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医杂志
中医杂志

张伯礼

半月刊

1001-1668

jtcmcn@188.com

010-64013162,64014411-3040

100700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中医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建国以后我国中医药学术界创刊较早、发行量最大、在国内外具有较高权威和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本刊始终坚持发扬中医特色,以中医学术为本,同时推动和关注中医现代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发展;提高为主,兼顾普及;面向临床,兼重基础理论的正确办刊方针。本刊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成为国家级核心期刊,并多次在全国科技期刊评比中获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振腹环揉法腹部推拿辅助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伴"胃不和"症状的随机对照试验

    张秀红周海芳徐哲
    830-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振腹环揉法腹部推拿辅助治疗痰热内扰型失眠症伴"胃不和"症状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痰热内扰型失眠症伴"胃不和"症状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每次2 mg,每晚1次)并给予睡眠卫生指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振腹环揉法腹部推拿,每周5次,每次30 min.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治疗结束12周)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积分)、"胃不和"中医症状评分.治疗期间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观察72例患者治疗前PQSI总积分与"胃不和"中医症状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PSQI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总积分均降低(P<0.05或P<0.01),"胃不和"中医症状评分亦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PSQI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评分及"胃不和"中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随访时,治疗组PSQI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PQSI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胃不和"中医症状评分亦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治疗前PQSI总积分与"胃不和"中医症状评分之间呈正相关(r=0.88,P<0.01).结论 振腹环揉法腹部推拿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痰热内扰型失眠症伴"胃不和"症状患者的胃脘部不适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且安全性佳.

    失眠症胃不和腹部推拿振腹环揉法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如何正确引用网络文献

    《中医杂志》编辑部
    835页

    补肾愈骨方辅助治疗肝肾不足、筋脉失养证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术后功能康复患者20例回顾性队列研究

    邱佳明白天宇程桯
    836-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补肾愈骨方辅助治疗肝肾不足、筋脉失养证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CLAI)术后功能康复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40例接受外踝韧带修复手术治疗的肝肾不足、筋脉失养证CLA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服用补肾愈骨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进行功能康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3、4周服用补肾愈骨方汤剂.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记录患者术侧踝关节美国足踝协会(AOFAS)量表评分,术侧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内外翻活动度,术侧踝关节磁共振影像学评分,中医证候评分.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4周的肝肾功能,并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AOFAS量表评分升高、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1),治疗组术侧踝关节内外翻活动度、影像学评分均升高(P<0.05或P<0.01),对照组术侧踝关节屈伸活动度降低(P<0.05).术后3个月,治疗组AOFA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报告胃肠道反应2例,停药后自行缓解,肝肾功能指标未见异常.结论 补肾愈骨方可以促进肝肾不足、筋脉失养证CLAI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康复,改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韧带损伤关节活动度肝肾不足筋脉失养补肾愈骨方

    鼻敏方对变应性鼻炎肺脾气虚证模型大鼠鼻黏膜TMEM16A/NF-κB/MUC5AC信号通路的影响

    徐宁聪画奕惟谭希王今晗...
    842-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鼻敏方治疗变应性鼻炎(AR)肺脾气虚证黏液高分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模型组(8只)、鼻敏方低剂量组(8只)、鼻敏方高剂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烟熏+番泻叶灌胃+卵清蛋白法建立AR肺脾气虚证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鼻敏方低、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鼻敏方浓缩液(浓度为2.16g/ml)1.08g/100g、2.16g/100g灌胃,模型组给予0.5 ml/100 g生理盐水灌胃,均每日1次,持续28天;空白组不干预.干预后进行行为学评价,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总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鼻上皮黏膜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鼻上皮黏膜的跨膜蛋白16A(TMEM16A)、黏蛋白5AC(MUC5AC)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鼻上皮黏膜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鼻上皮黏膜TMEM16A、MUC5AC、NF-κBmRNA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空白组大鼠鼻上皮黏膜上皮细胞结构完整无脱落,无水肿、坏死等病变;模型组大鼠鼻上皮黏膜上皮组织增厚且部分脱落,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鼻敏方高、低剂量组大鼠鼻上皮黏膜组织病理均有改善,且鼻敏方高剂量组改善更明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行为学积分及外周血总IgE水平显著升高,鼻上皮黏膜TMEM16A、MUC5AC、NF-κB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鼻敏方高剂量组大鼠行为学积分及外周血总IgE水平降低,鼻上皮黏膜TMEM16A、MUC5AC、NF-κB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5或P<0.01);鼻敏方低剂量组大鼠行为学积分及外周血总IgE水平降低,鼻上皮黏膜TMEM16A、MUC5AC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NF-κB蛋白表达降低(P<0.05或P<0.01),NF-κB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鼻敏方低剂量组比较,鼻敏方高剂量组NF-κB蛋白表达降低(P<0.01).结论 鼻敏方可能通过调控鼻上皮黏膜TMEM16A/NF-KB/MUC5AC信号通路改善AR肺脾气虚症状及黏液高分泌.

    变应性鼻炎肺脾气虚证鼻敏方跨膜蛋白16A核转录因子κB黏蛋白5AC黏液高分泌

    肠胃清对裸小鼠大肠癌皮下移植瘤生长及STAT3、Bcl-2剪接异构体表达的影响

    陈彬邓皖利梁芳袁旭...
    849-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肠胃清治疗大肠癌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HCT116肠癌细胞株,制备沉默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3(PTBP3)基因、过表达PTBP3基因稳转的肠癌细胞;72只裸小鼠随机分为3组,各组分别通过腋下注射沉默PTBP3的稳转细胞、过表达PTBP3的稳转细胞、未转染的肠癌细胞,构建沉默模型、过表达模型、对照模型3种大肠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每种模型24只.造模成功后将对照模型裸小鼠随机分为对照模型组、对照肠胃清组、对照奥沙利铂组,沉默模型裸小鼠随机分为沉默模型组、沉默肠胃清组、沉默奥沙利铂组,过表达模型裸小鼠随机分为过表达模型组、过表达肠胃清组、过表达奥沙利铂组,每组均为8只.各肠胃清组肠胃清口服液灌胃剂量为35.9625 g/kg,腹腔注射0.2 ml生理盐水;各模型组以0.5 ml生理盐水灌胃,腹腔注射0.2 ml生理盐水;各奥沙利铂组腹腔注射奥沙利铂5 mg/kg(0.2 ml),以0.5 ml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均灌胃每日1次,腹腔注射每周3次.给药31天后检测各组皮下瘤瘤重并计算抑瘤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细胞凋亡水平;实时荧光定量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皮下瘤组织PTBP3、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剪接异构体α(STAT3α)、STAT3剪接异构体β(STAT3β)、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剪接异构体α(Bcl-2α)、Bcl-2剪接异构体β(Bcl-2β)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在对照模型、沉默模型和过表达模型中,各肠胃清组和奥沙利铂组皮下瘤瘤重、皮下瘤组织Ki67表达水平均低于各相应模型组,细胞凋亡水平均高于各相应模型组(P<0.05或P<0.01);沉默肠胃清组和过表达肠胃清组皮下瘤组织PTBP3、STAT3α、Bcl-2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相应模型组,STAT3β、Bcl-2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相应模型组(P<0.05或P<0.01).沉默各组皮下瘤瘤重、皮下瘤组织Ki67表达水平及皮下瘤组织中PTBP3、STAT3α、Bcl-2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相应各组,细胞凋亡水平及皮下瘤组织STAT3β、Bcl-2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相应各组;过表达各组皮下瘤瘤重、皮下瘤组织Ki67表达水平及皮下瘤组织中PTBP3、STAT3α、Bcl-2α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相应各组,细胞凋亡水平及皮下瘤组织STAT3β、Bcl-2β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相应各组(P<0.05或P<0.01).各奥沙利铂组抑瘤率分别高于各肠胃清组.与对照相应各组比较,沉默相应各组抑瘤率均为正值,过表达相应各组抑瘤率均为负值.结论 PTBP3可促进肠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上调肠癌细胞中STAT3α、Bcl-2α的表达,下调STAT3β、Bcl-2β的表达;肠胃清治疗大肠癌可能与其可抑制PTBP3,进而调控STAT3α、STAT3β、Bcl-2α、Bcl-2β表达作用相关.

    大肠癌选择性剪接肠胃清多聚嘧啶区结合蛋白3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

    基于"因郁致病""因病致郁"探讨冠心病与抑郁症的共病机理

    韩慧莹刘寨华张华敏曹洪欣...
    858-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因郁致病""因病致郁"角度探析冠心病与抑郁症的共病机制,认为"因郁致病"与"因病致郁"之间的纽带是"郁",气机阻滞是关键.中医学的心藏象涵盖了循环系统、精神神经系统的多数生理过程及部分内分泌系统功能,心脑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与心藏象密切相关.基于中医学认识提出,心阳郁阻导致"阳微"是冠心病即中医学胸痹的病机所在,情志拂郁导致阳气结聚不得发越则胸痹加重,反映了"因病致郁"过程;随着疾病发展,出现痰、瘀病邪,可进一步加重病情,反映了"因郁致病"过程.基于现代医学认识提出脂质、血小板、氧化产物、细胞因子等的异常聚集即"郁"的一种形式,也是冠心病与抑郁症双心共病的物质基础,这些物质促使情绪和认知区域的神经元损伤或凋亡,诱导抑郁症的发病,反映了"因病致郁"过程;而不良情绪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产生儿茶酚胺,促进血小板聚集,炎症标志物水平升高,增加了冠心病的致病风险,反映了"因病致郁"过程.

    冠心病抑郁症双心疾病因郁致病因病致郁

    易水学派代表医家对"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任晓玲鲍艳举刘瑞花宝金...
    862-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源自《素问》,是补泻用药理论的重要基础.探讨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内涵,并搜集易水学派代表医家张元素、李杲、王好古、罗天益、李中梓等著作中对"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相关论述,梳理其对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传承发展脉络,探究易水学派对该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发现易水学派各医家均在传承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医疗实践对该理论进行了发挥,推动了该理论在临床的应用与发展,如张元素的脏腑寒热虚实论及脏腑用药论、李杲的脏气法时升降浮沉补泻法等重要学术思想均根植于《素问》"五脏苦欲补泻"理论.厘清易水学派医家对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传承发展脉络,可深刻理解该理论的内涵及其蕴含的用药法则,一方面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另一方面对易水学派学术思想及五脏苦欲补泻理论的研究亦具有参考价值.

    五脏苦欲补泻《素问》易水学派张元素李杲

    基于《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的明清汤剂剂量、服量及服法探析

    张林唐若水张卫李兵...
    86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汤剂的剂量、服量及服法是影响方剂疗效的重要因素.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中明清时期35首汤剂进行分析,发现其平均剂量折合约65 g,其中71.4%(25/35)的方剂剂量≤60g,且明代汤剂剂量显著小于清代.结合宋代方剂特点可以看出,明清汤剂受到宋金元时期盛行的煮散剂的影响,部分汤剂记载的药物剂量为一服量而非一日量,这种服法的记载方式在明代更为明显,至清代,药物所载剂量为一日量的情况又逐渐增多.据此认为,在对明清时期经典名方的研究和应用时,需要注意剂量、一服量和日服量的差别,根据其临床实际判断是否需要在原方所载剂量的基础上加倍,以保证临床疗效.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明清方剂汤剂剂量服量服法

    激素依赖性哮喘中医诊疗指南(2023)

    中华中医药学会激素依赖性哮喘中医诊疗指南项目组崔红生
    870-8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