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铸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铸造
沈阳铸造研究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铸造

沈阳铸造研究所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葛晨光

月刊

1001-4977

journal@foundryworld.com

024-25847830

110022

沈阳市铁西区云峰南街17号

铸造/Journal China Found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刊物。主要刊登铸造领域的科研与技术应用成果,介绍先进的生产经验,涉及材料、工艺、熔炼、设备、检测等方面。主要栏目有理论研究与应用、生产技术、专题综述、生产经验、信息与动态等。读者对象为铸造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和大专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铸态(Fe33Cr36Co15Ni15Ti1)96Al4高熵合金力学性能及腐蚀行为

    郑祺风吕威闫邱克强
    143-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经典高熵合金判据设计了一种非等摩尔比(Fe33Cr36Co15Ni15Ti1)96Al4高熵合金。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万能力学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对合金的晶体结构、微观组织、元素分布、力学性能(压缩和拉伸性能)及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33Cr36Co15Ni15Ti1)96Al4高熵合金为FCC+BCC双相结构,合金微观组织为枝晶组织,室温下合金抗压强度为743 MPa及超过50%的压缩应变,而拉伸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分别为591 MPa、984 MPa和15。8%,其断裂机制为韧性断裂。合金表现出优于304SS的耐蚀性,点蚀电位为846 mV,约是304SS的三倍。

    高熵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腐蚀行为

    热处理制度对K417G铸造高温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谢秋峰熊家帅代淑荣王晓慧...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K417G合金经过"1080℃/4 h,AC+870℃/12 h,AC"固溶+时效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铸态相比,经"1080℃/4 h,AC"固溶处理后,铸态部分γ'相已经溶解,并且初生γ'相附近聚集着尺寸更小的二次γ'相颗粒;室温抗拉强度和塑性提高,而900℃抗拉强度变化不大,塑性指标却明显降低。再经"870℃/12 h,AC"时效处理后,γ'相呈现为规则的立方形,二次γ'相有所长大,尺寸约为20~100 nm;900℃塑性指标有一定提升,其他力学性能与铸态相比变化不明显。

    K417G热处理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新型硅酸盐自硬粘结剂砂性能的研究

    章顺亮殷亚军万鹏肖惠康...
    154-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有机酯为固化剂的普通水玻璃自硬砂具有生产环境好、产生的有害气体少的优势,目前广泛应用于铸钢件的生产。但以硅砂为原砂的水玻璃自硬砂用于生产结构复杂、质量要求高的铸铁件,与树脂砂工艺相比,还存在硬化速度慢,型芯砂强度较低,使用性能对环境湿度敏感等问题。为此,本文以一种新型硅酸盐粘结剂为对象,选用球形陶瓷砂,在固化剂自硬工艺基础上,添加促硬剂和多种粉末改性剂,重点研究了常温强度和高温残留强度的变化规律。正交试验获得的复合粉末改性剂优化配方为:陶瓷砂:促硬剂:氧化锆:氮化硅=1000:4:2:1,粘结剂加入量2。2%,固化剂占粘结剂质量的20%,试样1 h强度为0。98 MPa,24 h强度1。59 MPa,800℃残留强度0。62 MPa,其常温强度已达到自硬树脂砂的性能指标。

    硅酸盐粘结剂球形陶瓷砂粉末改性剂常温强度高温残留强度

    微量元素对K418B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楚博郭丰伟陈金宾张丽辉...
    160-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微量元素Mg对K418B合金铸态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热力学计算软件JMatPro对K418B合金中相的稳定性及体积百分比进行计算。借助附带的能谱仪(EDS)的扫描电镜(SEM)对两种合金的显微组织及其成分进行分析。使用Image-Pro Plus软件对碳化物、γ'相和共晶相的尺寸以及体积分数进行统计分析。拉伸性能测试分别按照HB 5143和HB 5195的规定在23℃(室温)和750℃(中温)下进行。760℃/530 MPa和982℃/152 MPa持久测试按照HB 5150进行。结果表明加Mg后对K418B合金的力学性能有所提升。

    镍基高温合金K418B微量元素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Si、Mn元素对ZG06Cr13Ni4Mo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

    徐芳宋蕾王宇高云保...
    167-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ZG06Cr13Ni4Mo低碳马氏体不锈钢为原料,设计不同Si、Mn元素添加量,通过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检测,探究Si、Mn元素对该材料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超高水头水轮机用高强低碳马氏体不锈钢的制备及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试验结果表明:Si添加量为1。1wt%时,材料的强韧性最佳,力学性能指标为:Rm=850 MPa,Rp0。2=608 MPa,A=19。5%,Z=59%,Akv=73 J;添加Mn元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ZG06Cr13Ni4Mo不锈钢的抗拉强度,材料的屈服强度会有所下降。Mn添加量为1。0wt%时,材料的强韧性最佳,力学性能指标为:Rm=845 MPa,Rp0。2=546 MPa,A=19%,Z=64%,Akv=105 J。

    马氏体不锈钢合金强化显微组织力学性能

    Mg对Al-22Si-10Ni合金组织和热学性能的影响

    李鹏宇张瑜璐李乙庚隋明冉...
    174-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Al-22Si-10Ni合金具有较高的导热性和较低的热膨胀特性,但硬度偏低,对其进行Mg合金化,研究Mg对该合金凝固组织和热学性能的影响。研究显示,Mg的加入主要影响合金的末期凝固进程,合金凝固末期反应由Al-Si-Al3Ni三元共晶反应向Al-Si-Mg2Si三元共晶反应转变;热处理促进Mg2Si析出,少量Mg加入后Al-22Si-10Ni合金的热导率小幅上升,继续添加Mg后,热导率出现下降;Mg对合金热膨胀系数影响较小,可显著提升合金的硬度。Al-22Si-10Ni-0。5Mg合金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其室温热导率130。3 W/(m·K),25~100℃范围内平均热膨胀系数为13×10-6/K,硬度达到HV144,性能较为接近喷射沉积制备的高含量Al-50Si合金,具有成为电子封装用材料的潜能。

    Al-22Si-10Ni合金凝固特性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硬度

    Cu含量以及Cu/Mg比对Al-Si-Cu-Mg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顾琪周鹏飞
    180-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Cu含量和Cu/Mg比对Al-Si-Cu-Mg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Si-Cu-Mg合金凝固组织是否形成Mg2Si、Q-Al5Cu2Mg8Si6以及θ-Al2Cu取决于Cu含量以及Cu/Mg比。当Cu/Mg比相对低时形成Mg2Si中间相,而Cu/Mg比高时则倾向于生成Q-Al5Cu2Mg8Si6和θ-Al2Cu相。当Cu/Mg比相同时,高Cu含量和高Mg含量都会促进Q相θ相的形成。通过观察T6热处理后的组织发现Cu含量以及Cu/Mg比控制了初生相的溶解以及析出相的形成,从而影响合金的强度与韧性。通过控制Cu含量及Cu/Mg比使Al-9Si-2Cu-0。5Mg合金中析出较少数量的初生相,再通过热处理析出大量的Q'强化相,使合金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相对适中的伸长率。

    Al-Si-Cu-MgCu含量Cu/Mg比组织力学性能

    ECAP变形及半固态等温处理对Al-25%S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孙虎石羌瑾王钰周舟...
    187-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铸态Al-25%Si合金进行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并结合半固态等温处理技术,研究了ECAP挤压及半固态等温处理工艺参数对合金微观组织和室温拉伸性能的影响。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微观组织,拉伸试验机测试室温拉伸性能,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断口形貌。研究结果表明,ECAP变形能够有效地细化Al-25%Si合金中的初生硅相,其平均直径由铸态的117。9μm降至31。9μm,同时形状因子也由0。12提升至0。40。ECAP后的常温力学性能也得到明显提升,其抗拉强度也由铸态的96 MPa提升至200 MPa,伸长率由1。04%提升至3。25%。在半固态加热过程中,初生硅的形状因子随等温温度的提升和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590℃保温10 min,其形状因子最高为0。62。

    等通道转角挤压半固态等温处理过共晶铝硅合金初生硅

    高导热镁合金滤波器壳体压铸工艺、组织与性能研究

    周丽萍李子昕张玮宸林占宏...
    194-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Mg-4La-2Al-0。3Mn(LA42)合金为研究对象,利用OM、XCT、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比AZ91D常规压铸工艺,优化出适用于LA42合金滤波器壳体的压铸工艺。研究表明,滤波器壳体的最优压铸工艺是浇注温度720℃、模具温度250℃、增压压力90 MPa。该工艺下成形的滤波器壳体,其背部与散热齿的显微组织与性能相差较大。壳体背部冷却速率慢,晶粒尺寸大,伴随大量预结晶组织,而散热齿冷却速率快,晶粒尺寸细小,伴随冷隔和孔洞缺陷。散热齿热导率[107。7 W/(m·K)]低于壳体背部热导率[112。3 W/(m·K)]。散热齿屈服强度(170。1 MPa),远高于壳体背部屈服强度(138。4 MPa)。但散热齿区域因为含有明显冷隔和孔洞缺陷,显著影响伸长率。

    镁合金热导率力学性能压铸

    汽车车灯支架压铸工艺CAE分析及模具设计

    罗维贾志欣李继强卢灿雄...
    202-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汽车车灯支架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压铸工艺设计,并应用ProCAST软件对该铝合金压铸件的充型过程、压铸模具热平衡和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预测缺陷产生的位置及原因,根据预测结果对模具结构进行了优化。实际生产表明,采用优化后的模具设计方案提升了铸件质量。

    车灯支架压铸工艺模具设计CAE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