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能源与环保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能源与环保
能源与环保

王春林

月刊

1003-0506

zzmttg@163.com

0371-67575989

450001

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枫杨街17号

能源与环保/Journal China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州煤炭》重点刊登介绍煤炭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经验、新产品的文章和信息,兼容经营管理。面向煤炭系统和相关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技术工人和大专院校师生。本刊为双月刊,彩色封面,国际标准大16开本,112页,月下旬出版,自办发行。每期定价10元,全年6期60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榆神矿区浅埋煤层矩形巷道围岩应力应变场及支护参数研究

    王锐丁维波任建超程磊...
    260-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榆神矿区所辖煤矿井下巷道支护参数的优化,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工作面端头割煤速度、改善回采两巷围岩应力状态、降低支护成本并且提高掘进时效,为煤炭资源的绿色、安全和高效回采提供保障.针对榆神矿区陕北侏罗纪煤田较有普适性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参数,采用复变函数理论对矩形中等断面巷道围岩应力—应变场分布情况进行求解,选择FLAC3D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拟合,根据解析结果在原有支护参数的基础上提出优化,认为增加0.2 m顶板锚杆间距、减少锚杆数量,并将顶板锚索由6.5 m延长至7.0 m的巷道支护方案,可在不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同时提高掘进进尺,并为智能快掘4.0装备设计打下理论基础.

    浅埋煤层中等断面巷道复变函数理论数值模拟Fish语言

    复杂软岩条件下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创新回撤方法

    赵志志李耀学王志华虎文广...
    268-272,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清水营煤矿110206综采工作面顶底板为泥岩和砂质泥岩的复合特性,以及工作面煤层较软和顶板淋水等特点,在工作面收尾期间支护方式及设备回收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工作面收尾、设备回撤通道及工作面上下口支护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复杂软岩条件主动锚索梁支护+锚索桁架加强支护+锚索注浆全长锚固+工作面出口反底拱联合支护方案.通过现场实施表明,这种支护方式在工作面回撤期间能较好地控制回收通道及工作面上下口的顶板及底板发生下沉及底鼓现象.针对液压支架回撤情况,设计了一种专用模块化钢板,首尾相接铺设在回撤通道软弱底板上,将支架拉移至钢板上,采用绞车将支架拖运至工作面上口,用单轨吊回收.掘进面扇形带采用掩护支架支护顶板,待抽支架采用自拉自的方式,抽出时利用掩护支架的护帮板作为其防倒装置,实现了抽架及调向不用绞车,同时也减少了作业人员,实现了安全高效回撤.110206综采工作面采用这种回撤模式,安全高效地完成了设备回撤工作,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为复杂软岩及类似条件下工作面液压支架回撤提供了一种创新回撤方法.

    复杂软岩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回撤方法

    隔水关键层下不同开采尺寸对覆岩移动规律的影响研究

    刘英锋
    273-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导水裂隙带的高度是煤矿在"三下"开采时最关注的因素之一,为了探究隔水关键层下同开采尺寸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之间的联系,以邵寨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变形分析法确定工作面上覆导水裂隙带发育的影响因素,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邵寨煤矿2号煤层开采时不同长度下工作面回采后的覆岩垮落形态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2号煤层上覆厚65 m及112 m的隔水关键层为该煤层的导水裂隙带发育的抑制层,其都由中间一层较坚硬岩层作骨架,上下覆盖各一层软弱岩层而组成.导水裂隙带发育至抑制层时,抑制层抑制了导水裂隙带的纵向扩展,转而倾向于横向扩展,同时增加覆岩的垮落角,当垮落岩体范围超过抑制层的极限跨距时导水裂隙带便会倾向于向上发育扩展;不同切眼长度的工作面其覆岩的跨落仅发生在工作面开采空间范围内,对两侧60 m范围内的覆岩无明显影响;影响整体覆岩运移规律的因素主要为工作面的推进,而当工作面切眼长度小于180 m时,上覆岩层移动主要表现在延安组的垮落,而当切眼长度增加至220 m时,安定组岩层开始随工作面推进加速下沉,但并未完全垮落,切眼长度增加至300 m时,安定组及洛河组在工作面后方120 m处就已经完全垮落.研究结果可以指导矿井在保护隔水层的条件下,合理的设计工作面切眼长度,对于矿井水害防治有一定借鉴作用.

    导水裂隙带变形分析法隔水关键层数值模拟

    全煤开拓大巷煤柱宽度优化模拟研究

    温慧娄杰张迎春张燕斌...
    281-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煤层开拓大巷进行煤柱宽度优化研究,分析变采动应力、变煤柱宽度下大巷稳定性(应力、变形和塑性区).结果表明,煤柱宽度小于30 m、采动应力系数≥3.0时,开拓大巷铅直应力远高于煤柱宽度40 m时.相同采动应力系数下,大巷顶板及两帮位移均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且采动应力系数越大减小量越大.采动应力系数≤2.5时,各煤柱宽度下大巷的顶板及两帮位移变化不大;采动应力系数>2.5时,大巷顶板及两帮位移在煤柱宽度40 m以后变化较小,即大巷间煤柱宽度40 m时相互影响较小.采动应力系数≤1.5时,围岩体的塑性区均处于锚杆锚索支护范围内;采动应力系数≥2.5时,塑性区超过锚杆锚索支护区域(变形量≥120 mm,塑性区分布形态呈"蝶形").

    全煤开拓大巷采动应力煤柱宽度优化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