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铸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铸造
沈阳铸造研究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铸造

沈阳铸造研究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葛晨光

月刊

1001-4977

journal@foundryworld.com

024-25847830

110022

沈阳市铁西区云峰南街17号

铸造/Journal China Found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主要刊登铸造领域的科研与技术应用成果,介绍先进的生产经验,涉及材料、工艺、熔炼、设备、检测等方面。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与应用、生产技术、专题综述、生产经验、信息与动态等。读者对象为铸造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金属复合铸造界面结合技术与机理研究

    韩青有隋大山刘兴涛孙东科...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常用的复合铸造方法难以制造出具有优质冶金结合的双金属铸件。采用康明斯技术研究钢棒和铝铸件结合,系统研究了工艺参数和超声辅助技术对钢铝双金属冶金结合质量的作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工艺参数对冶金结合的质量有着显著的影响。使用高强超声波辅助复合铸造技术时,即使使用钢棒和未经除气处理的铝合金液,仍能制备出具有高质量冶金结合的双金属复合铸件。结合数值模拟技术,探索了复合铸造过程中双金属界面气隔形成的原因和冶金结合形成条件,提出了获得优质冶金界面结合的物理、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

    复合铸造冶金结合铸造缺陷数值模拟

    T6态Al2O3np/7075复合材料组织、力学及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田大海禚昌岩李文节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搅拌铸造工艺制备了2wt。%Al2O3np7075复合材料,然后对复合材料进行了T6热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拉伸试验机和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等分析测试仪器设备,对热处理前后Al2O3np/7075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Al2O3np的添加极大地细化了7075合金的α-Al晶粒的尺寸,对复合材料进行热处理之后,组织中元素成分偏析减少,MgZn2析出相弥散分布于Al基体内。与Al2O3np/7075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相比,T6态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在30 N、0。35 m/s的摩擦条件下,T6态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和摩擦系数分别为0。0116 mg/m和0。2528,与铸造复合材料相比磨损量和摩擦系数分别降低了64。19%和23。32%。铸态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以粘着磨损为主,而T6态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以轻微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

    Al2O3np/7075复合材料微观组织摩擦磨损力学性能热处理

    振动对铜钢双金属熔铸复合材料凝固组织的影响

    杨世豪尹延国方小亮李志明...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铜钢双金属熔铸工艺的冷却过程中对铸件施加机械振动,研究在0。2 mm振幅条件下,振动频率对铜合金凝固组织和铜钢双金属结合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铸件冷却阶段对其施加振幅0。2 mm、频率40 Hz的机械振动能够有效细化铜合金侧凝固组织,布氏硬度和组织均匀性显著提升,铜合金晶粒尺寸减小并由枝晶转化为等轴晶,铅元素偏析和聚集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消除气孔和显微缩松。铜合金和钢基体之间形成冶金结合,未振动和施加振动后剪切断裂模式均为混合断裂,振动后由于α+δ硬脆相的分布发生改变而使剪切强度有所降低。

    铜钢双金属熔铸机械振动显微组织界面结合

    生物医用(TiZr)45Nbx(HfMo)y中熵合金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张国锋祝丹丹杨茂功龙平...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钛系BCC难熔中熵合金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潜力,通过真空电弧熔炼制备了三种铸态生物医用(TiZr)45Nbx(HfMo)y中熵合金(x=7,5,3;y=1。5,2。5,3。5),并对其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生物耐蚀性进行了详细表征。结果表明,三种中熵合金均呈现树枝晶形态的单相BCC结构。合金在保持低弹性模量(55~58 GPa)的同时,由于Mo产生模量失配引起的的固溶强化作用,屈服强度由781 MPa提高到927 MPa。合金在PBS溶液中未发生点蚀,但随着Mo含量的增加,耐蚀性逐渐下降。

    生物医用中熵合金力学性能腐蚀行为

    浸渗处理及真空度对喷射粘结成形氧化钙基陶瓷型芯性能影响

    牛言清蒋文明杨力杨致远...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喷射粘结成形技术,以重质碳酸钙作为原料,浸渗纳米ZrO2分散液后烧结得到了氧化钙基陶瓷型芯,研究了浸渗处理以及浸渗真空度对陶瓷型芯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浸渗处理后的陶瓷型芯内部生成了大量CaZrO3,使内部孔隙减少,微观组织更加致密,弯曲强度最大增加幅度为277。87%。浸渗处理时增大真空度可以进一步改善陶瓷型芯的性能,当真空度从0增加至0。05 MPa时,弯曲强度由7。15 MPa提升到8。88 MPa,但当真空度进一步增加至0。08 MPa时,弯曲强度却降至6。85 MPa,陶瓷型芯性能降低。不同处理工艺烧结后得到的陶瓷型芯浸泡在热水中5 min后即开始溃散,表现出良好的可溶性。

    喷射粘结成形浸渗处理真空度重质碳酸钙可溶性陶瓷型芯

    SHS制备高熵合金块体及表征凝固组织

    峰山王禹涵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SHS)制备高熵合金,即以三氧化二铬、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钴、氧化镍、二氧化钛粉末及铝粉为试验原料。确定了反应物质量配比后均匀混合,并用镁条将其点燃,此时铝热反应立即开始,反应凭借自身持续放热迅速合成所需材料。表征铸态高熵合金与经热轧后合金的组织差异性,同时也为消除铸态块体中的空隙而对合金进行热轧处理。结果表明:高熵合金在经过热变形后获得了部分板织构,因此热轧态合金比铸态合金的晶粒尺寸大。其次讨论了SHS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特点、合金的微观组织与元素成分占比。

    高熵合金自蔓延高温合成热轧组织

    固溶处理对K423A合金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楚博张勇张丽辉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固溶处理对K423A合金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JMatPro对K423A合金中相的稳定性及体积百分比进行计算。借助扫描电镜对铸态以及固溶态合金进行显微组织观察,使用扫描电镜附带的能谱仪对铸态以及固溶态合金的显微组织进行成分分析。碳化物与γ′相的尺寸以及体积分数使用Image-Pro Plu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铸态以及固溶态的合金进行室温拉伸、850℃/325 MPa持久以及室温硬度测试。结果表明:固溶后γ′相呈不规则的形貌,弥散的分布在γ基体中。固溶态合金中碳化物的形态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多数长条状逐渐变为以块状为主,碳化物尺寸变得细小。铸态与固溶态具有相同的抗拉强度,铸态的屈服强度更高,但伸长率偏低。在850℃/325 MPa条件下,铸态合金具有较高的持久寿命,固溶态合金有更好的塑性。

    镍基高温合金K423A固溶处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发热保温冒口套在特种焊丝用钢907A模铸中的应用研究

    成建强张靖顾晔胡显军...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特种焊丝用钢907A模铸用发热保温冒口的材质进行改良设计,并对冒口内不同位置钢液的温降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钢温从1580℃降至1522℃需要约41 min。将该材质的发热保温冒口套用于9炉907A钢的真空熔铸试验,浇注温度1640~1650℃,浇注速度375~400 kg/min,切除冒口后,铸锭锭身无二次缩孔,有效提高铸锭成材率;将铸锭冒口成分与浇注前钢液成分对比,未发现冒口套在使用过程中,会对合金成分和气体含量产生不利影响。

    发热保温冒口907A钢真空熔铸二次缩孔

    从标准的制修订看ADI生产技术的进步

    闫启栋王静李强刘金城...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等温淬火球墨铸铁(ADI)由于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抗疲劳及耐磨、抗磨等综合性能,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热点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材料之一。国外ADI的生产技术及应用发展较快,相关标准制定和更新比较及时而且不断完善。随着国内ADI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ADI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件的标准从早期的企业标准到国家标准、团体标准,形成了不同层级的标准体系。2009年我国发布了GB/T 24733—2009《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件》,2021年发布了团体标准T/CFA 020101243—2021《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件》;2022年又对GB/T 24733《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件》进行了修订。从不同层级的标准制修订技术指标的提高可以看出我国ADI生产技术近十年来取得的进步。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材料标准

    Ti对中碳高硅锰合金钢组织及耐磨性的影响

    杨康王志英郭云婷田春健...
    6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SEM、EDS、Q10M显微维氏硬度计、RtecMFT-5000多功能往复式摩擦试验机、白光干涉仪等设备研究了不同Ti含量的中碳高硅锰合金钢的微观组织、显微硬度、析出相成分和形貌等特征,并进行了耐磨性分析与磨损机制解析。结果表明:Ti的适量加入可以有效细化晶粒,但过量Ti(0。7wt。%)的加入会导致晶粒粗化,并且Ti加入量的不同会导致析出物种类、尺寸与形貌的变化;硬度与摩擦磨损试验对比发现,Ti的添加总体上降低了中碳高硅锰合金钢的硬度,其耐磨性能得以提升主要依赖于合金化后析出的微米级TiC、TiN颗粒硬质相,0。5wt。%的Ti添加量可有效降低中碳高硅锰合金钢的硬度,同时降低摩擦系数,提高耐磨性,这主要归因于晶粒细化强化与析出强化作用。

    Ti合金化耐磨钢显微组织硬度耐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