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州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州学刊
中州学刊

喻新安

月刊

1003-0751

zzxk1979@126.com

0371-63836785,63936507

450002

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路50号中州学刊杂志社

中州学刊/Journal 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州学刊》创刊于1979年,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学术期刊(双月刊,逢单月10日出版)。《中州学刊》系国际学术交流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社科类优秀期刊、一级期刊、河南省二十佳期刊。发行范围遍及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远及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地。《中州学刊》以“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提倡原创、打造精品”为办刊理念,广集百家睿智,编发精品力作,弘扬中原文化,关注学术前沿,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中州学刊》立足中原,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注意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刊载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州学刊》主要刊登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等学科学术论文。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当代政治”、“理论经济学新探”、“农村经济”、“经济学比较研究”、“社会问题研究”、“法学研究”、“伦理学研究”、“易经、道家研究”、“宋明理学研究”、“冯友兰研究”、“宋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先秦文学研究”、“唐宋文学研究”、“文艺研究”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建设:实践价值、内在张力与发展路径

    陈家刚吴悠
    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治理是全部政治生活的基础,其核心是基层民主。建设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是在基层社会落实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具体路径,有助于完善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推动人民当家做主制度体系的"接地气"发展,促进基层直接民主与基层治理相互贯通,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和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需要关注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建设面临的内在张力,即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下规范性的民主目标与民主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制度规范与实践运作之间存在的脱节现象,主体功能与程序设计存在需要磨合的环节。构建完善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重点在于解决基层民主的制度结构环节不完整、覆盖不全面、关系不顺畅的问题,解决基层民主的理想与现实、原则与制度、稳定与发展之间的张力问题,解决基层民主的观念认知、制度意识和能力提升的实践性问题。走民主和法治之路,直面现代化发展逻辑诱发的基层问题,坚持以人为目的本身,提升基层民主制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将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基层治理民主政治基层直接民主体系现代化

    强化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实践探索及优化路径

    王同昌
    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强化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由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乡村实践、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使命、严格贯彻落实党内法规、履行党建责任制等多重因素决定的。各地为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行了积极探索,主要包括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党员户挂牌、党员联系农户,分类管理等。当前农村党员发挥模范作用还存在不少困境,主要体现为党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理解与评价不够精准,部分党员先进性纯洁性弱化,有的党员权利与义务失衡。强化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着力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加大在青年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回引青年党员,试行荣誉党员制度;要准确理解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三种情形,坚持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相结合;要做好农村基层党务公开工作,教育党员正确处理党员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加大对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激励表彰,激发党员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先进性纯洁性党员义务党员权利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胡海峰
    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金融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动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服务实体经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统筹发展与安全、赢得大国博弈主动权的迫切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必须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持续增强金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

    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强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

    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提升的多维度分析与实践路径探讨

    王淑英付宇
    29-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关乎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有助于提升国家竞争力、区域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当前,我国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还存在技术、中介服务与管理人才缺乏,财政投入分布不均以及基础设施配置不足,管理机制和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人才、基础设施、财政投入、企业规模、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是促进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柱因素。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遵循三种路径,分别是全维度驱动型、技术人才+环境驱动型、基础设施+财政投入支撑型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打造高新区科技成果高水平转化新生态,要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突出高新区差异化优势,优化人才管理机制,构建贯穿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的服务保障体系,推动政产学研融合。

    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政产学研合作多维度联动

    新粮食安全观下粮食产业支持政策的演化特征与优化构想

    罗光强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粮食安全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价值观,确保国家粮食产业安全是新粮食安全观的核心要义、理论意涵和实践方法。新粮食安全观导向下粮食产业具有典型的个性演化规律特征,决定着粮食产业支持政策演化逻辑的特殊性。当前我国粮食产业支持政策具有配置性、再生性、激励性、补偿性、进阶性等五维特征,符合新粮食安全观价值匹配要求,发挥着"牢牢端稳中国饭碗"保障的积极作用。但是,当今国际粮食产业安全的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政治风险剧增,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任务紧迫而又艰巨,粮食产业支持政策需要与时俱进并持续优化,即要遵循新粮食安全观下粮食产业演化规律,从粮食产业支持政策的静态性系统供给、动态性行为响应、适配性行为协调等方面加强优化设计,推动粮食产业高阶化演进,以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粮食产业安全响应行为需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新粮食安全观粮食产业演化特征政策匹配

    新型农业保险政策激励粮食生产:逻辑、问题与路径

    刘汉成吴传清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农业保险政策激励粮食生产是现阶段我国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从制度变迁来看,政府职能从"越位"到"缺位"再到"归位";从内在逻辑来看,新型农业保险政策激励粮食生产蕴含了深刻的经济逻辑、社会逻辑及制度逻辑;从面临问题来看,新型农业保险政策激励粮食生产还存在政府引导不到位与市场主体运行不规范并存、短期效应较为明显但实现长期目标任务艰巨、三大主粮部分险种有待推进与其他粮食作物保险亟待开发等突出问题。因此,要进一步发挥政府调控作用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粮食作物保险发展目标及完善支持政策,优化粮食作物保险的供给方式并提升服务能力。

    新型农业保险政策激励粮食生产逻辑问题路径

    商业贿赂认定中"如实入账"的功能重塑与规则细化

    刘继峰涂静轩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用中,商业贿赂认定与"如实入账"认定长期混同。"如实入账"规则在法律规范中的定位不明,缺乏具体的认定规则,严重影响商业贿赂认定的稳定性。商业贿赂的实质是不正当地谋取交易机会或竞争优势,不实入账仅是商业贿赂的外在表征,通过独立的"如实入账"规则无法完成不正当性判断,但折扣、佣金的如实入账能够排除商业贿赂违法风险。反不正当竞争法下"如实入账"的内涵应当包括真实性、完整性和合理的确认与计量。折扣和佣金"如实入账"的前提是支付行为具有谋取交易机会或竞争优势的目的,会计处理需要体现经营者营业收入和商品成本的减少且计量准确。只有故意的会计舞弊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下的不实入账。

    "如实入账"商业贿赂会计规则真实性

    "检察公益诉讼法"调整对象确定的理论逻辑与内容安排

    张嘉军师睿智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检察公益诉讼法"的制定已经正式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且在有序推进,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是,该法的调整对象为何。检察公益诉讼涉及众多单行法,其案件范围众多,这决定了确定其调整对象的复杂性和艰难性。但是,检察公益诉讼的出发点和本质为保护公益、维护公共利益,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确定其调整对象的逻辑起点,"检察公益诉讼法"的调整对象应为公益关系。在这一逻辑前提下,需要对每种公益诉讼案件类型的调整对象进行具体分析。

    "检察公益诉讼法"调整对象逻辑起点公益保护公益关系

    养老机构社区化福利生产的增能逻辑及实践机制

    王三秀
    70-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创新实现老年福祉增进的目标中,探索与实践养老机构社区化福利生产模式具有特殊价值。从实践看,养老机构社区化福利生产存在功能目标、主体结构、环境空间、制度规则及结构系统五方面要素的新构建,并由此形成新的社区特质。基于福利意涵的演化和对老年福利增进意涵的再认识,可以发现,养老机构社区化在自身福利生产中,通过福利生产动力重建、生产空间再塑以及差异赋权形成了福利生产增能的三重理论逻辑以及观念重塑导引、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嵌入支持三种机制,其在未来实践中还将不断优化完善。

    养老机构社区化要素构建福利生产增能逻辑实践机制

    养老服务体系与银发经济的耦合逻辑与路径构建

    张歌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养老服务体系与银发经济的系统耦合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老年人口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二者的耦合逻辑是以养老服务高质量供给为耦合目标,以功能耦合、结构耦合与时空耦合的关系为耦合框架,以"主体—行动—效应"的过程线索为分析依据。然而,在实践中,二者的耦合面临多元主体职责边界模糊、协同行动异化、资源链接梗阻等困境。鉴于"制度—要素—动因"的综合作用机理,推动养老服务体系与银发经济耦合发展须着力构建多元养老共同体、创设积极老龄化的社会环境,构筑多元主体利益共享格局、明确合作治理边界,创新社区养老平台治理、强化合作协同行动,系统整合养老服务供给、有效链接养老资源。

    养老服务体系银发经济耦合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