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从等效翻译理论角度看朱生豪《哈姆雷特》隐喻汉译
从等效翻译理论角度看朱生豪《哈姆雷特》隐喻汉译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体验世界的认知和思维模式,已经成为刻画人物形象和反映文学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哈姆雷特》一直受到很多的关注和研究,而多限于文学角度,对隐喻的研究非常少。本文选取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哈姆雷特》剧本作为语料,以尤金·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哈姆雷特》(朱生豪汉译)为个案对其中的隐喻辞格及其翻译进行研究,并总结出译者对隐喻的主要处理方式及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朱生豪的翻译总是把读者的需求放在重要位置,但对一些文化限定性隐喻的翻译存在一些问题,有时不能很好地表达原文情感。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赵彦、应高峰
展开 >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隐喻
《哈姆雷特》
等效翻译理论
朱生豪
莎士比亚
出版年:
2018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安徽文学(下半月)
影响因子:
0.109
ISSN:
1671-0703
年,卷(期):
2018.
(2)
参考文献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