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1991—2015年三江源河曲高寒草甸干湿状况及牧草产量变化的气候归因研究

1991—2015年三江源河曲高寒草甸干湿状况及牧草产量变化的气候归因研究

扫码查看
以三江源东部河曲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1991—2015年气温、降水、潜在蒸散、湿润指数和牧草产量变化特征,探讨了地区干湿状况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991—2015年河曲高寒草甸潜在蒸散以3.5 mm·a-1的速率增加(P<0.01),在年降水量按2.3 mm·a-1呈非显著性(P>0.05)增加的趋势下,地区干湿状况基本保持平稳(多年均值为0.52),隶属于半湿润气候区.25年来牧草干重产量平均为303.7 g·m-2,并以3.0 g·m-2·a-1的速率下降.分析牧草产量与影响干湿状况的气候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发现,气温对牧草产量影响不明显(P>0.05),降水量表现为正相关关系(P>0.10),说明该区域降水是牧草产量提高与否的主导因素;牧草产量与潜在蒸散表现为负相关关系(P>0.10),与湿润指数表现为正相关关系(P>0.10);在生长季时期,牧草产量与降水量、潜在蒸散和湿润指数的相关性关系达到了显著水平(P<0.10),说明牧草产量在生长季对地区环境条件湿润与否较为敏感.
Analysis of surface humid level and climatic attribution of forage yield changes in Hequ alpine meadow from 1991 to 2015

罗谨、王军邦、杨永胜、张光茹、祝景彬、贺慧丹、李英年

展开 >

青海省水利水电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青海西宁810000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1

中国科学院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展开 >

三江源 高寒草甸 气候变化 牧草产量 潜在蒸散 干湿状况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青海省人民政府三江源国家公园联合研究专项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2017YFA060480241877547LHZX-2020-0732001149

2021

冰川冻土
中国地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冰川冻土

CSTPCDC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2.546
ISSN:1000-0240
年,卷(期):2021.43(5)
  • 4
  •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