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长江滩地血防林建设与钉螺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长江滩地血防林建设与钉螺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stablishment of Oncomelania hupensis Control and Schistosomiasis-prevention Plantations and Distribution of Oncomelania hupensis in Marshlands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扫码查看
本文以望江县国家级林业血防工程质量与效益监测点为依托,通过多年对钉螺分布、林草植物群落结构、林地经营模式、土壤理化性质、气候变化(水旱情状况)等生物和非生物要素的定量分析,研究血防林建设与钉螺分布的内在联系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血防林建设显著降低了钉螺密度,监测点新造林活螺密度从0.6480~1.4250只/0.11 m2下降至0.0558~0.1351只/0.11 m2.(2)不同模式、季节、耕作方式和气候变化对钉螺的年际分布具有显著影响.活螺密度:遇旱下降、遇汛上升,间作<翻耕不间作<不翻耕不间作,秋季<春季及新造林<对照.(3)钉螺密度年际变化与土壤理化性质显著相关.滩地造林后,土壤含水量、毛管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总孔隙度和全钾明显下降,而土壤的pH值、容重明显升高,林地土壤的诸多理化指标发生显著变化,导致钉螺密度显著降低(P<0.05).(4)血防林建设改变了林下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草本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越高,抑螺效果越好;与钉螺密度显著相关的是草本植物群落物种的相对盖度.综上所述,血防林建设引起了滩地生物和非生物诸多要素的显著改变,不同要素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钉螺分布,导致钉螺密度显著降低,具有明显的抑螺效应.

方建民、苏守香、郭婉琳、宋晶晶、汪国柱、周平华

展开 >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31

望江县林业局,安徽 安庆 246200

望江县林业局华阳中心林业站,安徽 安庆 246200

血防林建设 生物及非生物要素 钉螺分布 相关性

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林业血防工程质量与效益监测项目安徽省林业血防工程质量与效益监测项目

国林丰技字20184号安徽现代林业发展2018-2022

2023

安徽林业科技
安徽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安徽省林学会

安徽林业科技

影响因子:0.249
ISSN:2095-0152
年,卷(期):2023.49(2)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