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不同密度下稻蛙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不同密度下稻蛙种养模式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扫码查看
稻蛙共生种养模式是一种生态农业实践,通过在稻田中养殖蛙类来实现水稻与蛙类的互利共生。为了探讨不同黑斑蛙(蝌蚪)投放密度下稻蛙共生种养模式的经济效益,选择了 4 组不同的种养方式:仅种植水稻,不投放蝌蚪(T0);种植水稻,投放蝌蚪 75 万尾/hm2(T1);种植水稻,投放蝌蚪 105 万尾/hm2(T2);种植水稻,投放蝌蚪 150 万尾/hm2(T3)。在相同的稻田条件下进行种养试验,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蝌蚪投放量的增加,水稻产量、黑斑蛙规格和存活率呈下降趋势;黑斑蛙产量则随投放量的增加而提升;投放蝌蚪的T1、T2、T3组总产值和利润均高于T0 组,其中水稻的产值随着蝌蚪投放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黑斑蛙产值和稻蛙种养总产值均随投放量的增加而增加;产投比随着蝌蚪投放量的增加有所降低,以T2 组利润最高,其产投比为 1。24。由此说明,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不同蛙类的养殖密度,以实现稻蛙共生种养模式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苏筱竺、梁正其

展开 >

铜仁市渔业技术推广站,贵州 铜仁 554300

铜仁学院农林工程与规划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铜仁学院贵州省梵净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贵州 铜仁 554300

水稻 黑斑蛙 稻蛙共生 种养模式 密度 经济效益

2025

现代农业科技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现代农业科技

影响因子:0.355
ISSN:1007-5739
年,卷(期):2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