机体出现的以火邪伤津耗气、阴虚火旺为主要证候特征的不良反应,缓解相关症状,既能保证化疗足量用药周期,同时还可以提高抗肿瘤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化疗不良反应元气李杲《脾胃论》

    从五脏相关学说与中医生殖轴理论探讨女性生殖障碍的防治

    罗颂平
    424-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邓铁涛教授提出的五脏相关学说运用于妇科领域,与罗元恺教授提出的中医生殖轴理论相结合,从五脏相关整体观看待脏腑之间疾病传变,影响中医生殖轴,导致生殖障碍的问题.主张打破专科壁垒,形成新医学整体观,多专科结合,以治未病的理念防治各种慢病所致的生殖障碍,同时关注长期用药的各专科慢病女性患者,务必了解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的月经情况,及时检查卵巢功能,保护生育力,为中医理论研究提出新思路,为中西医融合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理念.

    五脏相关学说中医生殖轴肾-天癸-冲任-子宫轴冲任损伤

    基于圆运动及五神藏理论从肺论治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叶志华张来英张端秀王俊宏...
    428-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认为主导知觉、行为及感觉功能的魂魄失常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主要病机,即肝魂左升太过、肺魄右降不及,其中又以肺魄不宁、肺失敛降为核心.从圆运动及五神藏理论角度分别对基于"心-肺-肾-肝四维不运"之注意缺陷、基于"肝-心-肺将相失和"之多动、冲动进行病机分析,认为肺魄在本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进而归纳为"五脏相关、以肺为枢"的发病特点以及"肺魄不宁、肺失敛降"的核心病机.提出虚证以自拟静宁方加减治疗,可补肺宁魄、以滋阴源;因虚致实者在静宁方的基础上加用清肺、平肝、化痰之品,以清金定魄、抑木安魂、化痰祛瘀,旨在建立"五脏证治、突出调肺"的辨治体系,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参考.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圆运动五神藏肺魄不宁肺失敛降

    干燥综合征病证结合诊疗指南

    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姜泉
    434-44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