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种子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种子科技
种子科技

姚庆儒

月刊

1005-2690

zzkjbjb@126.com和zzkjbjb@yahoo.com.cn

0351-7032916,7023241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街35号

种子科技/Journal Seed Science &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种子协会和山西省种子协会联合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种子方面的技术性刊物。本刊理论与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和信息性于一身,主要刊登种子管理、新品种的引种、区试、审定和良种的繁育、加工贮藏、检验、经营等方面的内容,辟有问题探讨、大家谈、学法用法、工作交流、风流人物、专题综述、他山之石、实验研究、适用技术、成果开发、知识讲座、良种良法、品种介绍等栏目,实为广大种子管理者、生产者、经营者及使用者、选育者挥毫耕耘的园地,获取信息的窗口,释难解疑的良师,开拓进取的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A组区试试验结果分析

    岑健枝唐光顺刘珍珍陈光能...
    1-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适宜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黔西南州)种植的玉米新品种,根据2023年西南春玉米中高海拔A组区域试验在黔西南州兴义市木贾试点的试验结果,对参试的13个玉米品种(含对照)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穗部特征、产量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真玉8号、绵单998、西南玉99、绵单168、奥星799、足玉610 6个品种综合性状好、增产显著,适宜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及周边区域推广种植.

    黔西南州区玉米品种区域试验

    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防控药剂筛选试验

    罗成华
    4-6,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将乐县杂交水稻制种面积不断扩大,稻粒黑粉病的严重发生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构成了巨大威胁.通过筛选6种杀菌剂进行田间防控试验,结果显示,200 g/L氟酰羟·苯甲唑表现出色,相对防效高达85.42%,显著优于其他药剂,并且能够提升水稻产量18.32%.建议在将乐县及周边类似生态区的杂交水稻制种中推广应用200 g/L氟酰羟·苯甲唑,以实现对稻粒黑粉病的有效控制.通过试验可知,该药剂不仅能有效控制病害,还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供了一种高效、环保的病害管理方案,对于将乐县及其他类似产区的水稻制种生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防控药剂

    不同栽培模式对红花檵木土壤状况和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坤徐桐汪鹏李晓叶...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红花檵木土壤状况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以红花檵木为研究对象,设置露地栽培(CK)、覆膜栽培(F)、容器栽培(P)3种栽培模式,测量0~40 cm 土壤状况(物理性质和养分指标)和生长指标,进行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判断不同栽培方式对红花檵木土壤状况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栽培模式间土壤状况和生长指标差异较大,处理组P和F的土壤和生长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CK,其中处理组P 土壤状况改善幅度较大,即体积质量减少了 13.67%,含水率提高了 77.47%,孔隙度增加了 15.17%,碱解氮增加了 40.11%,速效磷增加了 39.71%,速效钾增加了 3.73%,生长指标和土壤状况隶属函数分析均为最佳.3种栽培模式的土壤状况隶属函数分析排名与生长指标相一致,且与实际观赏性状相符.可以得出,土壤状况与生长指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处理组F和P均能改善土壤状况,且红花檵木的生长指标和观赏性状也得到优化.其中,处理组P对土壤状况改善最大,生长指标和观赏性状最优,推荐容器栽培为红花檵木的主要栽培模式.

    园林植物红花檵木栽培模式土壤状况生长指标

    7个澳洲坚果品种幼树生长适应性评价与分析

    卢振亚韩树全罗立娜魏鹏程...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澳洲坚果在贵州的生长表现,以引进的7个澳洲坚果品种为试材,对其幼树期生长性状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定植3年间7个澳洲坚果品种的株高、横向冠幅、竖向冠幅、地径平均年增长量分别为68.9cm、36.79 cm、38.33 cm、14.11mm.定植第3年,7个澳洲坚果品种株高为210~280 cm、地径为33.81~43.09 mm、横向冠幅为93~162 cm、竖向冠幅为93~162.5 cm,生长量接近广东和云南产区.7个品种定植后第3年的增长量及增长率与第2年相比,株高、地径的平均增长量和平均增长率都有所降低,第3年地径的平均增长率不及第2年增长率的1/3;7个品种的横向冠幅、竖向冠幅的平均增长量增加,而平均增长率却有所降低.定植3年间7个品种表现差异显著(P<0.05),南亚3号、南亚1号、O.C、H2在株高、地径、冠幅以及增长量方面整体表现比较高,说明定植后恢复较快,幼树期生长速度快,南亚3号、南亚1号两个新品种在贵州表现优异.

    澳洲坚果地径冠幅

    不同施肥方式对鲜食玉米产量的影响

    彭秀全赵路欢彭秀婷
    18-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探究提高鲜食玉米产量的最佳施肥方式,以农科糯336为试验材料,分析了不同施肥方式对鲜食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复合肥可以优化鲜食玉米农艺性状、提高玉米产量,使用单施复合肥处理方式时鲜食玉米的穗长、秃顶尖、行粒数、鲜果质量、鲜出籽率表现最佳,鲜果产量可达11 120.10kg/hm2.使用商品有机肥+复合肥处理方式时鲜食玉米的穗粗、穗行数表现最佳.因此,在种植鲜食玉米时,推荐选择单施复合肥或商品有机肥+复合肥,以有效提高鲜食玉米产量.

    鲜食玉米施肥方式玉米产量

    安龙县机直播水稻不同拌种剂对比试验分析

    谢大菊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安龙县开展拌种剂效果对比试验,旨在评估不同拌种剂对机直播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比草根拌土剂与其他几种常用拌种剂的效果,结果显示,使用各拌种剂在水稻发芽率、苗期生长、穗数、千粒质量和总产量等方面表现出显著差异.草根拌土剂在提高发芽率和增强苗期生长方面表现突出,但在产量提升上不及其他化学拌种剂.综合分析发现,草根拌土剂作为一种环保型拌种剂,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但需结合其他措施以优化产量,为水稻生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安龙县水稻拌种剂

    基于GGE和BLUP双标图的南方花生品种联合试验研究

    谭家壮冯恩友吴小丽宋昌艺...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准确评价花生品种育种适应性、稳产性和丰产性,提高育种质量和效率,基于GGE和BLUP双标图AMMI模型,对2021-2022年中国南方片花生区域花生品种联合试验中5个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试验及评价分析.基于线性回归方差基因环境互作分析法,将AMMI模型用于南方花生品种联合试验互作效应分析和品种评价中.试验结果表明,莆花54号稳定性好,产量最高;汕油黑2号、桂花69号、湛油104号稳定性差,产量次之.综合评价认为,稳产、高产型品种为莆花54号,较稳产高产型为桂花69号、湛油104号,不稳定低产型为汕油黑2号.在选育推广过程中,要结合稳定、丰产和适应性分析,体现花生品种互作效应,并把机械化推广、适应性强、稳产、高产、优质作为培育南方花生新品种主要目标.通过田间试验,客观评价和鉴定了花生新品种稳产性、丰产性、适应性等特性与综合性状,为新品种推广、增产提供科学依据.

    线性回归方差分析AMMI模型南方花生品种联合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药效研究

    朱春梅毛佳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不同药剂在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药效,选取40%吡唑·王铜悬浮剂、铜锌肥可湿性粉剂、84%王铜水分散粒剂、20%噻唑锌悬浮剂(碧生)、20%噻菌铜悬浮剂等不同药剂进行大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药效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选取的药剂当中,在第2次施药7d后,40%吡唑·王铜悬浮剂900 g/hm2(T2)处理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最高,达到了 68.33%,与其他用药处理防效相比达显著性差异(P<0.05).淮安市淮阴区水稻种植中每隔7 d喷施1次40%吡唑·王铜悬浮剂,持续2次,防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药效良好,而且可以增加水稻产量,建议推广及应用.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试验

    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抗冷性的影响

    高翔菲
    31-3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低温冷害是限制玉米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京科糯(市售)品种为材料,分别测定了室温25 ℃和低温4℃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细胞膜的通透性相对电导率、伤害率,旨在探究低温胁迫对玉米幼苗抗冷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4 ℃低温胁迫下,玉米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相对电导率和伤害率显著增加.综合分析表明,低温胁迫会对玉米幼苗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玉米幼苗抗冷性的生理机制,从而为培育抗冷性强的新品种提供参考.

    低温胁迫玉米幼苗叶绿素含量细胞膜的通透性相对电导率

    玉米栽培中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吕新花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保证其产量稳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玉米种植过程中,存在着化肥利用率低、水资源浪费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套适用于玉米生产的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为探究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在玉米栽培中的应用效果,实现节水、施肥,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种植效率,开展了多种施肥方式应用效果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应用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可改良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如株高、叶面积、穗长、穗直径、穗行数和行粒数,实现减施增效、节约资源的目的.

    玉米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