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山水质有而趣灵"——试论"风景电影"与"山水电影"

"山水质有而趣灵"——试论"风景电影"与"山水电影"

扫码查看
本文通过对塔可夫斯基、锡兰、顾晓刚等导演的作品的分析,总结出电影中自然风景由物性通向灵性的三种方式:物质元素的梦想诗学、镜像凝视与具身知觉、气韵生动的山水画卷.进而提出一种"风景电影"或"山水电影"."风景/山水电影"有两层基础意涵:一是电影中的风景与人具有同等地位;二是电影通过独特的表现方式赋予风景一种"灵性",继而形成特殊的艺术形态."风景/山水电影"虽然源出于不同的文化和美学谱系,但都朝向人与自然的无间融合.自然不是与人对立的客体,万物深深浸透了人的感知、记忆与梦想,风景同时交织在身体主体的内与外,自然万物与风景共同组成了我们扎根的大地、栖居的家园."风景/山水电影"实则传达出非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主义的意蕴.

胡鹏飞

展开 >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风景 山水 物性 灵性 生态主义

202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68
ISSN:1002-6142
年,卷(期):2024.(1)
  •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