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淮南市2001-2015年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

淮南市2001-2015年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

扫码查看
近年来,生态足迹模型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以淮南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区域性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对淮南市2001-2015年的生态足迹(EF)、生态承载力(EC)、万元GDP生态足迹(GE)、生态赤字(ED)、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ESI)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和分析.结果 表明:①生态足迹呈显著增加趋势,达到7.10 hm2/人,可利用的生态承载力呈缓慢增加趋势,增加到0.11 hm2/人;②随着经济的增长,万元GDP生态足迹呈下降趋势,虽然其资源利用率得到一定提高,但仍未达到安徽省的平均水平;③生态赤字从2001年至2014年在波动中增至最大值7.43 hm2/人,2015年末降为6.99 hm2/人,说明该区域资源供需矛盾仍十分尖锐;④生态可持续发展指数一直小于0.20,长期处于严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最后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研究结果可以为淮南市的生态文明实践、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等提供决策依据.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ainan City from 2001 to 2015 Based on improved Ecological Footprint

许昱堃、陈广洲、尤朝辉、焦利锋、李长城

展开 >

安徽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合肥230601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指数 淮南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

414714221508085MD67SK2015A295gxyqZD2016148

2019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影响因子:0.354
ISSN:2095-8382
年,卷(期):2019.27(2)
  • 1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