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看不见的人声":分裂主体与声音情动

"看不见的人声":分裂主体与声音情动

扫码查看
自有声片诞生以来,电影人声的存在不只是为画面里的人物配上对白,更是通过声音与影像的差异化关系实现各种表意效果,以不同于日常的视听体验激发关于声音的理论反思.电影技术令声音和银幕上的可见形象以各种形式分离和重组,充分暴露出声音与身体的不稳定结合."看不见的人声"的叙事功能和艺术感染力,可以追溯至精神分析有关主体性建构的真理,即主体总是异化和分裂的,包含着他所不是的、陌生外来的东西.这种声音代表父性或母性的超我,另一方面声音的物质性又联系着逃逸象征秩序的剩余快感,能够唤起我们肉身性和整体性的知觉,构成一种前主体和非主题的情动.

张春晓

展开 >

苏州大学文学院

电影人声 无声源 无形音角色 分裂主体 情动

202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TPCDCSSCICHSSCD北大核心
影响因子:0.468
ISSN:1002-6142
年,卷(期):2024.(4)
  • 24