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枣庄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枣庄学院学报
枣庄学院学报

胡小林

双月刊

1004-7077

xyxb@uzz.edu.cn

0632-3786743

277160

山东省枣庄市北安路1号

枣庄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aozhuang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栏目:影视评论、运河文化研究、墨学研究、改革开放30年专题研究、鲁南文史、煤化工研究等栏目刊发的论文都在学术界引起过较大的反响,受到好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额尔古纳河右岸》:想象一个部落女性的难度

    胡少卿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迟子建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从女性角度讲述的鄂温克人民族志,以女性为中心,翻转了男性视角小说中的许多设置,构造了一个女性乌托邦.从深层次看,这部小说并未挑战男权社会的意识形态.小说人物形象模糊、机械,真实感不足;从写作技术角度看,这是因为独白的叙述方式挤压了辩论的可能性,纵容了作者单一理念的实施,而作者对鄂温克生活经验的隔膜,则导致了粗线条概述、无意义重复、素材拼贴等弊端.

    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部落女性

    创伤记忆、家庭空间、自我救赎——论蒋韵《你好,安娜》的女性书写

    刘军茹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你好,安娜》是女作家蒋韵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聚焦创伤记忆中的幻与真,城市家庭空间中的怕与爱,呈现了女性成长中的孤独和恐惧、倔强和真诚,以及自我救赎中的罪与罚,并尽可能地通向真相和良善,构造一个回声碰撞的生命与历史的记忆空间.蒋韵的女性书写,不是1980年代的女性启蒙叙事,也不是1990年代的身体狂欢式的性别叙事,而是首先对自己的接纳和承认、承认自身的有限性和不完美,从而与他者同情共感、共存共在.由此,小说开拓了中国当代文学女性书写的新路径.

    蒋韵《你好,安娜》记忆空间救赎女性书写

    《女秘书》:叙事技术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分析

    宋尚诗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薛忆沩的短篇小说《女秘书》中的女秘书形象带有浓重的失落感和孤独感,丧失掉很多亲密关系,她在城市的生活是动荡的,沉默着抵抗自动化的人生命运,对既定宿命有着决绝的逃离.而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形象,依赖于三种叙事技术的操作:1.作者采用了不断穿插、闪回的叙事时间结构来营造一种宿命感;2.对"自由间接引语的弃用"从而营造出女秘书的疏离感;3.减少对话,以避免"降格的语言"的出现,让女秘书的审美形象显得纯净安静.正是这些叙事技术的运用影响了女性形象的塑造.

    薛忆沩《女秘书》叙事时间间接引语叙事技术

    《又见桃花开》:高原女性的精神成长及其困境

    苏文韬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又见桃花开》通过叙述云南红土高原女性"桃花"在经历几次失败的爱情之后毅然走出男女之间的爱情困境,带领"李秀彩"等众多在贫穷的彝寨不断挣扎着的彝族女性走出大山成功创业的励志故事.展现了云南当代女性不畏艰险,努力为自己争取女性权利,反抗男性霸权的坚韧、勇敢与担当精神.作家笔下的"桃花"虽毅然走出了男女两性的性别藩篱,但她出走后的路途却依旧道阻且艰,但这一形象却依然是当代云南红土高原女性不断与自身命运和男权社会抗争的典型代表.

    又见桃花开高原女性精神成长成长困境

    《天瓢》:在美的羽翼下超越仇恨

    张燕婷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程采芹是曹文轩在小说《天瓢》中塑造的女性形象,这部小说讲述了油麻地男性之间的仇恨与权势之争,唯独程采芹这位女性身上始终散发出一种人性的光辉,表现了作家的爱与美的理想主义情怀.不过由于程采芹身上承载的理想化的情感,使她这一形象不够饱满而丰富,同时男性视角下的程采芹始终被边缘化,成为男性世界中的"他者".但这一形象仍然传达出"爱比恨更加伟大"的价值理念.

    《天瓢》程采芹女性形象理想主义

    "扶贫"系列平面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及认知理据

    王亚聪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主要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和识解理论探究"扶贫"系列平面公益广告中多模态隐喻的意义建构及认知理据.研究发现,这组对国家扶贫进行宣传的平面公益广告主要基于"扶贫是登山旅行""扶贫是登梯旅行""扶贫是种植果树"和"扶贫是砍断接力棒"的概念结构来建构和充实多模态隐喻的意义,突显了"扶贫正在进行之中,需要干部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之意.此外,源域所蕴含的客观时间相对较长,也传递了"扶贫是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的隐喻意义.

    概念隐喻识解扶贫意义建构认知理据

    程度补语"很"的历时发展及跨语言考察

    徐玮琳
    4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程度副词"很"的补语用法始于明代,清代以后使用频率逐渐增加.程度补语"很"的产生一方面是语义虚化的结果,另一方面受到语用和认知的影响,体现了焦点居后原则和情感域到程度域的转化.现代汉语方言中,形式上,组合式程度补语"得很"比粘合式程度补语"很"更具优势;意义上,有些方言中粘合式程度补语比组合式程度补语所表达的程度更高,相当于"太""厉害".跨语言考察中,粘合式程度补语比组合式程度补语更具优势,独龙语、哈尼语、彝语、藏语有补语居于述语之前的用法,说明补语位置的选择和基本语序有关,SVO结构的语言倾向于选择补语居后的表达,SOV的语言可以选择状语居前的表达.

    "很"历时发展共时分布语用目的认知阐释跨语言

    《天香》:爱在流动中实现的个体建构与深层觉知

    孙凡迪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文彬长篇小说《天香》从探寻自我与爱的本质出发,紧扣"爱"这个宏大又具象的命题,讲述了几对性格习惯和成长环境相差很大的年轻人,在自我成长路上对自体、对生命、对爱情的认知迭代和行为修复.从以"占有"为最终目的爱,进化为一种彼此连接中的"存在",这种更高尚的生命状态继而让爱在自我与自由中流动,完成了个体的建构、再探寻到深层觉知.爱着彼此但不能实现形式上结合的人,自体生命的实质都完成了升华与关系真正的交融.

    存在占有探寻流动

    跨文化传播语境下儿童绘本翻译实践创新研究

    杨卉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文化传播语境下,各种语言或者非语言因素共同创设了丰富的语言环境.儿童绘本作为一种语言载体,经过英译汉、汉译英等多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转换实践过程,基于国际和国内政治文化等宏观环境、我国宏观政策保证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价值,彰显出跨文化语境下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尤其是绘本汉译英实践对于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意义.据此分析现阶段我国儿童绘本汉译英在相关主体认识、专业度、理论和营销策略等方面面临的问题成为创新突破口,以提出更新翻译视角、提升主体素养、强化理论指导,以及实施品牌战略等针对性策略为目标.

    跨文化传播儿童绘本翻译汉译英

    《庄子》仙话辨析

    郭润佳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庄子》中不仅包含具有神话意味的文本,还包含具有仙话意味的文本.《庄子》的境界不同于仙话的境界,讲述仙话并非《庄子》的目的.《庄子》内、外篇中的仙话属于阐释哲学观点的手段,符合庄子思想;《庄子》杂篇中的仙话则多是脱离庄子思想的,更具有仙话意义,其思想不符合庄子的主张,可能是庄子后学对庄子思想不同的阐释.

    《庄子》神话仙话庄子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