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震灾防御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震灾防御技术
震灾防御技术

高孟潭

季刊

1673-5722

zzfy2006@126.com;zzfy@seis.ac.cn

010-68530337,68573879

100045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6号

震灾防御技术/Journal Technology for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全面反映震灾防御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杂志,力求为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勘察设计部门及工程建设部门搭建一座桥梁,促进科学技术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城乡,重大工程与基础设施的地震安全水平。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二维饱和沉积盆地地震动响应非线性分析

    张彦程鹏赵瑞斌孟庆领...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积盆地对地震动具有明显的放大效应.利用ABAQUS软件及二次开发平台,编写了基于Davidenkov骨架曲线的VUMAT子程序,对饱和沉积盆地进行了非线性反应模拟.建立不同基岩面坡度的二维T型沉积盆地,输入4条不同频谱特性及幅值的近断层地震波,研究不同盆地基岩面坡度、饱和介质特性、地震波强度等因素对沉积盆地非线性反应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作用可造成饱和沉积盆地发生局部液化,地震波强度越大,液化区分布范围越广,地表处出现了永久塑性变形;地震波强度的增大导致地表土层发生液化的时间提前,且下层土的液化会减弱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导致上层地表土发生液化的时间延后;盆地内地表最不利位置随着基岩面坡度的增大逐渐向中心处移动,不同工况下速度峰值放大系数为1.18~3.33.

    Davidenkov本构模型VUMAT二维非线性分析近断层沉积盆地场地反应

    饱和复杂场地效应对大跨连续梁桥地震响应影响的研究

    程喜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沿海地区大量大跨桥梁位于饱和复杂场地,此类场地通常存在土饱和特性、起伏地形、上覆水层,其对地震波的散射效应将导致地震动空间变化,然而目前缺乏针对此类场地条件的实测地震记录.针对此问题,本文建立了适用于饱和复杂场地大跨桥梁抗震分析的多点地震动模拟方法.首先,基于边界元法求解饱和复杂场地地震动传递函数;然后采用谱表示法生成空间变化人工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最后,以五跨连续梁桥为例,开展大跨桥梁地震响应分析,研究局部场地效应、动水压力效应对大跨连续梁桥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饱和复杂场地地震动加速度峰值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特性,多点输入可导致饱和场地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放大2~3倍,进而引起墩顶位移较一致地震作用结果增大95%~110%;动水压力可引起墩顶位移、墩底内力增大34%、29%.饱和复杂场地大跨桥梁抗震分析时忽略场地条件对地震动、桥梁地震响应的影响偏于不安全.

    场地效应边界元法有限元法多点地震动连续梁桥

    新型竖缝互锁灌孔复合砌块墙体抗压及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徐笠畅李铮翔夏多田朱楚翔...
    2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竖缝互锁灌孔复合砌块墙体是一种绿色、环保且低碳的新型砌体结构,为研究其抗压性能与抗震性能,分别对墙体进行轴压试验与拟静力试验,分析灌孔方式与构造柱类型对该墙体抗压承载力、荷载分配与变形协调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不同构造柱类型对墙体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现浇构造柱与复合砌体部分强度差的减小,墙体整体变形协调能力有所提升;提出了适用于设置构造柱的新型墙体的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度较好;芯柱构造柱对墙体延性的提升效率高于现浇构造柱墙体,而现浇构造柱墙体的抗震承载力、极限位移等指标优于芯柱构造柱墙体.研发绿色、环保、低碳的新型砌体结构是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改善村镇建筑抗灾能力的有效途径,该新型墙体结构为新疆地区村镇建筑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灌孔复合砌块墙体竖缝互锁构造柱变形协调抗震性能

    地震巨灾对产业链的冲击影响风险评估

    丛鹏里曹井泉姚新强林逸...
    3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保障产业链安全稳定、具备抗灾韧性,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基于己收集整理的全球大震巨灾对产业链冲击影响资料,梳理分析地震灾害对不同行业及产业链的影响,尤其是针对地震巨灾对产业链影响的特征及要素进行研究.基于全球地震巨灾对产业链的冲击影响研究,通过量化方式给出产业链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水平及不同产业链震后恢复能力,并提出产业链地震安全保障举措建议,为研究我国产业链地震敏感性提供参考.

    产业链地震巨灾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恢复能力

    基于单体建筑数据的震后人员埋压分布快速估计方法初探

    曹颖安立强高武平张安东...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是震后开展救援工作的首要目标.当地震发生后,快速精确地估计震后人员埋压分布,为救援行动提供方向指导,是震后需要紧急开展的工作.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高精度数据开展震后人员埋压分布估计的方法.首先根据实验目的进行数据采集和整理;然后将单体建筑物按照结构类型和使用类型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细尺度人口空间化;最后依据典型建筑物易损性曲线和设定的PGA计算出建筑物破坏情况,进而实现对人员埋压位置的快速估计.本文以天津宝坻城区为研究区,选取了3种典型的震后埋压人员分布评估方法.在设定的2种地震情景下,计算结果显示人员埋压分布在数量上存在差异,但人员埋压分布区域和相对数量高值区一致,均为砖木结构,与之相对的抗震能力较强且建筑年龄较新的框架剪力墙住宅建筑发生震后人员埋压的可能性不大,本研究可为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震后人员埋压快速评估单体建筑数据精细化

    潍坊青州ML4.1地震震源区发震构造分析

    柴光斌张辉崔华伟李翠芹...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5月2日7时53分山东潍坊青州发生ML4.1地震,基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地震观测报告和山东数字化台网的波形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法对潍坊青州地震序列进行重新精定位,利用P波初动方法对其中11个ML2.0以上的地震求震源机制解.利用阻尼时空应力反演方法和MSATSI软件包反演震源区局部应力场特征.经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青州地震序列往SN向展布、倾向N.主震震源机制显示为正断,其节面I走向263°、倾角31°、滑动角-109°,节面Ⅱ走向106°、倾角61°、滑动角-78°,局部应力场最佳主压应力轴呈NWW-SEE向(-92.19°)低倾角(16.09°)挤压,最优主张应力轴呈SSE-NNW向(0.26°)近水平(8.45°)拉张.本文推断发震断层为走向EW的隐伏断裂.

    青州地震震源机制解双差重定位应力场

    2010年以来青海6.0级及以上地震灾害及其影响综述

    李鑫姚生海吕海金殷翔...
    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十多年来中国大陆强震主要围绕青藏高原内部块体边界发育,如2008年汶川8.1级地震、2010玉树7.1级地震、2021年玛多7.4级地震、2022年门源6.9级地震等.其中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块体构造复杂,变形强烈,自2010年以来6.0级及以上地震共计发生8次,占中国大陆6.0级及以上地震约22%,为地震频发区.本文基于地震现场资料、应急管理部、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等不同信息源,对2010年以来青海6.0级及以上地震灾害情况进行汇总,并对主要震例震害特征及其抗震设防特点进行分析讨论,为后续青海地区震害防御提供相关建议.

    青藏高原地震灾害抗震设防震害防御

    考虑地质条件的场地VS30经验估计模型的选用——以新疆地区为例

    米欣雪张雨婷任叶飞王宏伟...
    7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疆地区地震频发且强度较大,震害较为严重,因此对该区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很有必要.场地效应是影响危险性分析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不同;常用的表征场地条件的重要参数有VS30,但在实际工程中通常由于经济等原因,钻孔深度无法达到30m,不能直接获取真实的VS30值,因此选用合理的VS30经验估计模型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得到更准确的VS30估计值,本文共收集了新疆地区1307个工程钻孔数据,针对目前常用的5种经验模型,基于地质图信息将钻孔场地划分为6类年代单元,采用相关系数检验法分析回归模型的系数,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检验方法分析钻孔的分布特征,选取各类单元最适用的模型.结果表明,相关系数检验法在最适用模型评价方面是失效的,而通过比较对数正态分布检验下的峰度系数和偏度系数可选取出各类地质单元最适用模型.最后根据模型选取结果,计算得到全部工程钻孔的VS30值,并利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出新疆地区VS30值的分布结果,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地区VS30的潜在使用者提供有价值的辅助信息,此分析方法也可为我国其他地区VS30经验估计模型的选用提供技术思路.

    地震危险性地质年代VS30相关系数对数正态检验

    SH波斜入射下水平成层场地地震动特性研究

    陈三红张郁山郝明辉
    88-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位移场理论和传递矩阵法,建立SH波斜入射下水平成层场地非线性地震反应等效线性化求解方法,研究SH波不同角度入射下场地地表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及反应谱谱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入射角度对场地地表峰值加速度影响明显,在大多数情况下,地震波斜入射下地表峰值加速度大于垂直入射;地震波斜入射下反应谱特性变化明显,入射角度对高频段反应谱的放大效应显著,且入射角度对不同类型场地的影响周期范围不同,入射角度对Ⅲ类场地周期影响范围明显宽于Ⅱ类场地.

    SH波斜入射反应谱谱比放大效应

    考虑构件地震相关性的近海桥梁二维地震易损性分析

    任文静邱大鹏张智柳春光...
    9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加全面合理地评价我国近海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本研究开展了考虑氯离子侵蚀的简支梁桥二维地震易损性研究.以我国近海潮汐环境中某简支梁桥为例,基于IDA方法考虑了氯离子侵蚀对结构的不利影响,并模拟了桥梁的地震响应过程;选取合适的板式橡胶支座和桥墩损伤指标并得到了各自的地震易损性曲线,揭示了两构件之间地震的内在相关性,进一步基于相关性分析方法明确了两构件的相关系数,得到了桥梁结构合理的二维地震易损性曲线.结果表明,板式橡胶支座和桥墩之间的地震需求与抗震能力均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基于不同构件地震相关性的二维易损性曲线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成果可以为近海桥梁抗震设计和地震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

    近海桥梁氯离子侵蚀IDA方法构件地震相关性二维地震易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