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轻工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轻工学报
郑州轻工业学院
轻工学报

郑州轻工业学院

张福平

双月刊

2095-476X

xuebao@zzuli.edu.cn

0371-63556285;63356929

450002

河南省郑州市东风路5号郑州轻工学院学报编辑部

轻工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Natural Science Edi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类期刊,由郑州轻工业学院主办,是设在美国的国际刊名代码中心(CODEN)正式确认代码(CODEN ZWIXEQ)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科技部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固定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固定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固定收录期刊、中文科学技术期刊数据库固定收录期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数字化期刊群固定收录期刊,并与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4家高等学校建立了科技期刊合作的关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K-means聚类及模糊判别的卷烟包灰性能综合评价方法

    楚文娟郭丽霞程东旭王红霞...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卷烟包灰性能的综合评价和评价结果具象化,以49个卷烟的灰色、裂口率、缩灰率、碳线宽度、碳线整齐度测定结果为原始变量,先运用K-means聚类、模糊判别法将原始变量转换为具象化的得分数据,再运用Critic赋权法赋予各项指标权重,建立了一种卷烟包灰性能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将原始变量转换成区间为60~100、平均值在80左右的得分,可使评价结果具象化且更加符合认知习惯;5项指标的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裂口率(0。27)>缩灰率(0。25)>灰色(0。18)>碳线整齐度(0。16)>碳线宽度(0。14);卷烟包灰性能可划分为优、良、差三档,各档得分区间依次为(85,100]、[75,85]、[60,75);不同档次代表性卷烟的灰柱视觉效果对比结果证明,综合得分可客观反映卷烟包灰性能的优劣。

    卷烟包灰性能K-means聚类模糊判别Critic赋权法

    基于机器视觉的加热卷烟烟支端部质量检测系统设计

    卢晓波徐海朱俊召张宇...
    101-107,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加热卷烟烟支端部常见质量缺陷(烟支变形、空头、空松等)难以进行在线检测的问题,基于机器视觉检测技术设计了一种加热卷烟烟支端部质量检测系统。该系统利用高速计数卡、工业相机、爆闪控制器等硬件完成图像采集,在工控机中先使用Canny算法进行烟支轮廓检测识别,而后分别基于轮廓半径均值和标准差判定烟支变形、基于全局阈值二值化识别烟支空头、基于局部自适应二值化识别烟支空松,根据识别结果对烟支变形、空头、空松的端部缺陷进行在线剔除。对该系统所使用的二值化算法的性能及系统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与OTSU、Bernsen、Niblack等方法相比,全局阈值二值化在空头检测上具有最高的准确率(99。8%),自适应二值化在空松检测上具有最高的准确率(99。0%);该系统对加热卷烟烟支端部变形、空头及空松等缺陷的检测准确率≥99%,并在计算时间上有明显优势,适应于生产线高速运行要求,可为提升加热卷烟烟支端部质量及生产过程控制提供参考。

    加热卷烟机器视觉烟支端部质量Canny算法二值化算法

    高发射率发热针对加热卷烟温度及气溶胶释放的影响

    陈昆黄福利吴承澄谢一飞...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辐射传热对中心加热卷烟温度分布和气溶胶释放的影响,在不锈钢外壳发热针表面涂覆硅氧烷涂层制备辐射传热型发热针,测定两种发热针的发射率,对两种发热针加热时烟支的温度场和实际温度进行模拟和测量,同时检测和分析加热过程中烟支的气溶胶释放情况。结果表明:硅氧烷涂层发热针和不锈钢外壳发热针的发射率分别为90%和10%;采用相同温度曲线加热200 s后,与不锈钢外壳发热针相比,硅氧烷涂层发热针加热的烟支内部平均温度更高(154。1℃),且与加热元件的温差更小,温度分布更均匀;使用硅氧烷涂层发热针加热时,烟支气溶胶中总粒相物、烟碱和甘油释放量比不锈钢外壳发热针加热时分别提升了42。8%、17。6%和44。5%。综上,辐射传热型高发射率发热针对提高中心加热卷烟的加热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相关研究数据可为加热卷烟器具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

    高发射率发热针加热卷烟温度气溶胶

    基于烟芯段和滤嘴段耦合的加热卷烟烟气关键成分释放模型构建

    黄朵朵王乐雷萍孙志伟...
    116-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加热卷烟抽吸过程中的传质机理,通过构建加热卷烟烟气关键成分的烟芯段释放动力学模型和滤嘴段逐口截留模型,建立加热卷烟中丙二醇、丙三醇和烟碱的传质模型,并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对烟支逐口抽吸过程中烟芯段和滤嘴段丙二醇、丙三醇、烟碱的剩余量及浓度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加热卷烟逐口抽吸过程中烟芯段丙二醇、丙三醇、烟碱剩余量与实验值较为吻合,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反映加热卷烟3种关键成分的释放机理;烟气丙二醇、丙三醇、烟碱逐口释放量与实验值较为吻合,建立的截留模型可较好地反映逐口抽吸过程中滤嘴段对烟气3种关键成分的截留机理;抽吸时烟芯段外壁较加热片附近固相物质传质效率低;随着抽吸口数的增加,烟气中丙二醇、丙三醇、烟碱的质量浓度在烟芯和滤嘴段呈动态变化,其中滤嘴段的质量浓度先升后降,烟芯段的质量浓度则从第2口开始减少;单口抽吸过程中,烟芯段和滤嘴段烟气丙二醇、丙三醇、烟碱的质量浓度随着气流速度的变化而发生动态变化。

    加热卷烟关键成分传质模型截留模型数值模拟

    《轻工学报》第39卷(2024年)总目次

    后插1-后插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