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对研究区农业气象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情况的分析和研究,利用高空观测中的位势高度、风向风速和温度等常规观测资料,地面自动站逐小时降水、风向风速及露点温度等地面加密资料,以及雷达回波等实况资料,对2023年6月11日研究区强对流天气的大气环境特征与触发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500 hPa副高偏弱,受东部沿海低槽的槽后西北风拟制的情况下,中低层无明显辐合系统和低空西南急流,而在有利的不稳定层结、能量条件和触发机制共同作用下,研究区仍有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由于中低层无明显辐合系统和低空西南急流,水汽输送和辐合条件较差,导致强降水的范围不大、强度较弱.(2)受高空500 hPa东部沿海低槽的槽后西北气流影响,高空有弱冷平流,低层有弱暖平流,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环流条件.本次强对流天气主要是由强烈的热力不稳定和对流触发条件造成的,对流有效位能达2 593.1 J/kg、对流稳定度指数Δθse850-500为17.8℃、K指数37.5℃、沙氏指数SI为-3.16℃、抬升指数LI达-7.38℃、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达1 145.5 J/kg,有利于雷雨大风天气的发生.而动力不稳定条件较差,垂直风切变较弱,因而大冰雹不容易生成.(3)本次强对流天气是由地面中尺度辐合线,低层850、925 hPa和地面干线,925 hPa和地面湿舌等共同触发而产生的,其中850、925 hPa和地面的露点温度梯度分别达5.5、3.9和6.6℃/100 km.目的在于为后续的强对流天气预警预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