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从《人性的污秽》中探析菲利普·罗斯对于自我主体的再思考

从《人性的污秽》中探析菲利普·罗斯对于自我主体的再思考

扫码查看
菲利普·罗斯(1933年—),自从1959年发表他的处女作《再见,哥伦布》到2012年他宣布封笔,这位产量丰富、笔耕不辍的文学巨匠以"我已经将我拥有的天赋发挥到极致"[1]终止了自己的创作生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写作生涯中,罗斯以一个犹太裔美国人的作家身份不断地对作品本身、犹太传统价值观、犹太身份、自我与他人等问题做深入的探索和追寻,使得他的作品有着更为深层次的探索意义和与时俱进的多样性。在罗斯后期的作品"美国三部曲"《美国牧歌》《我嫁了一个共产党员》《人性的污秽》中,其所倡导的"彻底的游戏态度和致命的严肃关怀是我最好的两个朋友"[2]的创作观体现得更为全面具体。本文着重研究《人性的污秽》这部作品,笔者将从主人公科尔曼处理自我身份、福妮雅不断的逃离心理以及莱斯·法利这一人物来分析作者对于自我主体缺失的思考与构建,以此达到,在当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我们对于自我主体意识的重新审视与建构问题的思考。

张锦秀

展开 >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菲利普·罗斯 自我主体 背叛

2018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安徽文学(下半月)

影响因子:0.109
ISSN:1671-0703
年,卷(期):2018.(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