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父亲之名"下"自我"的焦虑与认同——德罗斯特笔下的父亲形象分析
"父亲之名"下"自我"的焦虑与认同——德罗斯特笔下的父亲形象分析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中文摘要:
拉康的镜象理论认为,"自我"的塑造需要"他者"的填充.而"父亲"的符号象征正是"自我"在寻求认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他者".德罗斯特的代表作《犹太人榉树》中共出现了三个父亲形象,本文通过分析三位父亲在主人公成长中的作用,阐释他们所代表的"父亲"符号之内涵,进而明晰他们对主人公"自我"构建的深层影响.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王琳琳
展开 >
作者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
父亲之名
认同
他者
出版年:
2018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安徽文学(下半月)
影响因子:
0.109
ISSN:
1671-0703
年,卷(期):
2018.
(6)
参考文献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