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制造技术与机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制造技术与机床
制造技术与机床

梁玉

月刊

1005-2402

edit@mtmt.com.cn

010-64739683/79

100102

北京朝阳区东直门外望京路4号

制造技术与机床/Journal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Machine Tool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月刊,是中国机床行业及制造技术领域的专业性期刊,创刊于1951年8月。主要栏目有:国内外动态、综述、设计与研究、工艺与检测、改装与维修、管理技术、商务桥梁、企业之窗、数控专栏等。本刊是境内外厂商了解中国机械制造业市场、向用户介绍产品的好平台,欢迎广大读者或厂商踊跃订阅、投稿或刊发产品宣传广告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强亚稳β钛合金的变形损伤行为研究现状

    朱辰哲付秀丽王立群袁丕琪...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稳β钛合金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可塑性好以及优良的耐腐蚀等力学和物理学性能,已经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生物医学和石油化工等领域.为实现对新一代高强度、高塑性钛合金的研发与应用,必须明确亚稳β钛合金力学性能与其变形损伤行为之间的联系.文章分析了亚稳β钛合金在变形损伤过程中的组织演变,概述了亚稳β钛合金的各种变形行为及各变形之间的联系,总结了不同的变形行为影响下对亚稳β合金力学性能的提升;然后阐述了亚稳β钛合金在动载荷下的损伤行为及其内部的组织演变,探讨了微观损伤对合金强化与失效之间的联系,以期对新型钛合金的研发与优化提出新见解.

    亚稳β钛合金变形行为损伤行为

    基于混合策略改进的鹈鹕优化算法

    苏莹莹任曼铜
    8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鹈鹕优化算法求解精度低、稳定性不足、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文章提出一种混合策略改进的鹈鹕优化算法(IPOA).首先,为了增强种群的随机性和多样性,扩大种群的搜索范围,引入反向折射学习机制;其次,利用正余弦算法和鹈鹕算法融合,改进鹈鹕搜索猎物的方式,增强算法的局部搜索与全局搜索能力;然后,采用Levy飞行机制对鹈鹕位置进行更新,从而提高算法的搜索能力以寻找最优值;最后,引入自适应t分布变异算子,使用算法的迭代次数作为t分布的自由度参数来增强鹈鹕种群的多样性,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通过 12 个标准测试函数对改进算法与海鸥优化算法、黑猩猩优化算法、鲸鱼优化算法、蛇群优化算法和基本鹈鹕优化算法进行测试比较,结果表明,IPOA具有更好的收敛速度和稳定性.最后将改进鹈鹕算法应用于压力容器设计优化问题,进一步证实改进后的算法具有较好的求解性能.

    鹈鹕优化算法折射反向学习Levy飞行正余弦算法t分布变异

    基于逆向工程的小型钻床立柱结构优化

    汪栋成王宇刘淑莲陈岁繁...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柱的结构性能是机床工作稳定的关键.为了满足在减轻立柱质量的同时提高其动静态特性,文章从机床结构模型获取出发,通过三维扫描采集机床零部件点云数据,然后利用逆向建模技术将其转换为实体模型,再使用有限元仿真求解立柱的关键性指标并完成优化.在模型获取方面,使用 2D分析比较立柱实体外轮廓与点云数据偏差,测得整体平均偏差为-0.050 9 mm,满足试验需求.在结构优化方面,采用多目标拓扑优化快速确定立柱结构整体布局,进一步使用尺寸优化减少总变形增大对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实现在总变形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立柱1 阶固有频率有效提高 16%,质量减轻 5.3%.该方法将逆向工程和有限元仿真集成运用,为有限元分析提供了逆向获取的模型参数,增加了结构优化的工程可靠性,为产品改进和再设计提供新思路,加快了新产品开发效率,节约了设计和制造成本.

    三维扫描有限元仿真结构优化

    航天锥形件半自动化电磁铆枪研制及试验验证

    党成龙张铭豪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航天锥形筒状结构件典型的铆接特点,文章提出了用半自动化电磁铆接技术实现其高质量、长寿命连接的方案;设计了包括轴线调整机构、缓冲机构、导向机构和刹车机构的半自动化电磁铆枪系统;完成了电磁铆接后坐力测算试验,分析了电磁铆接后坐力特征,得到1 000 V电压下电磁铆接后坐力动量略小于 30 N·s,可为电磁铆接缓冲机构精准设计提供支撑;完成了气动铆枪和电磁铆枪铆接强度对比试验,验证了半自动化电磁铆枪解决航天锥形件高质量、长寿命连接难题的可行性.

    电磁铆接锥形筒结构设计后坐力强度试验

    纳米SiC颗粒对镁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性能影响研究

    高辉张楷林渊浩雷丹...
    108-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AZ31 镁合金焊接接头的综合性能,文章分别研究了无纳米SiC-1 道次、添加纳米SiC-1道次和SiC-4 道次的搅拌摩擦焊焊接接头,通过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仪和拉伸试验机分析了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利用电化学工作站研究了接头的腐蚀行为,采用扫描电镜、EDS和XRD分析了接头的腐蚀形貌、元素成分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搅拌摩擦焊焊接接头成形良好、无缺陷;接头焊核区组织为均匀的等轴状晶粒,焊接道次的增加可有效改善SiC颗粒的分布情况,异质形核位点的存在起到了晶粒细化的作用,提高了接头的力学性能;在3.5%NaCl溶液腐蚀试验中,含SiC颗粒的接头耐腐蚀性能提升,其中SiC-4 道次的接头耐腐蚀性能最佳.

    纳米SiC搅拌摩擦焊微观组织力学性能电化学腐蚀

    基于NewSpilad的高速电主轴静动态特性分析与研究

    戴玉红侯亚茹任慧玲朱晓峰...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通过NewSpilad软件对电主轴进行静态和模态分析,探究轴承预紧力和主轴悬伸量对主轴刚度及固有频率影响.结果表明:调整轴承的预紧力对主轴径向刚度影响很小,变化量在20%以下;轴向刚度影响较大,变化量在 50%以上;对主轴的固有频率影响较小,最大变化量为 24%;增加悬伸量对主轴轴向刚度影响较小,变化量在 5%以下;对径向刚度影响较大,变化量在 13%左右;一阶固有频率有提升趋势.并通过主轴静动态特性测试试验验证,对比发现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误差在 10%以下.该研究结果为主轴静动态特性分析提供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升了主轴设计开发能力.

    电主轴静态特性动态特性轴承预紧力主轴悬伸量

    卧式加工中心转台回转夹具定位销连线的数学建模及实例应用研究分析

    李生斌陈帅宋伟王鹏...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卧式加工中心转台回转夹具的典型结构是通过在卧式加工中心工作台上配置转台、尾座和夹具体,进而构成摇篮式转台,该种方式可以使加工工序集中化,进一步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在基于摇篮式转台回转夹具构成型式分析的基础上,以定位销连线为研究对象,通过讨论定位销连线与转台回转轴线及机床坐标系三者之间平行关系的几种情况,进而建立数学模型,并通过实例的方式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卧式加工中心转台回转夹具定位销连线转台回转轴线机床坐标系

    面向回流焊工艺过程质量控制的温度场仿真技术研究

    侯文静何非胡子翔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回流焊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回流焊温度场仿真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热对流和热辐射的影响,以单温区炉腔作为回流炉,PCB组件作为被焊物体,借助Ansys Icepak软件模拟回流焊接过程,并搭建炉温测试平台用于监控PCB组件温度曲线,以分析其焊接质量.结果表明,仿真模型成功模拟了工艺参数组A~C的回流温度分布.仿真与实测温度曲线吻合较好,其中工艺参数组A实现了更高的焊接质量.文章提出的创新方法能够顺利实现回流焊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得到合理的回流温度曲线,为优化回流焊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快速调整工艺参数以提高焊接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该方法也可为其他类似工艺的温度场控制提供参考.

    回流焊PCB组件对流换热系数回流温度曲线

    GH4169铣削残余应力研究及工艺参数优化

    李锋陈振赵德中李文科...
    134-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GH4169 材料在航空、航天热端部件的制造中应用较多,为了改善GH4169 材料的工件疲劳寿命、提高加工效率,文章设计了GH4169 铣削工艺参数与工件表面残余应力之间的正交试验.通过试验,建立了铣削参数与铣削表面残余应力之间的经验公式,分析了铣削参数对铣削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规律.另外,应用遗传算法,以铣削表面残余应力、材料切除率的期望值为优化目标,对铣削参数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切削速度对X、Y向残余应力的影响是最主要的,每齿进给量对于X向残余应力的影响次之,对于Y向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小;切削深度对于X向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小,对于Y向残余应力的影响次之;较小的切削速度和较大的每齿进给量有利于获得期望的表面残余应力,切削深度的变化对残余应力的影响较小;优化的铣削参数组合为:vc=26.64 m/min,ap=0.45 mm,fz=0.10 mm/z,ae= 0.25 mm,可以降低GH4169 材料表面残余拉应力,提高切削效率,为GH4169 零件铣削参数的选取提供依据.

    GH4169铣削残余应力工艺参数优化

    铜电解阴极钛板碳化硅悬浮液超声波协同清洗研究

    蒋培民吴张永朱启晨蒋佳骏...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铜电解阴极钛板作为铜电解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面质量对电解质量和效率及钛板本身使用寿命有显著影响.针对此问题,采用碳化硅悬浮液超声波协同清洗技术对钛板进行简单、高效、环保的表面处理.通过铝箔腐蚀法探究了最佳清洗参数,分析了清洗过程中的协同效应及其作用机理.通过SEM+EDS和接触角测量仪对钛板表面清洁度、微观形貌和湿润性进行表征和评价.结果表明:距离换能器 78 mm、碳化硅颗粒质量分数为 0.05%,粒径为 70 nm、pH值为中性、温度为 55℃时清洗效果最佳;碳化硅悬浮液作为清洗介质,其协同效应可以明显提高清洗效率,改善钛板表面质量;清洗前后的对比表明,协同清洗能够有效地去除钛板表面的污染物,提高表面洁净度和湿润性,恢复钛板表面微观形貌及金属光泽.研究为优化钛板清洗工艺提供参考依据.

    铜电解阴极钛板超声波清洗铝箔腐蚀法协同效应表面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