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医"水毒"概念流变研究

诠释学视域下的中医"水毒"概念流变研究

扫码查看
中医"水毒"概念的不同诠释伴随医学实践与认知的不断发展而产生.《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等医籍记载了"水毒"表示水中虫毒及其所致疾病的概念;宋代以来,水毒内伤用于阐释不同疾病的发病机制,感染水中虫毒以外之毒而致病也为医家所关注;日本江户时代,崇尚张仲景学说的古方派医家吉益东洞基于"万病一毒"的病因观,提出以"水毒"诠释《伤寒论》《金匮要略》相关方证、药证,其门人弟子及折衷派医家又进一步扩大了"水毒"的诠释范畴;晚清民国时期以来,中 日医学交流使"水毒"用于诠释张仲景医籍相关诊疗机制逐渐为中国医家所接受;中西汇通语境下,外感水毒与多种传染性疾病、内伤水毒与泌尿系统疾病等产生了密切联系.诠释学效果历史与视域融合的理念有助于理解、解释"水毒"概念之演变,并在医学实践智慧指导下更好地将这一概念应用于临床诊疗与学术研究中,推动"水毒"概念的传承与创新诠释.

陈一凡、杨东方

展开 >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北京 102488

诠释学 水毒 概念史 汉方医学 中西医结合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揭榜挂帅"重点项目

22FTQB0122023-JYB-JBZD-064

2024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安徽中医学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STPCD
影响因子:0.796
ISSN:2095-7246
年,卷(期):2024.43(1)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