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学术搜索
登录
注册
中文
EN
首页
|
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在中国的接受元素简析
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在中国的接受元素简析
引用
认领
扫码查看
点击上方二维码区域,可以放大扫码查看
原文链接
NETL
NSTL
万方数据
维普
中文摘要:
约翰·斯坦贝克的小说《愤怒的葡萄》以及根据该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均在中国得到了广泛而稳定的接受, 受到中国民众的欢迎。小说中佃农的"土地情结", 劳动人民团结互助的品质以及牧师凯西和乔德"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升华等方面, 激起了中国读者的强烈共鸣;小说中社会变革的背景也引发了中国读者对当前中国转型时期的思考。
收起全部
展开查看外文信息
作者:
郭楚凡、赵亚珉
展开 >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斯坦贝克
愤怒的葡萄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转型
出版年:
2018
安徽文学(下半月)
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安徽文学(下半月)
影响因子:
0.109
ISSN:
1671-0703
年,卷(期):
2018.
(12)
参考文献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