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浅谈描写译学的理论与实践——以《苦闷的象征》的两个中译本为例

浅谈描写译学的理论与实践——以《苦闷的象征》的两个中译本为例

扫码查看
20世纪7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取得迅猛的发展,见证了描写译学的兴起。描写译学这一理念是由美国翻译家詹姆斯·霍姆斯提出的。他致力于克服翻译理论和实践间的脱节。本文以现代描写译学理论为依据和框架,以丰译本和鲁译本的《苦闷的象征》为主要分析对象,具体分析描写译学的翻译特点,这不仅为《苦闷的象征》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描写译学在翻译实践中的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沈聪

展开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

描写译学 《苦闷的象征》丰子恺 翻译特点

2018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安徽文学(下半月)

影响因子:0.109
ISSN:1671-0703
年,卷(期):2018.(10)
  •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