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何处是我家?——从香港文化作品反思港人的"九七"文化心态
何处是我家?——从香港文化作品反思港人的"九七"文化心态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20世纪初,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奠定了祖国大陆对香港的"想象"基调;20世纪末,中英谈判过程中,香港的文化作品(文学、影视、流行音乐等)为我们反思港人的文化心态提供了新的思考:尽管回归前后的一些文化作品印证着大陆的世纪初"想象",但也存在着大量文化作品显示着两者之间的差异。港人在中英谈判中遭遇的自身话语权、选择权的双重"缺席",以及对于自身文化身份的迷茫,导致颓废的"世纪末"情绪的蔓延,甚至引发移民潮,都在逐渐动摇着大陆的母体"想象"。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刘多多
展开 >
作者单位: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九七""想象"文化心态
缺席
世纪末
出版年:
2018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安徽文学(下半月)
影响因子:
0.109
ISSN:
1671-0703
年,卷(期):
2018.
(2)
参考文献量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