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从《孔子家语》辨伪谈对古籍的再认识

从《孔子家语》辨伪谈对古籍的再认识

扫码查看
一直以来,学者对《孔子家语》(以下简称《家语》)的真伪问题争论不休,在20世纪70年代河北定县八角廊西汉墓、安徽阜阳双古堆出土了与《家语》密切相关的文献资料之前,"《家语》乃伪书"的观念持于主导,成为学术史上的公案。由于认定《家语》是伪作,学者大多把精力集中于考证该书的真伪,探寻王肃与本书的关系上,而对《家语》本身的信息缺乏关怀,致使其始终无法体现出应有的文献价值与意义。因此,本文试以这一现象为例,重新思索当面对古书籍时,怎样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更趋于合理。

蒋义铮、赵皙

展开 >

南京大学文学院

徐州工程学院人文学院

孔子家语 古籍辨伪 文献价值 再认识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2020SJA1089

2020

北方文学(下旬刊)
黑龙江省作家协会

北方文学(下旬刊)

影响因子:0.03
ISSN:0476-031X
年,卷(期):2020.(12)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